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敲打東西的工具。有柄,一頭是金屬塊。
2.
名詞
秤錘,掛在秤桿上,一端穿有繩子,配合秤桿稱分量的金屬塊。
3.
動詞
用錘子敲打;鍛造。
4.
名詞
古代的一種兵器,柄的一端有個球形的金屬重物。
5.
名詞
像秤錘一樣的東西。
6.
名詞
(Chuí)姓。
1.
亦作“鎚”。
2.
重量單位。其重若干,說法不一。
1.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司空》一脂、攻間車一兩(輛),用膠一兩、脂二錘。
2.出自《淮南子·詮言訓》雖割國之錙錘以事人。
3.出自《一切經音義》銖六則錘。
3.
亦作“鎚”。秤砣。
1.出自《周禮·考工記·玉人》駔琮五寸,宗后以為權。
2.出自《詩》秤錘落東海,到底始知休。
3.出自《東南紀聞》一日,至縣下十里外曰牢橋小鹺鋪中,見鋪家用一稱錘,如冶鐵,如土朱石。
4.
亦作“鎚”。錘子;榔頭。
1.出自《論衡·辨祟》夫使食口十人居一宅之中,不動镢錘,不更居處,祠犯嫁娶,皆擇吉日,從春至冬,不犯忌諱,則夫十人比至百年,能不死乎?
2.出自《抱樸子·仙藥》以鐵錘鍛其頭數千下乃死。
3.出自《答呂梁仲屯田》詩付君萬指伐頑石,千錘雷動蒼山根。
4.出自《花城》她和工人們一塊掄起大錘鍛打爐口、爐條和道釘。
5.
亦作“鎚”。古兵器之一,頂端有金屬球形重物,用以打擊。
1.出自《詠懷》寶劍思存楚,金錘許報韓。
2.出自《元史·奸臣傳·阿合馬》有益都千戶王著者,素志疾惡,因人心憤怨,密鑄大銅錘,自誓愿擊阿合馬首。
3.出自《儒林外史》鞭、锏、鐹、錘、刀、槍、劍、戟,都還略有些講究。
6.
亦作“鎚”。鍛打;敲擊。
1.出自《宋書·朱超石傳》乃斷矟長三四尺,以錘錘之。
2.出自《湖學別蘇召叟》詩委身入爐錘,顧此金百煉。
3.出自《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4.出自《母親》錘死你不值,可不要連累我。
7.
錘形物。
1.出自《藝文類聚》弱舌紙薄,鉛錘內藏。
2.出自《頃自桐江得一釣車以襲美樂煙波之思因出以為玩俄辱三篇復抒酬答》詩曾招漁侶下清潯,獨繭初隨一錘深。
3.出自《故事新編·奔月》你得賠我兩柄鋤頭,三個紡錘。
8.
通“垂”。下垂;掛。
1.出自《鄧析子·無厚》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錘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2.出自《奉和襲美新秋言懷三十韻次韻》漁情隨錘網,獵興起鳴髇。
9.
通“垂”。半。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晉國之辭仕托者,國之錘。
1.喻找死。
1.瓦工用來抹灰泥的器具。
1.猶下位。多指卑微的官位。
2.猶末界。
3.最后一班。
1.低級武官。
1.小才;微才。
1.小節,微不足道的操行。
1.下策。
1.制成細末的茶磚。
1.指手工業﹑商業。
1.謙詞。猶言朝廷的末席。
1.猶后塵。比喻別人之后。
1.春末。指農歷三月。
1.猶尾大不掉。比喻部屬勢力強大,難以駕馭。
1.后代子孫。
1.最底下。
1.末等。指低下的地位。自謙之詞。
1.謙詞。謂才調不高。
1.指具體的措施。相對于本數(根本的大道)而言。
2.引申為無關根本的小事。
利用炮彈自身的制導裝置和空氣動力裝置,在外彈道末端將彈丸導向目標的炮彈。有激光末端制導、紅外末端制導和無線電末端制導等。通常用于射擊遠距離的目標。
1.古代傳說中的國名。
1.些微的用費。
1.舊時對工匠的蔑稱。
1.不足道的功績。
1.佛教語。謂最后的供奉。
1.卑小的官。多為官吏的自謙之稱。
1.科舉時代考場的最后一間號房。
1.后來;最后。
1.卑小的官職。
1.四肢的疾患。
1.古指工商業。
2.不足道的技藝。
1.古指工商業。
2.謂不足道的技藝;小技。
1.猶末世。謂衰微的時代。
1.最后的一家。
2.指某些牌戲或賭博中的第四家。參閱清梁章巨《稱謂錄.賭.末家》。
1.前鋒部隊。
2.科舉制度,殿試錄取的等級稱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1.見"末減"。
1.書籍的后頁。
1.謂后來行事的指導;未來的借鑒。
2.無關根本的教導。
1.謂無關大體的細小行為。
1.最后一段。
2.末期,末代。
1.指與人類相對而言的動物界。
1.猶后輩,后學。自謙之詞。
1.猶邊境。
1.細流。
1.謂眷顧。
1.宋時俗語。謂卑劣,卑賤。宋歐陽修《六一詩話》"陶尚書谷嘗曰'尖檐帽子卑凡廝,短靿靴兒末厥兵。'末厥,亦當時話。"宋劉攽《中山詩話》"今人呼禿尾狗為厥尾,衣之短后者亦曰厥。故歐公記陶尚書詩語'末厥兵',則此兵正謂未賊爾。"一說謂倔強兇悍。
1.低等物類。指人類以外的其他物類。
1.猶馀力。
1.古代指工商業。
2.指經營工商業所獲之利。
3.花名。即茉莉。
1.悄悄地;慢慢地。
1.指西漢七個皇帝的陵墓。宣帝葬杜陵,文帝葬霸陵,高帝葬長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陽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合稱"七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