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擬聲詞
(~兒)多形容某些小動物的叫聲(疊)。
2.
同“吱(zī)”。
3.
名詞
模擬水噴射或遇熱時汽化的聲音和火藥引線燃燒的聲音。
1.
嘆息聲。
1.出自《戰國策·秦策五》平原令見諸公,必為言之曰:“嗟嗞乎,司空馬!”
2.
露牙。
1.出自《荊釵記·逼嫁》我便說特來與你做媒。他到嗞了這張嘴,說道:“姑娘,莫不是爹爹說王?!?/p>
3.
象聲詞。參見“嗞嗞”。
1.出自《高玉寶》劉長德用烙鐵“嗞”地蘸了一下鏹水。
1.激烈地跳動。
1.謂藏匿事物的頭緒。
1.勸誘﹐慫恿。
1.猶隱惡。
1.稱股匪或小股敵軍的進犯。
1.逃匿;隱藏。
1.改動和增益。
1.放逐禁錮。
1.流放的官員。
1.遁跡;隱跡。
1.流放和殺戮。
1.更改并混入。
1.改易文句。
2.鋪張詞句;組織文辭。
1.竊占。
1.逃亡。
1.放逐;流放。
1.修改變動。
1.謂以不正當手段列名其中。
1.逃命。
1.暗中謀劃。
1.猶騷擾。
1.逃竄隱藏。
1.逃奔。
1.隱匿;潛伏。
1.剽竊。
1.偷襲攻取。
1.逃掉。
1.謂股匪或小股敵軍的騷擾。
1.盤旋。
1.奔逃而遭難。
1.逃散。
2.走散。
1.藏身。
1.貶逐而死。
1.猶逃竄。
1.放逐。
1.奔竄沖撞。
1.逃亡;逃跑。
1.逃散。
2.流放;放逐。
1.猶刪改。
1.參與議論。
1.改動。
1.見"竄逸"。
1.改動和增益。
1.亦作"竄軼"。
2.逃奔;逃散。
1.逃竄;逃亡。
1.攙雜;混雜。
1.放逐處罰。
1.貶官放逐。
1.放逐;流放。
1.逃跑;潛逃。
2.奔走;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