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烖”。亦作“菑 ”。亦作“災”。
2.
自然發生的火災。
1.出自《左傳·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2.出自《公羊傳·桓公十四年》御廩災。
3.出自《國語·周語下》火無災??。
4.出自《論衡·命義》宋、衛、陳、鄭同日并災,四國之民,必有祿盛未當衰之人,然而俱災。
3.
泛指災害,禍患。
1.出自《周禮·天官·膳夫》天地有災則不舉。
2.出自《孟子·離婁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
3.出自《雜詩》雖無風雨災,得不覆且顛。
4.出自《西域河中十詠》詩寂寞河中府,生民屢有災。避兵開邃穴,防水筑高臺。
5.出自《癸巳存稿·法后王》夫為下而倍,災必及其身。
6.出自《和郭沫若同志》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4.
罪惡;錯誤。
1.出自《穀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災,紀也;失,故也。
2.出自《故太尉喬公廟碑》悉引眾災,雖非己負,公皆以自克遜位。
5.
危害。
1.出自《書·盤庚上》乃敗禍奸宄,以自災于厥身。
2.出自《詩·大雅·召旻》溥斯害矣,職兄斯弘,不災我躬。
3.出自《影響我的幾本書》尤其是政治上的偉人責任重大,如果他的品質稍有問題,例如輕言改革,囿于私見,涉及貪婪,用人不公,立刻就會災及大眾,禍國殃民。
6.
焚燒。
1.出自《史記·孝武本紀》十一月乙酉,柏梁災。
2.出自《漢書·五行志上》濫炎妄起,災宗廟,燒宮館。
3.出自《葛母傳》其故廬災於火。
7.
個人遭遇的不幸。
1.出自《封神演義》今日難過,死生在我;玉虛宮招災惹禍,穿心寶鎖,回頭才知往事訛。
2.出自《京華煙云》您若沒災沒病的,我們孩子們的擔子也就減輕了。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