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制作,做。
2.
動詞
弄虛作假;胡編。
3.
動詞
〈方〉無節制地吃喝或花用(錢物)。
4.
名詞
指相對兩方面的人,法院里專用于訴訟的兩方。
5.
名詞
〈方〉農作物的收成。
6.
量詞
農作物從播種到收割一次為一造。
7.
動詞
〈書〉前往;到達。
8.
名詞
〈書〉(學業、技藝等)達到的程度;成就。
9.
動詞
〈書〉培養。
10.
名詞
(Zào)姓。
1.
亦作“艁”。
2.
學業等達到某種程度或境界。
1.出自《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2.出自《老學庵筆記》吾力學三十年,今乃能造此地。
3.出自《四溟詩話》能用“取魚棄筌”之法,辭意兩美,久則渾成,造名家不難矣。
4.出自《孫逸仙》如孫逸仙者,實已造天真之境者也。
3.
造就;成就。
1.出自《詩·大雅·思齊》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4.
指培養,提高修養。
1.出自《花城》體質單薄,速度遲緩,這正是足球運動員的大忌,從長遠來看,不是可造之材。
5.
恩德。
1.出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2.出自《敦煌變文集·?山遠公話》蒙相公慈造,未施罪愆,今對眾前,請科痛杖。
3.出自《貽趙廷臣書》伏冀臺下,立賜處決,俾某乘風馭氣,翺翔碧落,或為明神,或為厲鬼,是誠臺下大有造于某也。
4.出自《路》是要了你的全部自由全部獨立由她支配還感不足,還自以為是大有造于你的恩人哪!
6.
吉祥;吉利。
1.出自《詩·周頌·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
2.出自《后漢紀·質帝紀》先帝早棄天下,胤嗣幼沖,何悟倉卒,仍遭不造。
3.出自《幽憤詩》嗟余薄祜,少遭不造。
4.出自《陳書·宣帝紀》豈圖王室不造,頻謀亂階,天步艱難,將傾寶歷。
5.出自《幽禁中感賦》詩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
7.
祭祀名。
1.出自《禮記·王制》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諸侯將出,宜乎社,造乎禰。
2.出自《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一曰類,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說。
3.出自《國故論衡·辨詩》告祀鬼神則有造(見《春官·大祝》),原本山川則有說。
8.
合并;并列。參見“造舟”。
1.出自《詩·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造舟清池,惟水泱泱。
3.出自《法藏禪師塔銘序》有隨信行禪師與在世造舟為梁,大開普敬認惡之宗,將藥破病之說。
4.出自《積微居小學述林·詩造舟為梁解》注家說造舟為比舟,其義誠是,然造訓為比,古書訓詁未見。余謂造當讀為聚,造舟謂聚合其舟也。古音聚在侯部,造在幽部,二部音近,故造聚可通作。
5.出自《晉書·后妃傳序》是以哲王垂憲,尤重造舟之禮;詩人立言,先獎《葛覃》之訓。
9.
倉卒,突然。
1.出自《禮記·玉藻》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
2.出自《新書·容經》故師傅之道,既美其施,又慎其齊,適疾徐,任多少,造而勿趣,稍而勿苦,省其所省,而堪其所堪。
10.
世;時代。
1.出自《儀禮·士冠禮》公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
2.出自《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詩三百余年養士恩,故應末造澤猶存。
3.出自《李自成》我不幸生逢末造,原想“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1.
八字,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合起來的八個字。迷信的人認為根據八字可推算命運好壞。
1.出自《陳摶高臥》有勞先生,將我兩人賤造看一看。
2.出自《金瓶梅詞話》官人貴造,依貧道所講,元命貴旺,八字清奇,非貴則榮之造。
3.出自《家》據說她后來把大表哥同梅表姐兩人的八字拿去找人排了一下,說是兩造的命相克,不能配合,否則女的會早死。
12.
訴訟的雙方。
1.出自《書·呂刑》兩造具備,師聽五辭。
2.出自《文選·潘岳〈馬汧督誄〉》兩造未具,儲隸蓋尠。
3.出自《人生觀與科學》我不是加在那一造去參戰,也不是想斡旋兩造做調人。
13.
