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時間短,跟“久”相對。
2.
副詞
暫時。
3.
名詞
(zàn)姓。
1.
亦作“蹔”。
2.
須臾;短時間。
1.出自《說文·日部》暫,不久也。
2.出自《秦中吟·重賦》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3.出自《圣武記》晝長夜暫,北極出地五十一度。
4.出自《且介亭雜文末編·死》不過設想中的做鬼的久暫,卻因其人的生前的貧富而不同。
3.
副詞。突然。
1.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
2.出自《與子儼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3.出自《商調蝶戀花》詞兩意相歡朝又暮,爭奈郎鞭,暫指長安路。
4.
副詞。剛剛;剛才。
1.出自《后漢書·黃憲傳》友人勸其仕,憲亦不拒之。暫到京而還,竟無所就。
2.出自《和高仆射罷節度授少保分司喜游山水之作》暫辭八座罷雙旌,便作登山臨水行。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恰俺與鶯鶯,鴛幃暫相守,被功名使人離缺。
5.
副詞。猶一旦;一經。
1.出自《后漢書·李固傳》間隙一開,則邪人動心;利競暫啟,則仁義道塞。
2.出自《柳腰輕》詞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腸斷。
6.
副詞。暫且;暫時。
1.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2.出自《祭十二郎文》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
3.出自《四世同堂》﹝老劉﹞想教約翰明白,他們兩個根本不同,可是一時找不到話,所以只好暫不放走約翰。
4.出自《快心編初集》況且接了他們來,原打帳暫借駕山家住了,然后另尋房子。
7.
副詞。即,便。
1.出自《北史·藝術傳下·徐之才》之才醫術最高,偏被命召……帝﹝病﹞每發動,暫遣騎追之,針藥所加,應時必效。
2.出自《赴蘇州至常州答賈舍人》詩厭見簿書先眼合,喜逢杯酒暫眉開。
8.
通“漸”。欺詐。 見《春秋左傳讀·婦人暫而免諸國》。
1.出自《書·盤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奸宄。
2.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9.
通“漸”。始,初。
1.出自《別賦》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
1.每天記錄。
2.猶日記。
1.古人年老預制送終之具;六十歲時,在一年內預制棺木;七十歲時,預制一季可做成的送終衣物;八十歲時,預制一月可做成的送終衣物;到九十歲,棺木衣物都已預制完畢,就日日修整以作送終之用。見《禮記.王制》◇以"日制"指死亡就在旦夕。
1.日曬風吹。形容長途跋涉之苦。
1.指帝王賜給年老官吏的每日膳食。《禮記.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陳澔集說"秩﹐常也。日使人以常膳致之也。"
1.正午。
2.指從天亮到正午的半天時間。
3.指春分﹑秋分。
4.中午陽光強烈,比喻事物光明昌盛。
5.猶日內。
1.中午陽光強烈,正好曬物。比喻作事要及時。
1.同"日中則昃"。
1.同"日中則昃"。
1.比喻事物盛極將衰。
1.同"日中則昃"。
1.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昃,太陽偏西。多比喻事物盛極則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
1.佛教故事。傳說大茅草王無子﹐出家成王仙﹐被獵師之箭所誤傷﹐其血滴地﹐生出二甘蔗。甘蔗經日炙成熟﹐剖莖﹐一莖蔗出男童一人﹐另一莖蔗出女童一人。相師言此男童在甘蔗里經日炙熟而出﹐故名為"日種"﹐立以為王。女童長大后﹐納為王第一妃。見《佛本行經.賢劫王種品下》。
1.樂府瑟調曲名。
1.白天。
1.指太陽。
1.匈奴王號◇亦以泛稱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首領。
2.每天。
1.即日鑄。茶名。
1.山名。在浙江省紹興縣。以產茶著稱,所產之茶即以"日鑄"為名。
1.亦作"日轉千階"。
2.形容連續升官。階,官階。
1.指乞丐沿街行乞。
1.暈的一種。大氣中的光學現象。
1.見"日益月滋"。
1.指某日。古代紀日的一種方法。日,指某日,如初一﹑初二。子,指那一天的干支,如甲子﹑乙丑等。
2.太陽的兒子。
1.昨天。
1.武備;戰備。
1.軍服和兵器。
2.兵士,軍隊。
1.軍權。
1.戎馬。借指軍隊。
1.戰場。
1.兵車。
1.亦作"戎陣"。
2.軍伍;戰陣。
1.大眾。
2.舊時對少數民族的蔑稱。
3.武臣中的敗類。
1.亦作"戎翟"。
2.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1.軍服。亦指著軍服。
1.軍歌。
1.大弓。
1.亦作"戎工"。
2.兵事。
1.武職的官帽。
1.軍事防衛。
1.武官品級。猶今軍銜。
1.戎狄和華夏。猶中外。
1.古指西方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遠地區。
1.軍旗。亦借指軍隊。
1.軍職。
1.大害,大難。
1.兵器與鎧甲。亦借指士卒。
1.戰船。
1.猶戎帥。軍隊的主將。
1.指戰利品。
1.戰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