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抑揚頓挫地念;緩慢有致地唱。
2.
動詞
用詩詞等贊頌或敘述。
1.
曼聲長吟;歌吟。
1.出自《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
2.出自《游天臺山賦》凝思幽巖,朗詠長川。
3.出自《過郭代公故宅》詩高詠《寶劍篇》,神交付冥漠。
4.出自《禮記·檀弓下》人喜則斯陶,陶斯詠。
5.出自《柳氏傳》喜談謔,善謳詠。
2.
特指歌頌。
1.出自《和裴司空〈酬滿城楊少尹〉》圣朝偏重大司空,人詠元和第一功。
2.出自《漢書·東方朔傳》彈琴其中,以詠先王之風。
3.
詩作。
1.出自《飛煙傳》賴值兒家有小小篇詠,不然,君作幾許大才面目?
2.出自《南史·范泰荀伯子等傳論》夫令問令望,詩人所以作詠;有禮有法,前哲由斯播美。
3.出自《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4.出自《師友詩傳錄》長吟密詠,以寄其志,謂之詠。
4.
為詩體名。
1.出自《續文章緣起·詩類》晉夏侯湛作《離親詠》,詠者,引義以呈體者也。
2.出自《樂府古題序》《詩》訖于周,《離騷》訖于楚,是后,詩之流為二十四名:賦、頌、銘、贊、文、誄、箴、詩、行、詠、吟、題……皆詩人六義之馀,而作者之旨。
5.
用詩詞等形式來寫景抒情。
1.出自《飛煙傳》或景物寓目,歌詠寄情,來往便繁,不能悉載。
2.出自《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今日幸無俗事,先飲數杯,然后各賦一詩,詠目前景物。
3.出自《玉蝴蝶·追別杜叔高》詞客重來,風流觴詠,春已去,光景桑麻。
4.出自《老狐談歷代麗人記》何則書史之所記為美者,或因被寵於將相王侯,聲勢烜赫,或因見詠於文人學士。
5.出自如:詠懷;詠史;詠雪。
6.
通“永”。長遠。參見“詠想”。
1.出自《夢游仙賦》諒人生之皆夢,孰云夕非而晝是。馳詠想之悠悠兮,軸吾情於萬里。
1.整飭而干練。
1.見"嚴合"。
嚴肅而認真,用于執行制度或掌握標準時嚴格要求|嚴格執行各項規定。
1.警夜行的更鼓。
1.古代高麗臣民對其君主的私下稱呼。
1.亦作"嚴龔"。
2.莊嚴恭敬。
1.見"嚴恭"。
1.指婆婆,丈夫的母親。
1.謂極為古奧。
1.急鼓,急促的鼓聲。
2.指戰鼓。
3.擊戒嚴鼓。
4.指戒嚴的鼓聲。
1.嚴密牢固;嚴密鞏固。
1.險要的關門;險要的關隘。
1.謂殘酷逼害。
1.嚴厲強悍。
1.亦作"嚴閣"。
2.高閣。指皇宮或中央官署。
1.嚴謹明察。
2.嚴厲苛察。
1.猶儼然。莊重貌。
1.謂整齊明亮。
1.嚴格查問。
1.嚴厲躁急;嚴厲急迫。
2.猶嚴酷。
3.猶危急,緊急。
1.謂嚴格管理。
1.指牢獄。古時于牢獄四周布棘,故稱。
1.苛嚴而猜忌。
1.家規嚴厲的人家。
1.形容拘謹的書法風格。語出《晉書.王羲之傳論》"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1.整備車馬。
1.期限嚴格的假期。
1.熾熱。
1.猶炎嶠。指嶺南地區。
1.南方的湖泊。一說特指洞庭湖。
1.指南方炎熱荒遠之地。
1.指炎帝神農氏。
1.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的并稱。為我國古史傳說時代的兩個帝王◇世常稱"炎黃"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1.亦作"炎輝"。
2.炎熱的陽光。
3.指光輝。
1.鮮艷的花草。
1.烈火。
2.傳說中的火焰山。
1.指漢朝年代。
1.炎熱的五嶺地區。
1.夏季。
1.指火德;火的本性。
2.指太陽。
3.指應火運而興的王朝。
1.猶火井。
1.炎熱的日光。
1.暑氣充溢的門戶。
1.赤色麒麟。
1.見"炎蒸"。
1.盛暑;酷熱。
1.光焰燦爛。炎,通"焰"。
1.猶冷熱。
1.指以火德而王的劉漢或趙宋王朝。
1.指南方炎熱瘴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