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祥福。
2.
名詞
〈書〉君主的位置。
3.
名詞
(Zuò)姓。
1.
福;福運。
1.出自《國語·周語下》若能類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必有章譽蕃育之祚。
2.出自《西都賦》歷十二之延祚,故窮泰而極侈。
3.出自《陳情表》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4.出自《論佛骨表》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亂亡相繼,運祚不長。
5.出自《紅樓夢》今當祚永運隆之日,太平無為之世。
2.
賜;賜福;佑助。
1.出自《國語·周語下》皇天嘉之,祚以天下。
2.出自《三國志·蜀志·馬良傳》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3.出自《漢高祖功臣頌》跨功逾德,祚爾輝章。
4.出自《鶴林玉露》天將祚其國,必祚其國之君子。
5.出自《鳴鳳記·燈前修本》陳平不為王陵之戇,卒至安劉。仁杰不為遂良之直,終能祚唐。
3.
君位;國統。
1.出自《史記·燕召公世家》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
2.出自《宦者傳論》和帝即祚幼弱,而竇憲兄弟專揔權威。
3.出自《新唐書·沈既濟傳》況中宗以始年既位,季年復祚,雖尊名中奪,而天命未改。
4.
流傳;傳代。
1.出自《晉書·段灼傳》艾功名已成,亦當書之竹帛,傳祚萬世。
2.出自《史通·因習》事出百年,語同一理。即如是,豈陳氏苗裔祚流東京者乎?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寧宗開禧二年》固宜世祚大帥,遂荒西土,長為藩鎮。
5.
報答;酬報。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神歆馨而顧德,祚靈主以元吉。
2.出自《司空文烈侯楊公碑》申備九錫,以祚其庸。
6.
年,歲。
1.出自《元會》詩初歲元祚,吉日惟良。
2.出自《晉書·王沈傳》彈琴詠典,以保年祚。
1.預言。
1.倒卷向里的毛。
1.怪鳥名。是鳥或說有九尾,或說有九頭,主兇。
1.猶冒犯。
1.預先披露。
2.叛逆的趨勢;背叛的念頭。
1.叛逆不順的百姓。
1.接受命令。
2.違抗命令。
3.叛逆者的命令。
4.指叛逆者的職位。
1.叛逆的陰謀。
1.見"逆迕"。
1.指叛亂作孽者。
2.指背叛的罪惡。
1.迎女。(1)迎娶女子。《春秋.隱公二年》"九月,紀裂繻來逆女。"《隋書.長孫晟傳》"十七年,染干遣五百騎隨晟來逆女,以宗女封安義公主以妻之。"(2)迎接女兒歸寧→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山東.鄒縣之歲時》"二月二日……炊糕逆女,女輟針工為舁戲。"
2.指忤逆不孝的女兒。
1.謂與長輩慪氣。
1.反叛。
2.指反叛者。
1.違逆不順之氣。
2.中醫指五臟六腑之氣逆行不順的病癥。如氣喘﹑嘔吐﹑打嗝等。
3.指怨恨之氣。
1.事先派遣。
2.拒卻;辭絕。
1.忤逆父母。
1.舊稱反叛者的首領。
1.《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古代從正統觀念出發,認為湯武以諸侯身分用武力奪取帝位,不合君臣之道,故叫"逆取"。即位后,偃武修文,法先圣,行仁義,合乎正道,故叫"順守"。
1.亦作"?讓"。
2.逆拒。讓,通"攘"。
1.違背人民。
2.悖理之人。
3.叛逆之人。
1.書法上用筆的一種方法。指下筆時筆鋒要從相反方向逆鋒入紙,隨即轉鋒行筆,使筆毫平鋪而出,空勢收鋒。
1.迎面直射。
1.叛逆的士紳。
1.猶難產。
1.猶迎牲。古代祭祀儀式之一。
1.指叛亂造成的災難。
1.猶迎尸。古代祭祀儀式之一。
1.猶言悖逆失理。
1.反詩。
1.悖理行事。
1.見"逆行倒施"。
1.失時,不合時宜。
1.不順心的事。
2.犯上作亂的事。
1.迎視。
1.謀反的書。
1.猶迎夏。迎接暑氣到來的祭禮。
1.見"逆豎"。
1.猶預測。
2.猶言倒數。謂由后向前﹑由下至上推算。
1.與水流方向相反。
逆著水流行船,不用力就要后退。比喻不努力學習、工作,就要退步。
1.逆與順。多指臣民的順與不順,情節的輕與重,境遇的好與不好,事理的當與不當等。
2.指星辰的逆行與順行。
1.不正常死亡。
1.違反上下位次的祭祀。
1.猶迎送。
1.亦作"?泝"。
2.見"逆溯"。
1.亦作"?泝"。
2.逆水而上。
3.自下向上或自后向前推算。
1.預測;事先探知。
1.亦作"?濤"。
2.頂著浪濤。
1.謂違背天意或天道。
1.違反天意,殘害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