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敲打東西的工具。有柄,一頭是金屬塊。
2.
名詞
秤錘,掛在秤桿上,一端穿有繩子,配合秤桿稱分量的金屬塊。
3.
動詞
用錘子敲打;鍛造。
4.
名詞
古代的一種兵器,柄的一端有個球形的金屬重物。
5.
名詞
像秤錘一樣的東西。
6.
名詞
(Chuí)姓。
1.
亦作“鎚”。
2.
重量單位。其重若干,說法不一。
1.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司空》一脂、攻間車一兩(輛),用膠一兩、脂二錘。
2.出自《淮南子·詮言訓》雖割國之錙錘以事人。
3.出自《一切經音義》銖六則錘。
3.
亦作“鎚”。秤砣。
1.出自《周禮·考工記·玉人》駔琮五寸,宗后以為權。
2.出自《詩》秤錘落東海,到底始知休。
3.出自《東南紀聞》一日,至縣下十里外曰牢橋小鹺鋪中,見鋪家用一稱錘,如冶鐵,如土朱石。
4.
亦作“鎚”。錘子;榔頭。
1.出自《論衡·辨祟》夫使食口十人居一宅之中,不動镢錘,不更居處,祠犯嫁娶,皆擇吉日,從春至冬,不犯忌諱,則夫十人比至百年,能不死乎?
2.出自《抱樸子·仙藥》以鐵錘鍛其頭數千下乃死。
3.出自《答呂梁仲屯田》詩付君萬指伐頑石,千錘雷動蒼山根。
4.出自《花城》她和工人們一塊掄起大錘鍛打爐口、爐條和道釘。
5.
亦作“鎚”。古兵器之一,頂端有金屬球形重物,用以打擊。
1.出自《詠懷》寶劍思存楚,金錘許報韓。
2.出自《元史·奸臣傳·阿合馬》有益都千戶王著者,素志疾惡,因人心憤怨,密鑄大銅錘,自誓愿擊阿合馬首。
3.出自《儒林外史》鞭、锏、鐹、錘、刀、槍、劍、戟,都還略有些講究。
6.
亦作“鎚”。鍛打;敲擊。
1.出自《宋書·朱超石傳》乃斷矟長三四尺,以錘錘之。
2.出自《湖學別蘇召叟》詩委身入爐錘,顧此金百煉。
3.出自《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4.出自《母親》錘死你不值,可不要連累我。
7.
錘形物。
1.出自《藝文類聚》弱舌紙薄,鉛錘內藏。
2.出自《頃自桐江得一釣車以襲美樂煙波之思因出以為玩俄辱三篇復抒酬答》詩曾招漁侶下清潯,獨繭初隨一錘深。
3.出自《故事新編·奔月》你得賠我兩柄鋤頭,三個紡錘。
8.
通“垂”。下垂;掛。
1.出自《鄧析子·無厚》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錘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2.出自《奉和襲美新秋言懷三十韻次韻》漁情隨錘網,獵興起鳴髇。
9.
通“垂”。半。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晉國之辭仕托者,國之錘。
1.猶惑亂。倚,偏曲。
1.靠在幾上。
2.供人憑靠的幾。
1.猶倚欄。
1.謂倚仗姿色,撒潑取鬧。
1.倚仗結交。
1.猶倚賴,依靠。
1.仗著酒醉故意胡鬧。
1.指遺留下來的殘馀勢力。
1.指年代久遠的石制箭鏃。
1.喪父之女;孤女。
2.謂遺逸的美女。
1.馀孽;殘敵。
1.猶言失卻承諾。
1.指古代留傳下來的歌曲。
1.亦作"遺佩"。
2.丟棄佩物。語本《楚辭.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代指別離;分手。
3.相傳古代鄭交甫于漢皋遇二女,與談,二女解所佩之珠贈之。分手時回望,二女已不見。事見漢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遂用為典實。
1.遺漏和偏側。謂未遍及。
1.指散佚的詩文篇章和書畫款識。
1.遺物。
1.亦作"遺?"。
2.舊謂人死后遺存的魂魄。
1.指前代留下的淳樸的風氣。
1.指前代留下的樂譜﹑茶譜﹑棋譜等。
1.指死者的妻子。
1.猶遺表。
①丟掉;放棄笨重物品帶不走,全都遺棄了。②不履行贍養或撫養親屬的義務厚次敘九族之親而不遺棄|遺棄糟糠,別婚士族。
在我國,指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為。
1.落淚。
1.指死者遺下的器物。
2.指古器物。
3.指保留古代形制的器物。
1.墳墓。
1.失誤;過錯。
1.遺漏;缺失。
1.未盡其巧;精美的技藝有所保留,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不為世人所知的技藝。
1.謂疏遠或遺棄雙親。
2.指遺忘父親名字而不提及。
3.指死去的雙親或親族。
1.指死者留下的被子。
1.謂遺漏勤勞之人。
2.猶懶惰。
1.謂心有所念而寢不安席。
1.謂拋棄輕賤之物。形容極端厭棄。
1.留下情思。
2.無情;無動于衷。
3.指對世事無動于衷,遺棄世情。
4.指遺漏未及的情感。
1.馀慶;澤及后人的馀福。
1.指前代遺留下來的樂曲。
1.遺棄,不取。
1.遺失;丟落。
1.前人的旨趣。
2.馀趣;馀興。
1.《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荃,同筌,捕魚器具◇以"遺筌"表示丟失根本。
1.前代留下的墻壁。
1.前人遺留下來的憑證。
1.亦作"遺闕"。亦作"遺?"。
2.猶言遺漏缺失。
3.指書籍的散佚﹑脫漏。
4.指散佚的書籍。
5.缺陷;過失。 6.空額;因原任人員死亡或去職而空缺的職位。
1.亦作"遺卻"。
2.遺失;丟卻。
1.指遺棄不用的破舊鞋子。
2.謂留下赤玉舃。秦始皇東游,與瑯琊阜鄉人安期生長談三日三夜,并賜其價值千萬的財寶。安期生不受,留下一封信﹑一雙赤玉舃作為答謝。事見漢劉向《列仙傳.安期先生》。
3.泛指留下鞋子。
1.見"遺缺"。
1.尚未退盡的熱度。
1.劫后幸存者。
2.猶后裔。
3.遺世之人;隱士。
4.改朝換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