通“蹙”。憂愁貌。
1.出自《韓非子·忠孝》舜見瞽瞍,其容造焉。
14.
制作;制造。
1.出自《禮記·玉藻》大夫不得造車馬。
2.出自《列女傳·夏桀末喜》造爛漫之樂,日夜與末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
3.出自《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州經亂,無孔子廟,公至則命筑宮造祭器。
4.出自《銅墻鐵壁》他正給他娘和石永福婆姨安咐,叫她們合伙做飯,合伙造干糧。
15.
開始;起始。
1.出自《書·伊訓》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
2.出自《別賦》造分手而銜涕,咸寂寞而傷神。
3.出自《送江陵薛侯入覲序》自古國家之禍,造於小人,而成於貪功幸名之君子者,十常八九。
4.出自《圣武記》貞元肇造,則必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
16.
建立。
1.出自《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
3.出自《新唐書·郭子儀傳》入朝,帝遣具軍容迎灞上,勞之曰:“國家再造,卿力也。”
17.
產生。
1.出自《呂氏春秋·大樂》萬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陰陽。
2.出自《魏都賦》顯禎祥以曲成,固觸物而兼造。
18.
偽造;憑空虛構。
1.出自《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造。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雖然看時節倉卒無心,也還記得是“矢不虛發,發必應弦”八個字,小弟須是造不出。
3.出自《大好人江坤大》他是經手人,造些假賬,當然王林生不曉得。
19.
著述;編寫。
1.出自《后漢書·王充傳》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造《養性書》十六篇,裁節嗜欲,頤神自守。
2.出自《宋書·范曄傳》既造《后漢》,轉得統緒。
3.出自《延安府》天那,誰想龐衙內是葛彪的姐夫,俺造了關門狀也!
4.出自《四世同堂》曉荷為表現自己的才氣,給大赤包造了一本名冊。
20.
放進;納入。參見“造冰”。
1.出自《禮記·喪大記》君設大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
2.出自《對不供夷盤判》綴幾初設,已陳含玉之儀;夷盤不供,何施造冰之禮?
21.
秦漢官爵名。
1.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傳食律》上造以下到官佐、史毋(無)爵者,及卜、史、司御、寺、府,?米一斗,有采(菜)羹,鹽廿二分升二。
2.出自《史記·商君列傳》於是以鞅為大良造。
3.出自《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二十徹侯。皆秦制,以賞功勞。
22.
方言。指農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數。
1.出自《廣東新語·文語·土言》一熟曰一造。
23.
方言。踩;踏。
1.出自《兒女英雄傳》老爺連忙回過身來,不想那人一個躲不及,一倒腳又正造在老爺腳上那個跺指兒雞眼上。
24.
到;去。
1.出自《周禮·地官·司門》凡四方之賓客造焉,則以告。
2.出自《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吳封地百里於越,東至炭瀆,西止周宗,南造於山,北薄於海。
3.出自《高士詠·柏成子高》萬乘造中畝,一言良見酬。
4.出自《劉建翁墓志銘》自二父在,而四方之過莆者無不造於庭。
5.出自《紅樓夢》老先生請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
25.
通“遭”。遭受;受到。
1.出自《書·文侯之命》嗚呼,閔予小子嗣,造天丕愆。
2.出自《楚辭·九章·惜誦》吾聞作忠以造怨兮,忽謂之過言。
3.出自《呂氏春秋·執一》故勝於西河,而困於王錯,傾造大難,身不得死焉。
26.
通“遭”。量詞。次;回。
1.出自《醉太平·趕腳》曲冷茶冷飯吃一造,或磚或土眠一覺,漫山漫嶺走一遭,又一日過了。
2.出自《醒世姻緣傳》又不敢進,又不敢退,又不知是惱,又不知是怕,兩個臉彈子黃一造,白一造。
27.
