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明顯;顯著。
2.
動詞
宣揚;表彰;顯揚。
3.
名詞
(Zhāng)姓。
1.
文采美盛鮮明。
1.出自《書·伊訓》圣謨洋洋,嘉言孔彰。
2.出自《晉四廂樂歌·食舉東西廂樂詩》儀序既以時,禮文煥以彰。
2.
明顯;顯著。
1.出自《荀子·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2.出自《論衡·書解》德彌盛者文彌縟,德彌彰者人(文)彌明。
3.出自又如:欲蓋彌彰;相得益彰。
3.
顯揚;表彰。
1.出自《書·盤庚上》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2.出自《孟子·告子下》尊賢育才,以彰有德。
3.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4.出自《舊唐書·郭子儀傳》圣旨微婉,慰諭綢繆。彰微臣一時之功,成子孫萬代之寶。
4.
揭示;昭示。
1.出自《漢紀·成帝紀三》﹝孔光﹞有所奏言,輒削其草,以為彰人主之過,以訐為忠直,人臣之大罪也。
2.出自《智囊補·上智·甲仗庫火》瑣微之帛,固應自至,奈何彰困弱於四方?
5.
通“障”。阻擋。
1.出自《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煢煢胤子,在疚銜哀。身彰野火,心懼天雷。
6.
指盛,繁盛。
1.出自《蕭驃騎祭石頭戰亡文》氣彰靡旗,情激亂轍。
2.出自《論選舉疏》貪仕之性彰,則廉潔之風薄。
1.亦作"褒斜"。
2.見"襧斜道"。
1.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二水同出秦嶺太白山褒水南注漢水,谷口在今陜西省勉縣褒城鎮北,斜水北注渭水,谷口在今陜西省眉縣西南。通道山勢險峻,歷代鑿山架木,于絕壁修成棧道,舊時為川陜交通要道。
1.即褒斜道。
1.漢王褒﹑揚雄的并稱。
1.亦作"褒許"。
2.贊揚嘉許。
1.謂按等級﹑功績褒獎遷升。
1.猶褒序。
1.亦作"裒恤"。亦作"褒恤"。
2.褒獎撫恤。
1.褒獎的言詞。
1.周褒姒和閻妻的并稱。
1.指周褒姒。《后漢書.左雄傳》"及幽厲昏亂,不自為政,襧艷用權,七子黨進,賢愚錯緒,深谷為陵。"李賢注"襧艷,謂襧姒也。艷,色美也。"一說襧艷非一人。
1.亦作"褒揚"。
2.贊美表揚。
1.亦作"褒衣"。亦作"裒衣"。
2.賞賜的禮服。
3.寬大之衣。
1.亦作"褒衣博帶"。亦作"裒衣博帶"。
2.寬衣大帶。古代儒者的裝束。
1.亦作"褒異"。
2.謂特殊的褒揚嘉獎。
1.亦作"褒益"。
2.增廣補益。
1.亦作"褒引"。
2.嘉獎推薦。
1.亦作"褒優"。
2.嘉獎優遇。
1.亦作"褒語"。
2.褒獎的言詞。
1.亦作"褒諭"。
2.褒獎的諭旨。
1.亦作"褒譽"。
2.稱揚。
1.亦作"褒贊"。
2.褒美贊揚。
1.賞罰。
1.亦作"褒增"。
2.夸大增益。
1.亦作"褒贈"。
2.謂為嘉獎死者而贈予其官爵。
1.亦作"褒忠"。
2.嘉獎忠良。
1.亦作"褒重"。
2.褒揚尊崇。
1.亦作"褒擢"。
2.猶褒升。
1.崩毀。
1.頹敗廢棄。喻衰敗。
1.倒塌損壞。
1.形容地勢傾斜而又綿延不斷的樣子。
1.門內。借指內部。
1.極無能。罷﹐通"疲"。
1.最珍貴的寶物。
1.中成藥名。其方見于宋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多種貴重藥物(如犀角﹑朱砂﹑玳瑁﹑琥珀﹑麝香等)配制而成﹐故名。宋王珪(字禹玉﹐封岐國公)為詩喜用金玉珠寶等物名﹐時人因稱其詩作為"至寶丹"。
1.具有極高辨別能力的人。
1.最好的軍隊。
1.表示從最低限度說。多指人的權勢﹑能力。猶言最不行﹐最不中用。
1.最有才能的人。
1.極高尚的操守。
1.最好的計策;上策。
1.極分明。
2.過于明察。
1.最稱職的臣子。
1.極忠誠;極真誠。
2.古儒家指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3.極其真摯誠懇的心意。
1.形容人的"浩然之氣"極其廣大堅強。語出《孟子.公孫丑上》"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閑。"朱熹集注"至大初無限量;至剛不可屈撓。"
1.最恰當。
1.極廣大。
1.多用于書信結尾﹐表示懇切的請求或希望。
1.造詣。
2.指程度達到極點。
3.到。至﹑到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