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迎女。(1)迎娶女子。《春秋.隱公二年》"九月,紀裂繻來逆女。"《隋書.長孫晟傳》"十七年,染干遣五百騎隨晟來逆女,以宗女封安義公主以妻之。"(2)迎接女兒歸寧→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山東.鄒縣之歲時》"二月二日……炊糕逆女,女輟針工為舁戲。"
2.指忤逆不孝的女兒。
1.見"偃蹇"。
1.倒伏。
1.貼合矩度。
1.彎腰蹲著。
1.彎腰;曲身。
1.使倒伏。
1.俯仰。
1.即陰識。指古器物上凹入的文字。
1.仆倒。
1.伏臥曝日。
1.見"偃旗息鼓"。
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指隱秘軍事行動或停止戰斗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敵人聞聲早就偃旗息鼓,逃得無影無蹤。也比喻停止做某事面對紛紛的指責和抗議,他們只能偃旗息鼓。
1.驕傲。
1.安息貌。
2.驕傲自得貌。
3.倒臥狀。
4.猶巍然。
5.猶公然。 6.猶儼然。
1.禁閉。
1.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和卜商(字子夏)的并稱。
1.傲慢放縱。
1.服帖。
1.謂依托以安身。
1.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無須警戒。
1.仰臥,睡臥。
1.停息武備。
1.停息武備,崇尚文教。
1.同"偃武修文"。
1.見"偃武息戈"。
1.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1.同"偃武修文"。
1.同"偃武修文"。
1.見"偃武息戈"。
停止戰備,提倡文教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
1.謂偃兵息民。
2.斂藏退息。
3.睡臥止息。
4.停止;使停止。
5.平靜,安靜。
1.休息。
1.覆壓下垂貌。
2.猶偃臥。
1.彎曲貌。
2.輕拂貌。
①俯仰見通天巖沓諸石山之上,縱橫偃仰不可狀。②謂隨世俗應付或進退;與時偃仰,不廢其道|與時遷徙,與世偃仰。③指安居,安閑舒暢的生活借書滿架,偃仰嘯歌。
1.偃仰。俯仰,隨從人意。
1.睡眠夢囈。
1.橫臥形的半弦月。
2.泛稱半月形。
3.指額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認為極貴之相。
4.營陣名。
5.指唐李林甫的偃月堂。
1.刀名。刀頭形似半月,故名。《三國演義》第五回稱關羽使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因亦稱"關刀"。
1.唐權臣李林甫的代稱。因李林甫有偃月堂,故稱。
1.半月形的營壘。
1.唐李林甫堂名。《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林甫有堂如偃月,號月堂。每欲排構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傷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后因以喻稱權臣嫉害忠良的地方。
1.半月形的陣營。
1.半月形的軍陣。
1.彎曲下垂。
1.阻塞行路。
1.復姓。春秋時吳國有偃州員。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
1.地名。相傳為舜避堯子丹朱所居之地。
1.亦作"偃潴"。
2.陂池。
1.見"偃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