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登高,上升。
2.
動詞
提拔;晉升。
1.
亦作“徏”。
2.
遠行;長途跋涉。
1.出自《書·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2.出自《秋胡詩》嗟予怨行役,三陟窮晨暮。
3.出自《臥游錄》宗少文好山水,好遠游,西陟荊巫,南登衡岳。
3.
提拔,升遷。
1.出自《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2.出自《文心雕龍·史傳》舉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標勸戒。
3.出自《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然堯舜之時,其所黜者則聞之矣,蓋四兇是也。其所陟者,則皋陶、稷、契,皆終身一官而不徙。
4.出自《〈味經窩類稿〉序》﹝秦錫山﹞洎登巍科,陟上卿。
4.
升遐;升天。指帝王薨逝。
1.出自《書·康王之誥》惟新陟王,畢協賞罰。
2.出自《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一百年,地裂,帝陟。帝王之崩,皆曰陟。
5.
高;高峻。
1.出自《玉篇·阜部》陟,高也。
2.出自《醒世姻緣傳》我見你也有年紀了,怎挑得這重擔,過得這等的陟橋?
6.
重疊的山陵。
1.出自《爾雅·釋山》山三襲曰陟。
2.出自《列子·湯問》四方悉平,周以喬陟。
7.
入,進入。
1.出自《袁氏先廟碑》孝孫來享,來拜廟堂。陟堂進室,親登籩铏。
8.
祭祀山岳。
1.出自《詩·周頌·般》陟其高山,嶞山喬岳,允猶翕河。
9.
通“勑”。敬奉。
1.出自《史記·夏本紀》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維時維幾?!?/p>
10.
通“騭”。牡馬。
1.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四月……執陟攻駒。
2.出自《經義述聞·爾雅下》騭之為言猶特也?!稄V雅》云:“騭、牡、特,雄也?!狈由髯ⅰ稘h書·五行志》曰:“騭音陟。”陟、騭同音,故古或以陟為騭。《夏小正》:“四月,執陟攻駒?!壁熘^牡馬也。
11.
由低處向高處走。與“降”相對。
1.出自《詩·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
2.出自《秋日山行簡梁大官》詩束馬陟層阜,回首睇山川。
3.出自《浣紗記·迎施》獨訪山家歇還陟,茅屋斜連隔松葉。
4.出自《池北偶談·談異四·湯學士夢》左庶子湯潛庵斌,夜夢登高山,已陟其半,忽一人自后越之先登。
12.
謂登上帝位。
1.出自《書·舜典》三載,汝陟帝位。
2.出自《順宗實錄一》是用命爾繼統,俾紹前烈,宜陟元后,永綏兆人。
1.方言。欺騙。
1.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后因以"迷下蔡"形容女子艷麗迷人。
1.令人迷惑的境界。
1.指迷香洞。
2.可使人昏迷的香。
1.妓女接客的上等處所。
2.為妓院的美稱。
1.迷失方向。
1.使心迷惑。
2.迷惑的心。
1.猶迷向。
1.佛教語。指不明佛道的心性。
1.迷失本性。
2.指迷惑。
3.目眩神迷。形容所見令人驚異傾倒。
4.(眼睛)昏花。
1.見"迷煙"。
1.猶言胡言亂語。
1.由于飛揚的塵土或強烈的光線,使得眼睛睜不開。
1.無所用心;詐狂。《莊子.人間世》"迷陽迷陽,無傷吾行。"郭象注"迷陽,猶亡陽也。亡陽任獨,不蕩于外,則吾行全矣。"成玄英疏"迷,亡也;陽,明也……宜放獨任之無為,忘遣應物之明智。"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迷陽,伏陽也,言詐狂。"一說,謂有刺的小灌木。王先謙集解"謂棘刺也,生于山野,踐之傷足,至今吾楚輿夫遇之猶呼迷陽踢也。"
1.迷眩。
1.服后使人昏迷的藥。
2.比喻迷惑人的語言或行為。
1.迷惑疑慮。
1.糊涂的見識。
1.迷惑誘騙。
1.迷惑愚昧。
1.謎語。迷,用同"謎"。
1.猶蜜月。
1.謂知覺迷惘,如蒙云霧。
1.迷茫的瘴氣。
1.猶亂真。
2.迷失真性。
1."迷魂陣"的省稱。
1.迷惑執著;執迷不悟。
1.糊涂的見識。
1.迷惑滯泥。
1.處于迷惑之中。
1.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諸賓》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后因以"迷朱碧"表示不辨五色,不分是非。
1.猶言迷惑顛墜。
1.指不明佛道的凡俗之人。
1.迷戀,貪嗜。
1.見"迷蹤"。
1.亦稱"迷蹤藝"。
2.武術拳種門派之一。屬少林拳系統。
1.見"迷蹤拳"。
1.第十對腦神經。由延髓發出,分布在頭﹑頸﹑胸﹑腹等部,有調節內臟﹑血管﹑腺體等機能的作用。
1.大罪,重罪。
1.酒醉迷糊。
2.迷戀,陶醉。
3.指麻醉;使陶醉。
又稱恒河猴”。哺乳綱,狹鼻組猴科。毛色大體為棕黃色。顏面和兩耳裸露,幼時近白色,成年后肉色。臀部有紅色臀胝。四肢幾乎等長。以野果、野菜為食。有頰囊,可貯食。群棲山林,行動敏捷,善攀緣跳躍,也能泅水。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重要實驗動物。
1.像獼猴的臉龐。比喻容貌丑陋怪異。
1.比喻晉升緩慢。
1.小而長之梯。以人如獼猴攀援而上,故稱。
古稱隱語”。文字游戲。通常以事、物或詩句、成語、俗語、人名、地名、典故等文字為謎底,以隱喻、暗示、形似或描寫其特征等為謎面,供人猜射。
1.損耗凋敝。
1.藥草名。
1.比喻世事混亂之甚,如糜粥之沸于釡中。
1.浪費。
1.猶粉碎。亦指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