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寶貝,寶貴的東西。
2.
形容詞
寶貴的;貴重的。
3.
動詞
看重,重視,愛惜。
4.
名詞
(Zhēn)姓。
1.
亦作“珎”。亦作“鉁”。亦作“錱”。
2.
貴重;精美。
1.出自《運命論》名與身孰親也,得與失孰賢也,榮與辱孰珍也。
2.出自《抱樸子·嘉遁》茅茨艷於丹楹,采椽珍於刻桷。
3.出自《論衡·宣漢》牛馬珍于白雉,近屬不若遠物。
3.
珍貴的;稀有的;精美的。參見“珍禽”、“珍木”。
1.出自《書·旅獒》珍禽奇獸,不育于國。
2.出自《賦得鶴送史司馬赴崔相公幕》詩珍禽在羅網,微命若游絲。
3.出自《茅齋》詩檐樹吐新花,枝頭語珍禽。
4.出自《新疆風土雜憶》在山腰之湖畔……亦無其他奇卉異草,珍禽瑞獸。
5.出自《文選·劉楨〈公宴詩〉》月出照園中,珍木郁蒼蒼。
6.出自《拾遺記·秦始皇》窮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巧工。
7.出自《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好鳥集珍木,高才列華堂。
8.出自《夏日園居雜詠》三載重來榻未移,忽看珍木復清池。
4.
精美的食物。
1.出自《禮記·王制》八十常珍。
2.出自《后漢書·章帝紀》身御浣衣,食無兼珍。
3.出自《雜興》詩主人有十客,共食一鼎珍。
5.
重視,珍惜。
1.出自《左傳·文公八年》書曰“公子遂”,珍之也。
2.出自《送惠師》詩離合自古然,辭別安足珍。
3.出自《柏枧山房詩集自序》語得來處,拙而足珍;言乃無稽,巧而必斥。
6.
比喻賢才。
1.出自《墨子·尚賢上》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7.
喻善道、美德。
1.出自《禮記·德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2.出自《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于皇先生,抱寶懷珍。
8.
珠玉等寶物。亦泛指貴重之物。
1.出自《荀子·解蔽》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遠方莫不致其珍。
2.出自《答賓戲》先賤而后貴者,和隋之珍也。
3.出自《隸釋·漢玄儒先生婁壽碑》身歿聲鬯,千載作珍,綿之日月,與金石存。
4.出自《笙賦》鄒魯之珍,有汶陽之孤筱焉。
5.出自《和樂天送客游嶺南》定應玄發變,焉用翠毛珍。
1.粗疏,不細心。
1.亦作"麄暴"。
2.粗魯暴躁。
1.粗魯急躁。
1.亦作"麄坌"。
2.粗笨。
1.亦作"麄鄙"。
2.粗陋鄙俗。
1.亦作"麁弊"。
2.粗魯欺詐。
3.粗糙而又破舊。
1.亦作"麄帛"。
2.即粗布。
1.亦作"麄布"。
2.質地粗糙的布。
1.亦作"麁才"。亦作"麄才"。
2.粗疏而少才學的人。亦指低級武官。
1.亦作"麄材"。
2.粗大的樹材。
3.粗魯無才學的人。
1.亦作"麄糙"。
2.粗魯。
3.草率;不細致。
1.亦作"麄懆"。
2.強暴。引申為勇敢。
1.粗葛布。
1.粗丑愚笨。
1.植物莖﹑葉上的針刺。
2.指文詞的粗放刺人。
1.亦作"麤觕"。亦作"麄觕"。
2.粗略,粗糙。
1.見"麤粗"。
1.形容極粗陋。
1.粗糙憔悴。
1.人體﹑物體等粗而大。
2.指文章風格粗重有力量。
1.謂大致安定。
1.制作香粉的次料。
1.粗惡衣服。服喪時穿著。
1.粗劣的衣服,蓬亂的頭發。謂不加修飾。
1.見"粗心浮氣"。
1.亦作"麄梗"。
2.阻滯梗塞。
3.粗獷梗直。
1.大功。古代喪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
1.片茶的一種。
1.粗陋陳舊。
1.亦作"麁怪"。
2.粗糙怪異。
1.亦作"麄官"。
2.古代重文輕武,呼武官為"麤官"。
1.亦作"麄滾滾"。
2.粗而圓的樣子。
1.亦作"麄悍"。
2.粗魯蠻悍。
1.粗拙。
1.亦作"麄豪"。
2.豪強。
3.豪壯。
1.亦作"粗跡"。
2.謂大道正理。
3.謂大的事跡。
1.粗獷健勁。
1.見識粗陋淺薄。
1.粗糙。
1.亦作"麄客"。
2.枇杷的別名。
1.簡捷。
1.亦作"麄狂"。
2.粗率狂妄。
1.粗疏乖張。
1.指麻布與絲帛。
1.粗糙拙劣。
1.亦作"麄陋"。
2.粗賤丑陋;粗糙簡陋。
1.亦作"麄露"。
2.謂直露無馀。
1.亦作"麄率"。亦作"麁率"。
2.粗魯輕率。
3.粗疏草率。
1.粗疏,不周密。
1.亦作"麄莽"。
2.粗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