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人的胳膊、腿,也指某些動物的腿。
1.
亦作“胑”。
2.
人的手足與鳥獸翼足的總稱。
1.出自《管子·君臣下》四肢六道,身之體也。
2.出自《孟子·盡心下》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
3.出自《春光好》詞睡起四肢無力,半春間。
4.出自《人民日報》這種叫“非羅隆多特”的牛,是非洲的奇特動物。它不像普通牛那樣用嘴飲水,而是用四肢“飲水”。
3.
稱人體的腰部。參見“腰肢”。
1.出自《少年新婚為之詠》腰肢既軟弱,衣服亦華楚。
2.出自《天仙子》詞悵望前回夢里期,看花不語苦尋思,露桃花里小腰肢。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諦視,則腰肢纖弱,鬟髻宛然,似一女子將一婢。
4.出自《赤都心史》酒闌興盡,倦舞的腰肢,已經頹唐散漫,睡態惺忪。
5.出自《我們太太的客廳》龐兒不如照片上那么豐滿,腰支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華”時的那般軟款了!
1.請求;乞求。
2.乞討。
1.亦作"求諐"。
2.反省己過。
3.求諫己過。
1.見"求愆"。
1.請求結為姻親。多用于男家向女家。
1.謂請求親友接濟。
1.請求對方答應要求或給予寬恕。
1.索要;索取。
2.尋求選取。
1.企求保全名位﹑性命﹑事業等。
2.要求完美無缺。
苛求別人完美無缺對青年人不能求全責備。
1.乞求饒恕。
1.羅致人才。
2.請求別人。
1.語本《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伯夷叔齊讓國遠去,恥食周粟,終于餓死,孔子謂其求仁而得仁,無所怨◇多用為適如其愿之意。
1.取悅。
1.謂到處求人。
1.見"求信"。
1.尋訪神仙。
2.謂向神祈禱。
1.設法活下去;謀求生路。
1.謂因謀求活命而有傷仁德。語本《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指古代官方派人搜集民間歌謠,供統治者察風俗人情,知施政之得失。也叫采風﹑采詩。
2.謂尋覓詩句。
1.講求實際。
1.希求出售。
2.指希圖考中,取得功名。
1.追求。思,助詞,用于語末。
1.尋找;搜尋。
2.索取;乞求。
3.探索。
1.見"求田問舍"。
1.破缺損壞。
1.猶缺衽。
1.猶廢缺。
1.鑷子用以拔毛﹐缺口鑷子則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嗇鬼。
1.缺失漓薄。
1.短缺遺漏。
1.欠缺﹐不完整。
1.空缺的門類。
1.缺漏錯誤。
1.破損。
1.殘缺倒塌。
1.欠缺﹐不足之處。
1.疏薄詐偽貌。
1.有所不足。
2.缺失。
3.廢弛。
4.猶歉然。
5.延擱。 6.惶恐貌。
1.亦作"缺裧"。
2.謂衣成有意缺襟﹐示有缺陷﹐以啟迪為人應謙遜自持﹐不當自滿。
1.空缺;短少。
1.猶缺失。
1.短缺;缺乏。
1.殘缺剝蝕。
1.工作上的缺失。
2.感到缺憾的事。
1.缺漏衰敗。
1.職位空缺。
1.謂缺而未載的文字。
1.猶缺陷。
不完美之處有所缺陷|生理缺陷|故事寫到這里不再往下寫,實是缺陷。
1.猶缺門。指工程建設﹐科學研究﹐藝術﹑體育表演等缺少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