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穜”。
2.
植物的種子。
1.出自《逸周書·大匡》無播蔬,無食種。
2.出自《漢書·溝洫志》如此,數郡種不得下。
3.出自《題盛會新亭》詩偶嘗嘉果求枝去,因得名花寄種來。
3.
人或其他生物的族類。
1.出自《戰國策·齊策六》女無謀而嫁者,非吾種也。
2.出自《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3.出自《驄馬行》鄧公馬癖人共知,初得花騘大宛種。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胡鴻道:“冤屈!冤屈!他那曾嫁人!還是你家帶去的種哩。”
4.
引申為后嗣。
1.出自《晉書·劉頌傳》及趙王倫之害張華也,頌哭之甚慟。聞華子得逃,喜曰:“茂生,卿當有種也!”
2.出自《家》我們這一房也應該留一個種才是。
5.
種類。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縣人有得車軛者,而不知其名,問人曰:“此何種也?”
6.
引申為量詞。表示類別。
1.出自《漢書·藝文志》序六藝為九種。
2.出自《詩》世上一種人,出性常多事。
3.出自《書信集·致黎烈文》昨寄揩油廣告一種,想已達。
7.
即物種。生物分類系統上所用的基本單位。小麥是單子葉植物禾本科小麥屬的一種;貓是哺乳動物貓科貓屬的一種。
8.
頭發短少貌。參見“種種”、“種髮”。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余發如此種種,余奚能為。
2.出自《上翁領》詩顛毛已種種,世患方紛紛。
3.出自《明月灣》詩莫照種種發,但照耿耿心。
4.出自《〈湖外野吟〉序》童而學之,發種種矣,而后今乃知其難也。
5.出自《歲暮有懷諸子》詩樗材在野大何用,種發經年短不梳。
9.
指膽量或骨氣。
1.出自《大場的一夜》我又安下心來。團副高興的說:”你膽子大,有種!”
2.出自《活人塘》我們和你拼了,你有種就打吧!
10.
通“腫”。
1.出自《詩·大雅·生民》實方實苞,實種實褎。
2.出自《呂氏春秋·情欲》身盡府種,筋骨沈滯。
11.
古地名。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楊、平陽陳西賈秦翟,北賈種代。
1.見"讒嫉"。
1.亦作"讒疾"。
2.讒害嫉妒。
1.讒害排擠。
1.讒毀他人的計謀。
1.讒害忌恨。
1.讒害毀謗。
1.猶讒口。
1.亦作"讒閑"。
2.用讒言離間他人。
1.讒言。讒言如箭矢一樣傷人﹐故稱。
1.讒害毀謗。
1.讒邪刻毒。
1.進讒言的人。
1.說壞話的嘴﹔讒人。
1.見"讒口鑠金"。
1.極言讒言毀賢害能之厲害。謂足使金石為之熔化。
1.進讒之途徑。
1.讒殺。
1.因妒忌而進讒言。
1.讒毀人的計謀。
1.進讒搗亂。
1.誹謗他人謀逆。
2.指進讒的人。
1.指好構陷誣害他人的人。孽﹐通"糵"。
1.讒毀和慍怒。
1.好讒害人之女子。
1.謂讒害同僚﹐欺罔君上。
1.讒邪巧佞者。
2.讒邪巧佞。
1.好讒害人的姬妾。
1.進讒言之人。
1.用讒言殺害。
1.中傷他人的口舌。
1.誹謗他人的書札。
1.猶言讒賊小人。
1.讒言。
1.猶讒毀。
1.誹謗中傷﹐挑唆慫恿。
1.邪惡奸佞。
2.指邪惡奸佞之人。
3.進讒陷害。
1.讒人。
1.誹毀冤屈。
1.奸詐妄言。
1.讒害誣陷。
1.亦作"讒?"。
2.攻訐爭吵。
1.謂因讒害而彼此產生仇怨。
1.見"讒間"。
1.猶讒害。
1.因進讒言而得寵幸的人。
1.讒邪兇惡。
1.說壞話毀謗人。亦指壞話﹐挑撥離間的話。
1.《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又一人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投杼下機﹐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懼焉。"后因以為典實﹐謂讒言多﹐使人惑亂。
1.指讒毀他人的氣焰。
1.《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鄭玄箋﹕"蠅之為蟲﹐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變亂善惡也。"后以"讒蠅"比喻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