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抱;擁抱。
1.出自《禮記·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
2.出自《列女傳·齊東郭姜》閉門,聚眾鳴鼓。公恐,擁柱而歌。
3.出自《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風雨非攸吝,擁志誰與宣。
4.出自《生死場》她又出來取柴,茅草在手中,一半拖在地面,另一半在圍裙下,她是擁著走。
2.
引申為簇擁,環圍。
1.出自《贈宣城趙太守悅》詩三千堂上客,出入擁平原。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回首孤城,依約青山擁。
3.出自《題太平天囯戰史》詩旗翻光復照神州,虎踞龍蟠擁石頭。
3.
持;執持。
1.出自《莊子·知北游》神農隱幾擁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
2.出自《漁家》詩擁棹思悠悠,更深泛積流。
3.出自《游褒禪山記》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4.
據有,擁有。
1.出自《過秦論》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2.出自《史通·惑經》如陽虎盜入于??,擁陽關而外叛,《傳》具其事,《經》獨無聞,何哉?
3.出自《過楓橋》詩選妓征歌夜夜豪,東南大估擁錢刀。
5.
保護;擁護。
1.出自《楚辭·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2.出自《漢書·匈奴傳下》今既享單于聘貢之質,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貪一夫之得而失一國之心,擁有罪之臣而絕慕義之君也。
3.出自《南史·宋紀上·武帝》孟昹、諸葛長人懼,欲擁天子過江。
6.
聚;聚集。
1.出自《后漢書·鄭太傳》而明公擁之,以為爪牙。
2.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3.出自《太平寰宇記·關西道五·華州》飛土掩谷,擁水為池。
4.出自《秋山》詩吳口擁橐駝,鳴笳入燕關。
7.
裹挾;推送。
1.出自《宋史·忠義傳一·李若水》粘罕令擁之去,反顧罵益甚。
2.出自《七修類稿·天地二·金山水》潤州大風擁江濤過金山,遂沒瓜步。
8.
圍裹。
1.出自《南史·隱逸傳上·陶潛》敗絮自擁,何慚兒子。
2.出自《雪夜》詩僵縮不能寐,起坐擁故袍。
3.出自《送孔樵嵐河南看花》詩大梁千里路,風雪擁征鞍。
9.
壅塞;阻塞。
1.出自《漢紀·成帝紀四》蜀郡岷山崩,擁江水竭,逆流三日乃通。
2.出自《北史·魏廣陽王建傳》臣府司馬劉敬,比送降人,既到定州,翻然背叛,賊如決河,豈其能擁。
3.出自《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10.
指用土或肥料堆聚在植物根部。
1.出自《送周正孺知東川》詩清時養材杰,杞梓方培擁。
11.
遮蔽。參見“擁蔽”。
1.出自《隴頭水》詩落葉時驚沫,移沙屢擁空。
12.
積壓。
1.出自《南史·梁紀中·武帝下》帝日止一食……或遇事擁,日儻移中,便嗽口以過。
2.出自《故河南府司錄參軍盧君墓志銘》其為戶曹,決斷精速,曹不擁事。
13.
人群擠著走。
1.出自《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只見也有俗人,也有和尚,一伙兒擁進房門,持著利刃,望頸便刺。
2.出自《同鄉們·夏夜夢》全院子的人都擁到了這里。
3.出自《青春之歌》幾個漁人,好奇地擁過來圍住了林道靜。
14.
擁護,贊成支持。參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
1.出自《“軍火田”》人家為了救濟難民能開“義田”,為了擁軍優屬能開“擁軍田”,咱就不能來個為解決軍火困難開些“軍火田”?
2.出自《記淮海前線見聞》詞老戰士,幾年久從戎。擁政愛民作模范,軍政學習當先鋒。
15.
同“臃”。參見“擁腫”。臃腫。隆起,不平直。
1.出自《莊子·逍遙游》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
2.出自《詠山樽》擁腫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3.出自《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
16.
