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肥胖。
2.
形容詞
肥沃。
1.
人或其他動物腹下的肥肉。
1.出自《禮記·少儀》羞濡魚者進尾,冬右腴,夏右鰭,祭膴。
2.出自《論衡·語增》傳語曰:堯若臘,舜若腒,桀紂之君,垂腴尺余。
3.出自《閿鄉姜七少府設鲙戲贈長歌》偏勸腹腴愧年少,軟炊香飯緣老翁。
2.
肥胖。
1.出自《南齊書·袁彖傳》彖形體充腴,有異于眾。
3.
謂滋味美厚。
1.出自《論衡·藝增》五谷之於人也,食之皆飽。稻粱之味,甘而多腴;豆麥雖糲,亦能愈饑。
4.
謂土地肥沃。
1.出自《戰國策·秦策四》齊人南面,泗北必舉。此皆平原四達,膏腴之地也。
2.出自《借田賦》沃野墳腴,膏壤平砥。
3.出自《千戶賈侯父墓銘》厥土惟腴,厥木惟敷。
5.
豐厚;富裕。
1.出自《晉書·周??傳論》伯仁(周??)凝正,處腴能約。
6.
指學術、詩文、言談等的美好內容。
1.出自《文選·班固〈答賓戲〉》慎修所志,守爾天符,委命供己,味道之腴。
2.出自《雨中寄孟刑部幾道聯句》美君知道腴,逸步謝天械。
3.出自《堅白石齋詩集序》故其為詩,清而不浮,堅而不劌,不求肆於意之外,不求異於辭之中,反覆以發其腴,揉摩以去其滓。
4.出自《堅瓠四集·五岳山人》談說形勝,窮狀奧妙,含腴咀雋,歌詠隨之。
7.
豬狗的腸子。
1.出自《禮記·少儀》君子不食豢腴。
8.
泛指人的肌膚。
1.出自《與僧道升》詩升也初見我,膚腴仍潔白,今何苦而老,手腳皴以黑。
9.
指肥美的食物。
1.出自《梁書·武帝紀下》日止一食,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食而已。
1.亦作"花朵"。
2.即花。
3.比喻青少年。
花的組成部分之一,由若干萼片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開時托著花冠。簡稱萼。
1.唐玄宗于興慶宮西南建花萼相輝之樓,簡稱花萼樓。
1.見"花萼"。
甘肅、青海、寧夏一帶流行的一種民間歌曲。
一半在地面以下的養花的溫室。
繡花用的底樣。
1.用彩色羽毛制作的裝飾物。
1.畫舫。裝飾華美的游船。
消耗的錢這次搬家要不少~。
①花藥里的粉粒,多是黃色的,也有青色或黑色的。每個粉粒里都有一個生殖細胞。②中醫指栝樓根制成的淀粉。
1.妓院。
1.形容肌膚之美。
1.形狀似花的座子。
2.佛像的蓮花座。
1.見"花崗巖"。
1.見"花崗巖"。
1.即花石綱。
1.舊俗重陽節所食的一種糕餅。也稱重陽糕。
1.蛤的一種。即文蛤。
1.謂花的艷麗自有其源,不待外求。比喻人出身于名門世家。
花的柄,是莖的分枝,構造和莖相同。(圖見‘花’)
1.花匠。
1.見"花骨朵"。
1.稱善種花的女子。
2.指唐代女道士黃靈微。
1.侵華日軍稱供他們侮弄的女子。
2.指妓女。
1.指骰子﹑骨牌之類的賭具。
一種民間舞蹈,一般由男女兩人對舞,一人敲小鑼,一人打小鼓,邊敲打,邊歌舞。
1.古時七夕乞巧,在瓜上雕刻各種花樣,叫作"花瓜"。
2.方言。形容體無完膚,血肉凝的樣子。
1.彩筆。
1.花的色彩。
見〖霸王鞭〗謾
1.舊指妓女行中。
1.花的海洋。形容花之多。
比喻美好團聚(多用做新婚的頌詞)。
1.猶胡鬧。
花紅1①落葉小喬木,葉子卵形或橢圓形,花粉紅色。果實球形,像蘋果而小,黃綠色帶微紅,是常見的水果。②這種植物的果實。‖也叫林檎或沙果。 花紅2 [huāhóng]①指有關婚姻等喜慶事的禮物~彩禮。②紅利 。③賞錢。
①形容春天花木繁茂艷麗的景色。②形容顏色鮮艷多彩姑娘們一個個打扮得~。
1.見"花胡同"。
1.見"花胡同"。
1.以賣花為業的人家。
2.舊指戶口冊上的戶口。花,言其參雜不一。
1.謂尋歡作樂。
1.形容艷麗輕盈的樣子。
1.見"花花緑緑"。
(~的)形容顏色鮮艷多彩墻上貼著~的年畫 ㄧ姑娘們穿得~的,在廣場上跳舞。
1.形容色彩鮮艷而繁雜。
指繁華地區或燈紅酒綠、尋歡作樂的場所。也泛指人世間(含貶義)。
1.指橫行霸道的豪門惡少。
1.猶花卉。
1.美麗的發髻;美發。
①花草。②以花草為題材的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