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絲。參見“純衣”。
1.出自《論語·子罕》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p>
2.
純粹;精純。
1.出自《詩·周頌·維天之命》文王之德之純。
2.出自《論衡·本性》玉生於石,有純有駮。
3.出自《萬壽無疆頌》臣聞天之道惟純,故能亙古今、歷浩劫而其運不息。
3.
美;善。
1.出自《禮記·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貴純之道也。
2.出自《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非德不純,形勢弱也。
4.
大。
1.出自《書·文侯之命》殄資澤于下民,侵戎我國家純。
2.出自《漢書·禮樂志》惟慕純德。
3.出自《皇帝回大遼皇帝問候書制》方履素秋,克膺純福。
5.
淳厚;純篤。參見“純孝”。
1.出自《新唐書·儒學傳上·徐文遠》性方正,舉動純重,竇威、楊玄感、李密、王世充皆從受學。
6.
皆;全;都。
1.出自《周禮·考工記·玉人》案有十二寸,棗栗十有二列,諸侯純九,大夫純五,夫人以勞諸侯。
2.出自《墨子·節用上》若純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
3.出自《二馬》他叫老馬寫書,純是為了好叫老馬幫他的忙。
7.
古代博戲之一種。謂撲錢時,頭錢全是背面。
1.出自《燕青博魚》你若是博呵,要五純六純。著小人也覓一文半文。
2.出自《揚州畫舫錄·蜀岡錄》跌成,古博戲也,時人謂之拾博。用三錢者為三星,六錢者為六成,八錢者為八乂。均字均幕為成,四字四幕為天分。天分必幕與幕偶,字與字偶,長一尺,不雜不斜,以此為難。蓋跌成之戲,古謂之純。
1.見"頒賜"。
1.公布施行。
1.謂逐個賜予。
1.謂分別學生才藝高下。
1.傳揚。
1.猶頒賜。
1.頒布新年日歷。
1.兇惡乖戾。
1.惱怒的臉色。
很壞品行~ㄧ手段~ㄧ環境~ㄧ~的作風 ㄧ~的天氣。
1.成片的劣樹。
產婦分娩后由子宮排出的余血和濁液。正常情況下,產后二至三周完全排盡。
1.粗陋無飾的車子。
1.頑劣不馴的馬;駑馬。
1.迷信認為不祥的夢。亦指夢境為恐怖﹑失意等情況的夢。
壞名聲蒙受~。
1.指粗俗﹑不得體的言行。唐李商隱《雜纂》"惡模樣",列舉十二例,如"作客與人爭相罵"﹑"對丈人丈母唱艷曲"﹑"橫箸在羹碗上"等。亦指粗俗,不得體。
①佛教稱阻礙佛法及一切善事的惡神、惡鬼。②比喻十分兇惡的人。
1.賤劣的樹。
1.奸惡逆亂。
2.古代刑律十惡大罪之一。指毆打及謀殺祖父母﹑父母,殺死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的人。
邪惡的想法;犯罪的念頭心生~。
1.罪惡;弊病。
1.容貌丑陋之女。
1.猶兇惡。
1.不良的嗜好。
①難聞的氣味;臭氣~熏人。②指受到的欺壓、侮辱等他悶悶不樂,是受誰的~了?③指心中的怨恨、不滿等出了一口~。
1.質料低劣的錢幣。
1.猶言惡作劇。
1.見"惡道"。
2.低級趣味。
3.猶嘲弄。
品質惡劣的人;心腸惡毒的人。
1.謂侵犯別人的人,往往倒打一耙,先行誣告。
1.謂壞人終不會有好下場。
1.猶言惡貫滿盈。
1.古時迷信稱農歷五月五日為惡日。
1.腐敗之肉。
1.粗劣。
2.不吉利。
1.邪惡的事物。
1.厭惡殺生。
1.宋﹑元﹑明時劊子手行刑前的叫喊聲。
1.兇神。
1.指兇神。用作詈詞。
1.險峻的山。
1.猶毀謗。
1.憎惡長上。語本《左傳.成公十五年》"盜憎主人,民惡其上。"
品行惡劣、胡作非為的年輕人洋場~。
1.惡少。
1.無禮﹑中傷的言辭。
1.猶厭生。
①謾罵的話;壞話~對罵。②〈書〉壞名聲。
形容語調、態度兇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