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一頭粗一頭細的圓木棒,用來在臼里搗糧食等或洗衣服時捶衣服。
2.
動詞
用杵搗。
3.
動詞
用長形的東西戳或捅。
4.
動詞
用語言刺人。
5.
名詞
(Chǔ)姓。
1.
舂搗谷物、藥物及筑土、搗衣等用的棒槌。
1.出自《易·系辭下》斷木為杵,掘地為臼。
2.出自《藝文類聚》於是投香杵,扣玟砧。
3.出自《筑城詞》筑城處,千人萬人齊把杵。
4.出自《病中偶書》詩竹枝影瘦橫殘月,藥杵聲寒續暮砧。
5.出自《隔膜·一生》婆婆動了怒,拉起搗衣的杵在伊背上抽了幾下。
2.
借指搗衣聲。
1.出自《秋夕寓居精舍書事》詩葉滿苔階杵滿城,此中多恨恨難平。
2.出自《露坐》詩秋近不堪聞急杵,夜涼已復怯輕黹。
3.出自《旋風·遠客歸鄉》前殿供著如來佛和十八羅漢,還有一個拿著降魔杵的韋馱菩薩。
3.
古代一種棒狀的武器。
1.出自《宋史·呼延贊傳》及作破陣刀、降魔杵;鐵折上巾,兩旁有刃,皆重十數斤。
2.出自《封神演義》火靈圣母那里經得起三人惡戰,槍杵環攻,抽身就走。
3.出自《旋風·遠客歸鄉》前殿供著如來佛和十八羅漢,還有一個拿著降魔杵的韋馱菩薩。
4.
搗;捅;戳。
1.出自《新書·春秋》傲童不謳歌,舂筑者不相杵。
2.出自《三俠五義》他若來時,我將門栓盡力向他一杵,給他個冷不防。
3.出自《四世同堂》從前,遇到兵變與大的戰事,老人便杵開一塊墻,以便兩個院子的人互通消息。
4.出自《四世同堂》小文不能再動,幾只手槍杵在他的身上。
5.出自《齋居紀事》逡巡??法,用白面捍作薄餅,銚中煿熟,頻翻,勿令焦靨,爆乾,杵羅令細,貯之。要用時,旋以冷熟湯調作??。
5.
引申為以語言刺人。參見“杵土”、“杵觸”。
1.出自《小說月報》“你有個好爸爸么。”玉華用開玩笑的口氣杵她一句。
6.
方言。猶放,放置。
1.出自《沉重的翅膀》吳賓把眼鏡往呂志民兜里一杵。
7.
古星座名。
1.出自《星經》杵三星,在箕南。主杵臼舂米事。
8.
通“櫓”。古代武器中的盾。
1.出自《書·武成》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后以北,血流漂杵。
2.出自《說文·木部》櫓,大盾也。
3.出自《論衡·語增》以至仁伐不仁,如何其血之浮杵也?
①上升陰氛方騰達,密雨已彌漫。②指地位上升很快飛黃騰達。
1.同"飛黃騰達"。
1.紛至沓來。
1.奔騰沖殺。
1.轉移挪動。
2.折騰。
3.武術中一種棒法的名稱。
1.亦作"騰地"。
2.猛然﹐一下子。
1.見"騰的"。
1.升空飄動。
1.傳送文書。
1.猶奔騰。
1.猶頓挫。謂停頓轉折。
1.眾音會聚貌。
1.翻騰﹐上下滾動。
2.指翻新。
1.水翻騰涌出貌。
2.指液體在溫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時上下翻騰﹐產生氣泡。
3.形容情緒十分激動。
4.比喻興盛。
5.形容人聲喧騰。 6.形容動蕩不寧。
1.騰躍奮飛。
2.比喻生動地浮現。
1.傳告。
1.清代南疆沿用的貨幣計量單位﹐一騰格約合銀一兩。
1.驅疫食鬼的神。
1.舉杯﹐傳杯。
1.閃射出光彩;光華四溢。
1.物價上漲﹐昂貴。
1.升于海上。
1.飛騰。
1.黑暗。
1.傳呼。
1.奔騰的虎。
1.謂飛升成仙。
1.升天成仙之術。
1.見"騰歡"。
1.謂移用他款償還欠債。
1.神馬名。
2.泛指駿馬。
1.閃耀光輝。
1.騰空攻擊。
1.猶舉足。
1.奔騰飛濺。
1.猶縱轡。
也作騰藉”。踐踏兵士自相騰籍,棄甲而逃。
1.飛升﹐升空。
1.猶翻臉。
1.使車馬奔馳。
2.使(牲口)駕車。
1.食鬼之神。
1.舉薦。
1.奔馳踐踏。
1.升降﹐消長。
1.喻才華優異。
1.猶飛升﹐升空。
1.騰出﹑節省。
1.行動迅疾。
1.亦作"騰籍"。
2.奔騰踐踏。
1.謂射出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