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氈”。亦作“氈”。
2.
羊毛或其他動物毛經濕、熱、壓力等作用,縮制而成的塊片狀材料。有良好的回彈、吸震、保溫等性能。可用作鋪墊及制作御寒物品、鞋帽料等。
1.出自《周禮·天官·掌皮》共其毳毛為氈,以待邦事。
2.出自《齊民要術·養羊》凡作氈,不須厚大,唯緊薄均調乃佳耳。
3.出自《梁書·江革傳》〔謝朓〕見革弊絮單席,而眈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并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
4.出自《和廬州通判李學士見寄》除卻清貧入詩詠,山城坐客冷無氈。
5.出自《宛署雜記·經費下》食盒八抬,紅氈八十條。
6.出自《小滄浪筆談》剝落盡三面,小篆留西偏。披蘿復剔蘚,拓紙鳴槌氈。
用來證明一個事實或理論的例子。
1.條例簡明質直。
1.循例遷轉。
1.乖張背離。
1.老虎。以其性兇暴,故稱。
1.乖戾多言。
1.兇惡的人。
1.兇暴。
1.亦作"戾狠"。
2.乖戾兇狠。
1.見"戾很"。
1.外行。亦指外行的人。
2.職業演員。
1.指伎人出身者所扮演的雜劇。
1.分明。
1.乖謬。
1.暴虐。
1.邪惡之氣。
1.頭不正貌。比喻奇邪不正之行。
1.暴戾兇強。
1.兇悍的容色。
1.一種可染紫色的草。
1.暴戾嚴酷。
1.漢武帝太子劉據的謚號。武帝末年,江充擅權,太子與充有隙◇巫蠱之禍起,太子遭誣,因舉兵誅江充,與丞相劉屈牦戰于長安城內,兵敗逃亡。不久為吏追捕,自殺◇其孫詢立為宣帝,追謚太子為"戾",史稱戾太子。見《漢書.戾太子劉據傳》。
1.暴戾之心。
1.砥礪操行。戾,通"厲"。
1.謂國空人絕。形容戰禍之慘。戾,通"癘"。
1.疫病。戾,通"癘"。
1.至于。
1.戾太子的陵園。亦借指戾太子。
1.來到。
1.猶謬種。
1.拴在馬槽上的馬。多喻受束縛,不自由者。
1.鬼怪。
1.疫病。
1.指異常災害。
1.見"沴癘"。
1.因氣不和而生之災害。引申為妖邪或瘟疫。
1.瘟疫。
1.災害不祥之氣。
1.猶瘟疫。
1.災害。
1.疫病。
1.疫病災害。
1.麻風病。
1.疫病。流行性傳染病。
1.惡性瘧疾。亦指患惡性瘧疾的人。
1.能致疫病的惡氣。
1.染患惡疾的人。
1.疫病和頭痛病。
〈書〉瘟疫。
1.指漢字從篆書演化為隸書而產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