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戰爭,通常指打仗。
2.
動詞
泛指激烈爭斗、競爭。
3.
名詞
(Zhàn)姓。
4.
動詞
哆嗦;發抖。
5.
動詞
借指比賽;角逐;爭論。
1.
作戰;戰爭。
1.出自《書·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
2.出自《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3.出自《漢書·蕭何傳》臣等身被堅執兵,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4.出自《唐故河東節度使鄭公神道碑文》樊仆射澤以襄陽兵戰淮西,公以參謀留府。
5.出自《三國演義》蒙曰:“兵有利鈍,戰無必勝。”
2.
較量;角逐。參見“戰兵”。
1.出自《送喻坦之下第還江東》詩文戰偶未勝,無令移壯心。
2.出自《辛亥重九會安正堂》詩唯有一時詩酒戰,愿開強戶振雄铓。
3.
恐懼;發抖。
1.出自《呂氏春秋·審應》公子沓相周,申向說之而戰。
2.出自《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因退立,股戰而栗。
3.出自《宣室志》即隨僧入池中,忽覺一身盡冷,噤而戰。由是驚悟。
4.出自《醒世恒言·張孝基陳留認舅》過善聽說,氣得手足俱戰。
4.
搖晃;顫動。
1.出自《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詩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
2.出自《邯鄲記·生寤》呀,手戰寫不得。罷了,起個草,兒子代書。
3.出自《集外集拾遺·懷舊》先生講書久,戰其膝,又大點其頭,似自有深趣。
5.
姓。漢有戰兢。見《通志·氏族五》。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戰氏,后漢初戰兢為諫議大夫。五代有戰胎慶登進士第。
6.
泛指搏斗,爭斗。
1.出自《易·坤》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2.出自《養生論》心戰于內,物誘于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者。
1.搖晃不定。
1.見"恍恍惚惚"。
1.亦作"恍恍忽忽"。
2.心神不定貌。
3.凝不清貌。
1.心神不定貌。
1.迷糊眩惑。
形容忽然醒悟~大悟。
1.好似;仿佛。
好像隔了一世。多用來形容對時間的變遷、事物的變化的感慨。
1.好像做夢一樣。
1.茫然。
2.好像,仿佛。
1.猶迷惘。
1.猶仿佛。
①向兩邊擺動小船在水里直~ㄧ桶里水很滿,一~就撒出來了。②閑逛;無所事事他在河邊~了一天 ㄧ正經事兒不做,一天到晚瞎~。
1.明亮貌。
1.猶照射。
1.見"晃漾"。
①光線過強,刺得眼睛不舒服攝影棚內強烈的燈光直~。②形容極短的時間;瞬間剛才還看見他在這兒,怎么~就不見了?
1.同"晃耀"。
1.閃耀;輝映。
晃蕩樹枝來回~ㄧ老太太晃晃悠悠地走來。
1.亦作"晃煜"。
2.明亮;輝煌。
1.見"晃昱"。
1.顯著。
1.幌子。表明所賣東西的標志。
1.扯謊支吾。
1.不實之詞。
1.誣告。
1.空架子﹐虛架子。
1.見"謊漢子"。
1.騙子﹔浮浪子弟。
(~兒)不結果實的花,如南瓜、西瓜等的雄花。
(~兒)出售貨物時所要的高于一般的價錢。
1.假托理由請假。
1.說謊捏造。
1.善于說謊的人。
1.欺騙。
1.詈詞。猶言該打的說謊家伙。
1.騙子﹔浮浪子弟。
1.騙人。
1.裝腔作勢。
1.說假話。
2.謊話。
1.見"謊廝"。
謊話戮穿~。
1.謊話。
1.胡叫亂喊﹐胡說亂道。
1.謊騙欺詐。
1.誣告的狀子。
1.見"謊漢子"。
1.說謊。
1.猶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