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主管;主持。
2.
名詞
古代官名。
3.
名詞
(Zǎi)姓。
4.
動詞
殺(牲畜、家禽等)。
5.
動詞
〈方〉比喻向買東西或接受服務的人索取高價。
1.
古代奴隸主家中掌管家務的奴隸或奴隸總管。一說,宰為手工業奴隸。參閱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二章第一節。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右執鐙,左執蓋。
2.出自《韓非子·說難》伊尹為宰,百里奚為虜,皆所以干其上也。
2.
古代官吏的通稱。《周禮》有冢宰、大宰、小宰、宰夫、內宰、里宰。春秋卿大夫的家臣和采邑的長官,也都稱宰。后世亦以宰為對官吏的敬稱。
1.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宰者何?官也。
2.出自《送幽州李端公序》公天子之宰,禮不可如是。
3.出自《奴隸制時代·關于中國古史研究中的兩個問題》臣、宰、仆本是奴隸,后來卻成為官僚的尊稱了。
4.出自《敦煌變文集·?山遠公話》遠公既蒙再三邀請,遂乃進步而行,百般伎藝仙樂前迎,群宰喜賀當今萬歲。
3.
主宰;治理。
1.出自《莊子·齊物論》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為天下宰。
3.出自《送龍門令劉倉》詩去宰龍門縣,應思變化年。
4.出自《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因為那地方是鬼神為君,“公理”作宰,請酒下跪,全都無功,簡直無法可想。
4.
屠宰;殺牲。
1.出自《漢書·宣帝紀》其令太官損膳省宰,樂府減樂人。
2.出自《世說新語·賢媛》﹝李絡秀﹞聞外有貴人,與一婢於內宰豬羊,作數十人飲食。
3.出自《日出》今天我要宰了你,宰了你們這幫東西。
5.
分割;切割。參見“宰肉”、“宰割”。
1.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
6.
墳墓。參見“宰樹”。
1.出自《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百里子與蹇叔子諫曰:“千里而襲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爾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
2.出自《列子·天瑞》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睪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
3.出自《思成堂》宰樹連山谷,祠堂照路隅。
7.
姓。春秋時有宰予。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出自《廣韻?海韻》宰,姓。
2.出自《通志?氏族略四》宰氏,姬姓,周卿士宰,周公之后,又有宰孔者,皆周太宰。以官為氏。
3.出自《史記?孔子世家》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
8.
敲竹杠;敲詐。
1.出自《北京日報》一服務員以試探的口吻問:“定這么高標準不用請示?”他不屑一顧的樣子:“他們有錢,不宰他們宰誰!”
2.出自《人民日報》更讓人感到羞辱的是,先讓你買張一般價錢的票進去,等到了關鍵部位再“宰你”
1.計策。
2.謀劃。
1.謀取差事﹔謀求職業。
1.謀劃長久之計﹐作長遠打算。
1.為朝廷謀劃。
1.參與謀劃或善于出謀劃策的臣子。
1.善于謀劃的文臣和勇猛善戰的將帥。
1.形容智謀之士極多。
1.猶言謀臣猛將。
1.探求事理和道義等。謂用心于學。
1.造房子請教路人。比喻人多嘴雜﹐意見紛紛﹐辦不成事。
1.考慮揆度。
1.謀劃決斷。
1.圖謀反叛。
1.計謀之士。
1.指謀慮所從出之處。
1.為謀求達到某一目的而奔忙。
1.謂謀劃進攻之事。
1.謀劃取得國家政權。
2.為國家利益謀劃。
1.謀劃殺害或陷害。
1.合伙同謀。
1.陰謀惑亂。亦指陰謀惑亂之人$﹐通"訌"。
1.亦作"謀劃"。
2.謀略﹐打算。
3.籌謀策劃。
1.見"謀歡"。
1.猶謀生。
1.議其行事。
1.猶計謀。
2.問計。
1.謀劃奸惡之事。
1.有謀略的將領。
1.謂圖謀結黨。
1.金代軍政合一的基層政權單位。亦為官名。
1.猶謀士。
1.謀臣與力士。
1.猶計謀。
1.謀略與紀律。
1.計謀﹔策略。
2.謀劃﹔考慮。
計謀策略予既奇(陸)遜之謀略,又嘆(孫)權之識才。
1.謀劃揣摩。
1.謂察顏觀色。《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蔡沈集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孫星衍疏﹕"謀面者﹐《周書.官人解》有考言觀色。"一說同"黽勉"。見于省吾《雙劍誦諸子新證》。
2.見面﹔相識。
1.謀害人命。
1.謀劃﹔制定謀略。
1.猶言運籌帷幄。
1.圖謀叛逆。
1.謀求豐收。
1.亦作"謀畔"。
2.謀反。
1.見"謀叛"。
1.謂作文時謀劃安排篇章結構。
想辦法尋求謀求解決辦法。
1.設謀攻取。
2.設法取得。
1.商議補救缺失。
1.為人謀劃。
2.猶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