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體上,支持身體重量。
2.
動詞
乘;搭。
3.
動詞
(建筑物)背對著某方向。
4.
動詞
把鍋、壺等放在爐火上,給里面的東西加熱。
5.
(~兒)同“座”。
6.
動詞
舊指定罪。
7.
動詞
槍炮由于反作用而向后移動;建筑物由于基礎不穩固而下沉。
8.
動詞
瓜果等植物結實。
9.
動詞
形成(疾病)。
10.
介詞
〈書〉因為。
11.
副詞
〈書〉無緣無故。
12.
動詞
不出力;白閑著。
13.
動詞
在某處;固定在某地。
1.
古人鋪席于地,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后跟上,謂之“坐”。后來把臀部平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體上以支持身體稱為“坐”。
1.出自《禮記·曲禮上》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
2.出自《高士傳·管寧》管寧自越海及歸,常坐一木榻,積五十余年,未嘗箕股,其榻上當膝處皆穿。
3.出自《柳毅傳》密席貫坐,縱酒極娛。
4.出自《創業史》你老人家坐正,咱叔侄倆說話。
2.
使之就坐;留坐。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
2.出自《后漢書·劉寬傳》﹝寬﹞嘗坐客,遣蒼頭市酒。
3.出自《與鄂州柳中丞書》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為帥。
3.
居留,停留。
1.出自《黃孝子傳》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過歲。
4.
拒守。
1.出自《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獻書趙王章》秦以強弩坐羊腸之道,則地去邯鄲百二十里。
3.出自《故通直郎何君墓志銘》虜退,守與郡僚留金陵沙上賣酒,不敢返,君挺身坐黃悅村,招散民種稻,趣刈麥。
5.
置放。一般指把鍋、壺等放在爐火上。亦指燒煮。
1.出自《續夷堅志·延壽丹》先將定粉入乳缽研開……次下茯苓、乳香等細末同研勻,將藥入??碗,坐熱湯上。
2.出自《李家莊的變遷》﹝掌柜﹞打發他們吃過以后,才給鐵鎖他們三個坐上鍋做米飯。
3.出自《三千里江山》火起來,爐子燒的通紅,上頭坐著一飯盒飯。
4.出自《龍須溝》二春,先坐點開水。
6.
乘。參見“坐車”。
1.出自《儒林外史》少刻,沈瓊枝坐了轎子,到門首下了進來。
2.出自《龍須溝》您看,解放軍不坐三輪兒,當差的也不是走,就是騎自行車,我拉不上座兒!
7.
犯罪;判罪。
1.出自《晏子春秋·雜下十》王曰:“何坐?”曰:“坐盜。”
2.出自《舊唐書·徐有功傳》季昶鍛煉成其罪,龐氏當坐斬,有功獨明其無罪。
8.
連坐或反坐。
1.出自《韓非子·八說》明君之道,賤德義貴,下必坐上,決誠以參,聽無門戶,故智者不得詐欺。
2.出自《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因任眾人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
3.出自《李斯論》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禁游宦之民。
9.
爭訟;對質。
1.出自《晏子春秋·問下二六》言不相坐,行不相反。
2.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叔孫婼如晉,晉人執之……晉人使與邾大夫坐。
10.
坐落。謂(建筑物、山、田等)背對著某一方向。
1.出自《李家莊的變遷》他見大門內還有坐東朝西一間小屋子,開門一看,老宋住在里邊。
11.
方言。削損;扣除。
1.出自《醒世姻緣傳》俺員外沒說接你去;只說:你問他要了那三兩買藥的銀子來。你若要不將來,我坐你的工價。
12.
槍炮由于反作用力而向后移動,建筑物由于基礎不穩固而下沉。
1.出自如:步槍的坐勁兒不小。
2.出自又如:這房子向后坐了。
13.
方言。分娩。
1.出自《高干大》高生亮問:“他那個四媽?是不是羅志旺的婆姨?那婆姨要坐了吧?”張四海說:“不是要坐,夜兒還請了李向華去看。聽說是病了。”
14.
因為;由于。
1.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2.出自《水經注·江水一》母好飲江水,嗜魚膾,常以雞鳴溯流汲江,子坐取水溺死。
3.出自《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出自《主客平議》時至今日,世變亟矣,外侮深矣,而事之所以至此者,坐師不武、臣不力耳。
15.
致;以致。
1.出自《觀園人藝植》詩居無逸身伎,安得坐粱肉。
2.出自《柳毅傳》老父之罪,不能鑒聽,坐貽聾瞽,使閨窗孺弱,遠罹構害。
3.出自《齋居感興》詩厚味紛朵頤,妍姿坐傾國。
16.
無故;自然。
1.出自《論衡·實知》事可知者,賢圣所共知也;不可知者,圣人亦不能知也。何以明之?使圣空坐先知雨也。
2.出自《文選·鮑照〈蕪城賦〉》孤蓬自振,驚砂坐飛。
3.出自《浣溪沙·贈子文侍人名笑笑》詞儂是嵚崎可笑人,不妨開口笑時頻,有人一笑坐生春。
17.
正;恰好。
1.出自《春日》詩幽閨多怨思,停織坐嬌春。
2.出自《答楊梓州》詩悶到楊公池水頭,坐逢楊子鎮東州。
3.出自《易從師山亭》詩西村渡口人煙晚,坐見漁舟兩兩歸。
18.