通“竈”。生火制作食物處。
1.出自《管子·禁藏》當春三月,萩室焊造。
2.出自《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勒馬銜枚,出火於造,暗行而進。
28.
通“竈”。特指灼龜燒荊處。
1.出自《史記·龜策列傳》卜先以造灼鉆,鉆中已,又灼龜首,各三。
1.見"齊心協力"。
1.亦作"齊心同力"。亦作"齊心并力"。
2.同心合力。眾人一心,共同努力。
1.同"齊心協力"。
1.中正誠信。
1.同樣行動。
2.并行;一齊走。
1.見"齊暾"。
1.齋戒時所穿的黑色衣冠。
1.齊,齊州,指中國。言俯視九州,小如煙點。語出唐李賀《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1.莊重嚴肅。
1.盟誓之辭,統一的言辭。
2.講齊國的方言。
1.配制藥物。
1.統一;一致。
1.齊一。
1.花苞一齊開放。
1.齊心奮勇。
1.齊國的女樂。
2.借指取悅于人的優伶。
1.猶濫竽。指不學無術的人。
2.用為自謙之詞。
1.同樣高的聲譽;齊名。
1.猶齊斧。利斧。齊,通"資"。
1.樓名。
2.宋代球戲團體。
1.古戰艦名。五代周世宗所造。
1.宮觀名,南朝陳后主所建。
1.古樓名。齊云,言其高與云齊。較為著名者有二(1)舊在江蘇蘇州子城上,唐曹恭王所建。唐白居易《齊云樓晩望》詩"齊云樓北面﹐半日憑欄干。"宋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白樂天于西樓命宴﹐齊云樓晩望﹐皆有篇什。所謂池閣者﹐蓋今之后樓也﹔西樓者﹐蓋今之觀風樓也﹔齊云樓者﹐蓋今之飛云閣也。"(2)舊在陜西省華縣城內。《舊唐書.昭宗紀》"﹝干寧四年﹞七月甲戌﹐帝與學士﹑親王登齊云樓﹐西望長安﹐令樂工唱御制《菩薩蠻》詞。"《新五代史.雜傳二.韓建》"昭宗登齊云樓﹐西北顧望京師﹐作《菩薩蠻》辭三章以思歸。"
在安徽省南部休寧縣城西北。主峰海拔585米。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洞、澗、池、泉遍布其間。名勝古跡有香爐峰、白岳嶺、王老峰、廊巖、紫霄崖、石橋巖、小壺天、珍珠簾、云巖湖、真武殿等。山上林木蒼翠,景色秀麗,為皖南名勝地。
1.宋﹑元﹑明民間踢球的社團。也稱圓社。
1.即齊云船。
1.勻稱;均勻。
1.攪擾。
1.喪服名。指五服中的"齊衰"與"斬衰"。
1.整整齊齊。
1.亦作"齊嶄嶄"。
2.整齊貌。
1.見"齊嶄嶄"。
1.指《詩經.齊風》的篇章。
1.結賬。
1.形容整齊。
1.整齊貌。
1.與車軫相平。
2.猶并駕。
1.整齊;井井有條。
2.齊全;完備。
3.端正;漂亮。
4.整頓;整治。
1.整治。
1.同心同德。
2.謂志趣﹑抱負相同。
1.齋戒祭祀的制度。
1.猶正終。謂壽終正寢。
1.猶中州。古時指中國。
1.猶齋酎。
1.嚴肅誠敬。
1.戰國時齊之贅婿淳于髠,以詼諧著稱◇以借指善于諧謔的人。
1.《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王好衣紫,齊人皆好也。齊國五素不得一紫,齊王患紫貴。傅說王曰'……今王欲民無衣紫者,王以自解紫衣而朝,群臣有紫衣進者,曰"益遠﹐寡人惡臭。"是日也,郎中莫衣紫;是月也,國中莫衣紫;是歲也,境內莫衣紫。'"后因以"齊紫"比喻上行下效。
1.見"齊蹤"。
器樂演奏形式之一。指兩個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關系同時演奏同一旋律。
1.猶并駕。謂前進的速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