

1.
動詞
支起,架起。
2.
動詞
把柔軟的東西放在可以支架的東西上。
3.
動詞
連接在一起。
4.
動詞
湊上;加上。
5.
動詞
搭配;配合。
6.
動詞
共同抬。
7.
動詞
乘坐車、船、飛機等。
8.
動詞
扶。
9.
名詞
(Dā)姓。
10.
動詞
賠;饒。
1.
亦作“撘”。
2.
擊,打。
1.出自《魏書·李彪傳》〔彪〕高聲大呼云:“南臺中取我木手去,搭奴肋折!”
2.出自《隋唐嘉話》蘇良嗣仆射遇諸朝,懷義偃蹇不為禮,良嗣大怒,使左右牽拽,搭面數(shù)十。
3.
掛;披;戴。
1.出自《石楠樹》詩傘蓋低垂金翡翠,薰籠亂搭繡衣裳。
2.出自《湖山小隱》詩步穿僧徑出,肩搭道衣歸。
3.出自《朱子語類》那時猶只是軟帽撘在頭上。
4.出自《東方》繩子上搭滿了衣服,七長八短地拖拖著。
4.
乘;坐。
1.出自《論高麗進奉狀》仍與限日,卻差舡送至明州,令搭附因便海舶歸國。
2.出自《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蘇知縣叫蘇勝先去看了艙口,就議定了船錢。因家眷在上,不許搭載一人。
3.出自《隨想錄·人民友誼的事業(yè)》這是我們在法國的最后一個夜晚,明天大清早我們就要搭班機返國了。
4.出自《夢仙謠》詩星稀猶倚虹橋立,擬就張騫搭漢槎。
5.
連接;接觸。
1.出自《西游記》他兩個搭上手,卻才賭斗。
2.出自《清明時節(jié)》他懊悔他不該跟他們搭上了交情。
3.出自《大刀記》當她望著望著,一眼搭上了梁志勇的面容時,心窩兒里像突然發(fā)生了地震似的,立刻顫動起來!
6.
引申為勾搭。
1.出自《水滸傳》閻婆惜自從和那小張三兩個搭上,并無半點兒情份在這宋江身上。
7.
附上;依附。
1.出自《合汗衫》我也到那里搭一份齋,追薦我亡夫張孝友去來。
2.出自《春波影》如今楊奶奶隨老爺赴了任……承他嚴命,只得搭個身子在此。
3.出自《儒林外史》但你們說了一場,我也少不得搭個分子,任憑你們那一位做頭。
4.出自《山鄉(xiāng)巨變》你的伙食搭在他家里,要茶要水,都很方便。
8.
搭配。
1.出自《宋史·食貨志下三》凡民間輸者,每引百貼八千,其金銀品搭,率用新引七分,金銀三分。
2.出自《福惠全書·錢谷·地丁搭錢》七分征銀,三分搭錢。
3.出自《女店員》她也沒偏向著您,還是給您搭了一塊肥的。
9.
指連帶;貼賠。
1.出自《紅樓夢》他外頭好,里頭弱,又搭著他老子逼著他念書,生生兒的把個孩子逼出病來了。
2.出自《暴風驟雨》這會想透了,叫我把命搭上,也要跟他干到底。
10.
支;架,架設。
1.出自《西游記》他假借國家之富,搭起彩樓。
2.出自《老殘游記》池子北面是個呂祖殿,殿前搭著涼棚。
3.出自《軍長的心》靠山腳有兩間樹枝搭成的屋子。
11.
置放;安放。
1.出自《西游記》還不送進去與他搭在原處!
2.出自《老殘游記》過了許久,見上房里家人喊一聲“伺候”,那轎夫便將轎子搭到階下。
3.出自《故事新編·奔月》他一手拈弓,一手捏著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個滿弓,正對著月亮。
12.
鉤;扣上。
1.出自《金線池》恰便似鉤搭住魚腮,箭穿了雁口。
2.出自《水滸傳》門上卻有屈戌,便把房門拽上,將屈戌搭了。
13.
扶,倚;按。
1.出自《紅樓夢》定睛看時,卻是賈母搭著鳳姐的手,后頭邢夫人、王夫人,跟著周姨娘并丫頭媳婦等人都進院去了。
2.出自《春》琴溫和地笑了,把左手搭在淑英的肩頭柔聲說道。
14.
量詞。猶塊,處,疊。
1.出自《月蝕詩》摧環(huán)破璧眼看盡,當天一搭如煤炲。
2.出自《山村》詩一搭山村一搭奇,亦堪風物索新詩。
3.出自《水滸傳》晁蓋把燈照那人臉時,紫黑闊臉,鬢邊一搭朱砂記。
4.出自《白洋淀紀事·采蒲臺》背進席去的人,手里捏著一搭票出來換葦或是換米去了。
15.
