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絲。參見“純衣”。
1.出自《論語·子罕》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
2.
純粹;精純。
1.出自《詩·周頌·維天之命》文王之德之純。
2.出自《論衡·本性》玉生於石,有純有駮。
3.出自《萬壽無疆頌》臣聞天之道惟純,故能亙古今、歷浩劫而其運不息。
3.
美;善。
1.出自《禮記·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貴純之道也。
2.出自《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非德不純,形勢弱也。
4.
大。
1.出自《書·文侯之命》殄資澤于下民,侵戎我國家純。
2.出自《漢書·禮樂志》惟慕純德。
3.出自《皇帝回大遼皇帝問候書制》方履素秋,克膺純福。
5.
淳厚;純篤。參見“純孝”。
1.出自《新唐書·儒學傳上·徐文遠》性方正,舉動純重,竇威、楊玄感、李密、王世充皆從受學。
6.
皆;全;都。
1.出自《周禮·考工記·玉人》案有十二寸,棗栗十有二列,諸侯純九,大夫純五,夫人以勞諸侯。
2.出自《墨子·節用上》若純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
3.出自《二馬》他叫老馬寫書,純是為了好叫老馬幫他的忙。
7.
古代博戲之一種。謂撲錢時,頭錢全是背面。
1.出自《燕青博魚》你若是博呵,要五純六純。著小人也覓一文半文。
2.出自《揚州畫舫錄·蜀岡錄》跌成,古博戲也,時人謂之拾博。用三錢者為三星,六錢者為六成,八錢者為八乂。均字均幕為成,四字四幕為天分。天分必幕與幕偶,字與字偶,長一尺,不雜不斜,以此為難。蓋跌成之戲,古謂之純。
1.多盛貌。
柔美;婀娜風光旖旎|萬般旖旎|旖旎鄉|垂柳旖旎|旖旎春如錦。
1.用香料制作的假山。
1.猶言溫柔鄉。
1.停船泊岸。
1.停泊船只。
1.謂乘船。
1.停泊船只。
1.陷害。
1.咬噬。
2.毀傷;陷害;傾軋。
1.咬嚼。比喻吟詠玩味。
1.咬噬。
1.疾怒;暴怒。
1.傳統戲曲中緊拉慢唱的一種板式。京劇二黃﹑西皮均有義,一般表現激動﹑喜悅或悲憤情緒。
1.猶義師。
2.古時統治階級為保衛其利益而臨時組織的武裝。
3.以恢復被推翻的王朝為宗旨而組織起來的軍隊。
4.宋代的一種鄉兵。
1.見"義無反顧"。
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托拒絕抗擊日寇侵略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
1.隋以后各地為備荒而設置的糧倉。
1.牙齒脫落或拔除后,為恢復咀嚼功能所鑲補的假牙。
1.正義之辭。
1.漢魏時稱胡羌等少數民族歸附朝廷為"義從"。取歸義從命之意。
2.稱由胡羌丁壯組成的軍隊。
3.自愿從軍者。
4.依附。
1.謂為人正直忠貞。
1.舊時由私人或團體設置埋葬貧民的公共墳場。
1.猶假帝。《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乃尊懷王為義帝。"明楊慎《丹鉛總錄.史籍.義帝》"項羽立楚王孫心為帝,以從民望。不曰楚帝,而曰義帝,猶義父義子之稱。"明謝肇渏《文海披沙》"項羽尊懷王為義帝,猶假帝也。"一說,眾所尊戴者曰義,故稱義帝。見宋洪邁《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為名》。
1.佛教語。猶真諦。
1.佛教語。佛殿。
1.舊指抗暴自衛的地方組織的兵丁。
1.敬謹思索。
1.舊時同僚之間的敬稱。
1.恭敬作序。
1.古樂曲名。
1.恭敬莊重。
1.夤夜,深夜。
語出《書·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指同僚之間的交情。
1.十二辰中寅時和酉時。故寅酉猶晨昏。
1.恭惟。
1.沿著某物盤桓或順著某物行進。
2.指某種可資憑借攀附的關系。
3.指水流或波紋等連綿不斷。
1.即農歷正月。古人把十二支和十二個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農歷十一月配子,稱為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丑之月,正月為建寅之月,簡稱寅月。
1.對同僚的尊稱。
1.農歷正月。
1.寅年支用了卯年的糧。比喻入不敷出,預先借支。
1.敬重。
1.高聳。
2.指高聳的山峰。
1.高險的山。
1.高峻奇特。亦指高峻奇特的山石。
1.亦作"崯崎磊落"。
2.形容性行卓異不凡。
1.高峻貌。
1.高峻陡險。
1.高峻貌。
1.險峭不平。欹,通"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