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銀錢貨物出入的記載。亦指記賬的書冊。
1.出自《舊五代史·周書·世宗紀二》每年造僧賬兩本,其一本奏聞,一本申祠部。
2.出自《醒世恒言·張孝基陳留認舅》將昔日岳父所授財產,并歷年收積米谷布帛銀錢,分毫不敢妄用,一一開載賬上。
3.出自《吶喊·孔乙己》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
2.
債務。
1.出自《儒林外史》當下說定了,店里會了賬,馬二先生回到下處候著。
2.出自《履園叢話·科第·種德》嘗于除夕有販者索仆所負賬。
3.出自《不準走那條路》蹋下窟窿背上賬,像黃香膏藥貼在身上。
3.
泛指主意、事情。
1.出自《紅樓夢》鳳嬸子那樣剛強,瑞大叔還想他的賬!
2.出自滬劇《羅漢錢》只怪五嬸老不死,到東到西管閑賬。
1.祥瑞;吉兆。
1.旅人之衣。
2.借指遠行之人。
1.謂征收賦稅,整頓武備。
1.征收商業稅。
2.往來販賣。
1.出征將士穿的衣裳。
1.遠征軍的哨卡。
1.收捕;緝捕。
1.謂人的神態﹑表情等反映其內心世界。
2.謂通過觀察人的外貌﹑言行等鑒定人物。
1.謂訪求歌者;招歌者唱歌。
1.謂驗證于前圣的遺教。
1.指田賦征收實物。
1.征召的使者。
1.出征的士兵。
1.猶趕集。
1.征引故事。
2.古代試士"策問"內容之一。
3.漢官名,丞相屬官,同六百石。
1.指收取賦稅。
2.今指政府依法向人民或所屬機構收取公糧﹑稅款等。
3.征集吸收。
1.謂天子征召守國的諸侯。
1.征召授官。
1.古代記載災異征兆的緯書。
2.指征召或征調的文書。
1.古美女名。
1.征收賦稅輸入官府。
1.遠行屯守邊疆。
1.表示數目。
1.征收的賦稅。
2.征收賦稅。
1.旅人的思念。
1.見"征彸"。
1.征召搜尋。
1.行旅的船。
1.見"征算"。
1.亦作"征筭"。
2.指漢代征收算緡錢。
3.征收人丁稅。
1.索取;征派勒索。
出兵討伐奉命征討|征討連年,士卒疲敝。
1.謂受懲罰,遭痛苦。征,通"懲"。
1.旅伴。
1.見"征途"。
1.亦作"征涂"。
2.行軍路上;出征之路途。
3.遠行的路途;行程。
1.見"征橐"。
1.亦作"征槖"。
2.行囊。
1.招致敗亡。
1.引證成文。
2.驗證文才。
3.向人征求詩文。
4.今指報刊﹑雜志等為某一主題而公開征集詩文稿件。
1.征召詢問。
1.遠行的馬。
1.古代中央機關拘囚地方官員。
1.征兆。亦特指祥兆。
1.驗證。
2.征候;跡象。
1.效驗;征兆。
1.考核證實;取信,憑信。
1.有關經手公益款項收支情況的報告書。
1.遠行,旅行。
2.從軍出征。
3.謂從正道前行。
1.遠行人的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