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腌臢”。臟;不干凈。
1.出自《西廂記》腔子里熱血權消渴,肺腑內生心且解饞,有甚腌臜?
2.出自《彷徨·孤獨者》屋中間的圓桌還在,先前曾經常常圍繞著憂郁慷慨的青年,懷才不遇的奇士和腌臜吵鬧的孩子們的,現在卻見得很閑靜。
2.
見“腌臢”。謂使骯臟。
1.出自《紅樓夢》看仔細站腌臜了我這個地,靠腌臜了我這個門。
3.
見“腌臢”。指臟物。
4.
見“腌臢”。卑鄙;丑惡。常用于詈語。
1.出自《東堂老》便有那人家謊后生,都不似你這個腌臜潑短命。
2.出自《春蕪記·搆釁》這腌臜潑濺,我不指望他與我成事,反忍了他一場氣。
3.出自《水滸傳》呸!俺只道那個鄭大官人,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這個腌臜潑才,投托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
4.出自《灰闌記》你養著奸夫,倒著我有這屈事也,倒屈陷我腌??勾當。
5.
見“腌臢”。惱人的;令人不快的。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自家這一場腌臜病,病得來蹺蹊。
2.出自《云窗夢》一會家心如織,一會家似醉如癡,沒理會腌臜久病疾,害的來伶仃瘦體。
3.出自《山谷風煙》再后來孩子大了,討了兒媳婦了,卻又受了不少腌臜氣。
4.出自《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沒奈何,只得由他,受了一肚子的腌臜昏悶之氣。
5.出自《意中緣·卷簾》要奪風流趣,反受腌臜氣。
1.見"秋熟"。
1.亦作"秋孰"。秋莊稼成熟。
2.指秋熟農作物。
1.猶殘暑。
2.秋季的炎熱氣候。
1.秋日清除藏冰之室。
1.秋日的霜。
2.常用以比喻威勢盛大﹑品質高潔﹑言辭嚴厲﹑心志壯烈。
3.喻白發。
4.喻劍。
1.秋日的涼爽之氣。
1.《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后以"秋水伊人"謂對景懷人。
1.秋初。
1.秋日寂寞凄涼的思緒。
1.秋日畋獵。
1.潔白的絹。
1.秋日的廳堂。常以指書生攻讀課業之所。
2.十國時王審知割據稱帝﹐國號閩﹐每年開科取明經進士﹐稱為秋堂。見《宋史.世家傳六.留從效》。
1.秋日的天空。
2.秋季。
1.秋季畋獵。
2.秋日收獲后的田園。
日本戲劇家。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曾參與創辦藝術座、先驅座等劇團。1921年參加日本社會主義同盟。1948年任舞臺藝術學院院長。劇作有《國境之夜》、《被埋葬的春天》、《骷髏的舞蹈》等。
1.秋蟬。
1.猶秋聲。
1.荼至秋而繁茂﹐因以喻繁多。
2.指繁多的刑罰。
1.指毛筆。因用秋季兔的毫毛所制﹐故稱。
1.秋日的竹殼。喻脆弱易掉落之物。
1.深秋。
2.秋日傍晩。
秋天舉行考試的場院。特指科舉制度的鄉試,因在秋季舉行,因稱。
1.見"秋禊"。
1.秋草。
1.秋季的農事。
1.秋季的農作物。
2.秋季的景物。
1.秋日的陽光。
1.亦作"秋穏"。
2.古人于農歷七月十四日至水濱舉行的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動。
1.指秋瑾。秋瑾自號鑒湖女俠﹐故稱。
1.古代秋季在祖廟舉行的合祭。
1.秋收時的畿內縣邑。
1.指司法﹑監察官員及官署。
2.刑法。
1.猶秋霜。
1.秋日開放的花。多指菊花﹑桂花。
2.一種桂花的名稱。
1.暗黃色。
1.秋季祭祀。
1.秋夜。
1.謂秋空晴朗明凈。
1.古琴名。
1.秋日的心緒。多指因秋來而引起的悲愁心情。
1.秋季到來的信息。
1.秋日的情懷和興會。
2.指本有某種感慨﹐于秋日而發。
1.秋夜的星辰。
2.指馬額上的白毛。
1.謂秋天肅殺之氣對萬物的摧折。
1.谷類秋日吐華結實。
1.秋季;秋時。
1.秋陽﹐烈日。
1.猶秋序。
1.指舊時秋季開館的鄉塾。
1.秋日的煙靄。
2.比喻易于消失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