遂;乃。
1.出自《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江湖一相許,云霧坐交歡。
2.出自《別元九后詠所懷》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3.出自《次韻子瞻禱雪唱和》生鵝斬頸血未乾,風馬云車坐相及。
19.
漸;將。
1.出自《冬緒羈懷示蕭咨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客念坐嬋媛,年華稍庵??。
2.出自《和杜麟臺元志春情》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
3.出自《游道林岳麓》詩山中日易晚,坐失群木陰。
20.
聊;且。
1.出自《登安陽城樓》詩才子乘時來騁望,群公暇日坐銷憂。
2.出自《使君席夜送嚴河南赴長水》詩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辭。
21.
空;徒然。
1.出自《論衡·變虛》不改政修行,坐出三善言,安能動天?
2.出自《和王友德元古意》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
3.出自《清明日憶諸弟》詩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4.出自《賣柑者言》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
22.
殊,非常。
1.出自《南還道中送贈劉咨議別》詩夫君日高興,為樂坐驕奢。
2.出自《感遇》詩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3.出自《書何氏宅壁》詩皖灊終身幽人約,空對湖山坐惘然。
23.
座。座席;座位。
1.出自《論語·憲問》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
2.出自《二月三十日晚歸馬上賦詩》門前蹀躞金羈滿,坐上連翩玉斝飛。
3.出自《兒女英雄傳》大家把新親讓進上房,歸坐獻茶,彼此閑話,等候花轎到門。
24.
座。指在座的人。
1.出自《后漢書·孔融傳》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嘆息。
25.
座。托著器物的東西。
1.出自《金史·赤盞合喜傳》﹝白撒﹞后又夜募死士千人,穴城由壕徑渡,燒其砲坐。
2.出自如:鐘坐。
26.
座。量詞。
1.出自《熱風·智識即罪惡》其時跌在一坐城池里,其中都是青綠門的房屋。
27.
引申指犯有過錯。
1.出自《儒林外史》我學生出門久了,故鄉有如此賢士,竟坐不知,可為慚愧。
28.
指訴訟代理人。參見“坐獄”。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衛侯與元咺訟,寧武子為輔,針莊子為坐,士榮為大士。
29.
頓時;立刻。
1.出自《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江湖一相許,云霧坐交歡。
2.出自《別元九后詠所懷》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1.指人﹑財物等轉移到外地或外國。
直接或間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如中國的長江直接注入東海;湖南的湘江雖直接注入洞庭湖,但又通過長江和東海相通。
湖水與入河流相通的湖泊。大型的外流湖常能起調節河水流量的作用。如中國的洞庭湖。
又稱外流區”。指地表徑流經外流河匯注海洋的地區,即外流河流域范圍。占世界陸地總面積78%以上。中國的外流流域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1.地方官的俸祿。借指地方官。
1.宋代以后指各地方行政區劃。
2.外地。
1.外鄉人。
1.指里巷的大門。
1.外界的議論。
1.城外的大城。東晉以后建業城外僅竹籬,齊高帝時為防盜建外城,稱外羅城。
1.宮中囚所。
1.賣食品與顧客帶出店外。
1.外表,儀表。
1.同母異父之妹。
2.指舅或姨之女。
1.大門。
2.外城門。
1.外邊。
2.外表;表面。
1.謂對外宣稱。
2.外號。
1.指封建王侯及其臣屬。
2.謂財物。
1.古稱在朝的卿﹑士﹑大夫為"外命夫"。相對于在宮中的內命夫。
1.古稱卿﹑大夫之妻◇亦稱因夫或子而得封號的婦女。與內命婦相對。
1.岳母。
1.謂地方官。
2.指京都外的牧馬場所。
1.猶言他求;別有喜好。
1.外部和內部。其對象因所指而異。
1.猶外患。
1.境外安寧。
1.古時王之諸姑及姊妹之女。
1.周圍的邊沿。
2.反叛;背叛。畔,叛。
1.古人因事理有別,故書分內外篇。內篇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則屬馀論或附論性質。如《莊子》﹑《晏子春秋》都分內外篇。唐成玄英《序》"所言《內篇》者,內以待外立名,篇以編簡為義……內則談于理本,外則語其事跡。"
1.天子的門屏。屏,對著門的小墻,后稱照壁。與內屏相對。
2.星名。屬二十八宿的奎宿。即雙魚座七星。
1.外祖母。
2.舊時嫖客對妓院老鴇的稱呼。
1.黑話稱行劫的對象。
1.古代官名。掌管國君和大臣臨時止宿﹑停留處所等事務。
2.借指掌管留止住次的人員。
1.見"為蛇畫足"。
1.治身﹐修身。
1.亦作"為什"。
2.為什么。
1.猶謀生。
1.見"為甚"。
1.猶言從時間上看。
1.猶言開市。
2.交易;做買賣。
1.辦事;成事。
2.猶出事。
1.抑或;還是。
1.謂居第一。
2.領頭。
1.謂席間向尊長敬酒或贈送禮物﹐并祝其長壽。
1.即偽書。為﹐通"偽"。
1.謂從數量上看。
1.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1.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空為別人辛苦忙碌﹐自己得不到一點好處。
1.見"為他人作嫁衣裳"。
1.從頭;開始。
2.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