附在指代詞“這”、“那”等后面,表示處所。
1.出自《漢宮秋》恰才這搭兒單于王使命,呼喚俺那昭君名姓。
2.出自《竹葉舟》這里又不是關津隘口,又不是你家前院后,怎么的喚渡行人在那搭兒有。
16.
方言。介詞。表示對象,相當于“與”、“給”。
1.出自《山歌·嫁》三朝滿月我搭你重相會,假充娘舅望外甥。
2.出自《何典》〔雌鬼〕心里想道,人說三世修來難得搭和尚眠,原來和尚的靜房是這般精致的。
3.出自甬劇《兄弟倆》你講這話,牙齒當心跌落,舌頭搭我伸伸直。
17.
用同“褡”。短衫。
1.出自《深居雜興》詩中有病夫披白搭,瘦行清坐詠遺篇。
18.
姓。明有搭思。見《續(xù)通志·氏族八》。
1.出自《續(xù)通志?氏族略八》搭,明搭思,任教論。
1.見"烏拉草"。
1.夜合花的別名。
在內(nèi)蒙古中部黃河以西地區(qū)。面積約1.4萬平方千米。流沙、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各占三分之一左右。有較豐富的荒地資源,可利用黃河水自流灌溉。
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內(nèi)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赴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回國后,任中共蒙旗獨立旅委員會書記、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民委主任、綏蒙政府主席、內(nèi)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主席兼軍事部部長。建國后,任國務院副總理兼民委主任、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即烏絲欄。
1.黑里泛藍。
1.橄欖的一種。仁肥大,有文。
1.河豚的別名。
1."媼"的反切注音為"烏老",因以為"媼"的代詞。
1.古代一種黑色食盒,中分格子。
1.漢代西域諸國之一。故址在今新疆輪臺以東的小野云溝附近。唐時置烏壘州于此。
1.深黑色的馬。
1.同"烏七八糟"。
1.又黑又亮。
1.地名。在湖北省嘉魚縣西,位于長江北岸。赤壁之戰(zhàn),周瑜曾破曹兵于此◇以烏林指此戰(zhàn)役。
2.吳鼓吹曲名。
1.指老菱。菱角老則殼黑,故名。
1.形容黑。
1.柳樹的一種。枝條可以編筐﹑籃子等。
1.黑龍。
2.犬名。
3.泛指犬。
4.指馬。
5.指浙江省建德縣的烏龍山。
又稱青茶”。一種半發(fā)酵茶。茶葉邊緣發(fā)酵,中間不發(fā)酵。由鮮葉經(jīng)萎凋、搖青(輕度發(fā)酵過程)、炒揉和干燥等工序制成。葉色青綠或邊紅中青。水沏茶汁橙黃或淡金黃,色香味兼有紅茶和綠茶的特點。
1.梁上壁間的倒掛煙塵。以形似得名。可入藥。
1.方言。謂不明白。
1.形容天氣陰晦。
1.日輪,太陽。
1.即黑芝麻‖油脂谷物,可入藥。
1.蕎麥的別名。
2.因病變而不結實的麥。
1.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1.即烏鬼。川俗事奉的鬼神名。
1.古烏蠻族人的發(fā)式。
1.黑帽。古代貴者常服。隋唐后多為庶民﹑隱者之帽。
1.泛指男女。
1.經(jīng)過熏制的梅子,黑褐色,可入藥。
1.形容青黑色。
1.野燕麥的別名。
1.古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昭通縣一帶。
2.山名。在云南省祿勸縣東北。云嶺的分支,其脈東北延,入貴州省為七里山,總稱為烏蒙山脈。
1.木名。又名烏文木。常綠喬木,產(chǎn)于熱帶地區(qū)。木質(zhì)堅實細致,色黑,可制精致的器具和工藝品。
1.古時道士的一種袍服。
1.油污。因白餳糖能去油污,故以"烏膩"稱白餳糖。
1.方言。即蠶蟻。以色黑,故稱。
1.烏鴉之屬。
2.古稱烏鳥反哺,因以喻孝親之人子。
1.謂烏鳥反哺之私情。比喻人子的孝思。
1.形容十分雜亂。
1.即烏篷船。
1.黑色的皮革。
2.指烏皮幾。
1.烏羔皮裹飾的小幾案。古人坐時用以靠身。南朝齊謝杋有《同詠座上玩器烏皮隱幾》。
1.柿樹的一種,其實色青黑。
1.十分雜亂﹑骯臟。
2.用于形容可鄙可憎的人或事。
1.黑漆(涂飾)。
2.見"烏漆墨黑"。
1.方言。形容非弛或非常暗。
1.太陽遷逝。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