同“臃”。參見“擁腫”。臃腫。引申為無所可用或無用。
1.出自《顏氏家訓·勉學》夏侯玄以才望被戮,無支離擁腫之鑒也。
2.出自《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詩不才羞擁腫,干祿謝侏儒。
3.出自《〈逆旅集〉序》仆野人也。擁腫是師,懈怠是習,仰不知雅言之可愛。
17.
同“臃”。參見“擁腫”。臃腫。肥大;肥胖。
1.出自《雨》詩餉婦寥翹布領寒,牧童擁腫蓑衣濕。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同郡有富室子,形狀擁腫,步履蹣跚。
18.
同“臃”。參見“擁腫”。臃腫。指重沓累贅。
1.出自《隱居通議·詩歌三》儻止以七字成句,兩句作對,便謂之詩,而重滯擁腫,不協格調,恐於律法未合也。
19.
同“臃”。參見“擁腫”。臃腫。淳樸自得貌。
1.出自《莊子·庚桑楚》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為使。
2.出自《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方期全擁腫,豈望躡扶搖。
1.古代婦女面部的妝飾。
1.古人服飾,用以遮蔽臉面。
2.指死者的蓋面布。
1.謂使顏面受傷。
1.亦作"面乙"。
2.謂面向東方。古人以天干地支﹑陰陽五行配五方﹐甲乙木為東方。
1.當面批評。
2.謂面對面商議。
1.見"面勢"。
1.面向山北或水南。
1.同"面折廷爭"。
1.臉部的形狀。
1.見"面雍樹"。
1.亦作"面擁樹"。
2.形容面對面地抱持嬰兒。雍,通"擁"。
1.潤面油脂。
1.猶面朋。
1.當面恭維。
1.見"面譽背毀"。
1.當面訓示。
2.古代的一種公文程式。
1.猶面諭。
1.見"面譽背毀"。
1.謂當面稱贊,背后誹謗。
1.當面約定。
1.臉上泛起紅色。
1.漿糊。
1.用面做的祭品。
1.亦作"面杖"。
2.搟面杖。制作面食時用的木棍兒。
1.臉與頭頸泛起紅暈。形容羞澀。
當面指責面折人過。
1.謂在朝廷上犯顏直諫﹐據理力爭。
1.見"面折廷爭"。
1.當面勸諫或爭論。
1.同"面折庭爭"。
1.當面諫勸。
1.潤面的油脂。
1.當面爭論。
1.票據等上面標明的金額。
1.當面訊問或對證。
1.陶土燒制的磚,有裝飾性花紋,用于砌墻的表面。
1.古代婦女面部的妝飾。
①體面光彩,表面上好看愛面子|留點面子給他。②情面有了王爺的面子,還怕上頭不收?③事物的外表這衣服的面子很好看|這本書有一個漂亮的面子|面子上他是當家的,事實上已成了傀儡。
1.猶面情。
1.親自。
1.當面向帝王啟奏。
1.培育植物秧苗的小塊土地。分露天苗床和室內苗床。露天苗床于播種后稍加肥料,任其自然長育。這種方法,多用于春﹑夏﹑秋三季。室內苗床則分溫床和冷床兩種。用人工方法加溫,促使秧苗較快生長的叫溫床;只利用玻璃窗等設備來吸收太陽熱能以保溫的叫冷床。這兩種室內育苗方法,多用于冬季及早春。待秧苗長成后始移植于大田。
1.猶茅茨。
《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意為只長了苗而沒有吐穗揚花。比喻資質雖好,但沒有什么成就◇也比喻虛有其表。
1.上古的巫醫。
1.除去禾苗間的雜草。亦比喻平定地方叛亂。
1.有苗氏與有扈氏。有苗又稱三苗,曾叛舜,舜命禹往討。扈,古國名,在今陜西省戶縣北,曾叛夏,啟往討之◇世因用苗扈比喻叛逆者。
1.田禾;莊稼。
1.嫩姜。
1.見"苗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