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土山。
2.
動詞
填塞;埋沒。
3.
名詞
(Yīn)姓。
1.
亦作“陻”。
2.
埋沒;泯滅。
1.出自《西征賦》窺秦墟於渭城,冀闕緬其堙盡。
2.出自《太原王公神道碑銘》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3.出自《東方朔》詩金玉本光瑩,浮沙豈能堙。
3.
為攻城而堆積的土山。
1.出自《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於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
2.出自《尉繚子·兵教下》地狹而人眾者,則筑大堙以臨之。
4.
泛指土臺,土山。
1.出自《池州新作鼓角門記》故凡郡邑之府門,必為崇堙伉石,凡朝廷之詔令典章,郡國之鼓旗纛槊……皆典藏於是。
2.出自《圣武記》聽民取壕,筑室燒磚,或罰輕罪,堆土培堙。
5.
填;堵塞。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陳侯會楚子伐鄭,當(dāng)陳隧者,井堙木刊。
2.出自《難蜀父老》夏后氏戚之,乃堙洪塞源,決江疏河,灑沈澹災(zāi),東歸於海,而天下永寧。
3.出自《剝啄行》欲不出納,以堙其源。
1.廁所中的坐床。
1.錯雜。
1.廁所。
1.亦作"廁跡"。
2.插足,置身。
1.即廁籌。
1.指操賤役者。
1.置于,列入。
1.便器。
1.置身。
1.交錯裝飾。
1.供人大小便的地方。
1.謂諸物錯雜,充填其中。
1.廁所。
1.匽廁,臭水溝。
1.便器。《史記.萬石張叔列傳》"﹝石建﹞取親中裙廁牏,身自浣滌。"裴髎集解引孟康曰"廁,行清;窬,行中受糞者也。東南人謂鑿木空中如曹謂之窬。"按,《漢書.萬石君傳》顏師古注引孟康注,兩"窬"字均作"牏"。明歸有光《陶節(jié)婦傳》"已而姑病痢,六十余日,晝夜不去側(cè)。時尚秋暑,穢不可聞,常取中裙廁牏自浣灑之。"清錢謙益《永豐程翁七十壽序》"考其家教,不過使其子孫馴行孝謹,澣廁牏﹑數(shù)馬足而已。"一說廁牏指旁室門墻邊的水溝。參閱清王先謙《漢書補注.萬石君傳》。
1.列入。豫,通"與"。
1.側(cè)足,置足。
2.比喻參與某種活動。猶言插足。
1.悲痛;凄涼。
2.寒冷貌。
3.懇切。
1.憂傷惆悵。
1.悲痛。
1.哀傷。
1.悲傷不安。
1.哀傷。
2.猶惻隱。
3.懇切。
1.猶悲感。
1.悱惻。謂憂思抑郁。
1.悲痛憂傷。
1.憐恤。
1.哀痛悼念。
1.悲痛凄愴。
1.悲切。
2.懇切。
1.哀憐貌;悲傷貌。
1.悲傷的神情。
1.積滿充塞貌。惻,通"側(cè)"。
1.悲傷。
1.憂傷,悲痛。
1.猶惻然。
憐憫惻隱之心。
1.亦作"惻渕"。
2.傷痛。
1.見"惻惐"。
1.把測量后確定的數(shù)據(jù)﹑情況報告給有關(guān)單位。
1.測量。
1.深貌。
2.寒冷貌。
3.疾進貌。
1.測定時間。
1.測定土地的廣狹﹑高低。
2.現(xiàn)作軍事名詞。指炮兵為確定火炮陣地﹐偵察儀器等的坐標(biāo)和賦予基準(zhǔn)射向而進行的測量作業(yè)。是統(tǒng)一射擊指揮和確定火炮射擊諸元的基礎(chǔ)。
用于大地測量的衛(wèi)星。運行在高1000~2000千米的近圓形軌道上。由幾個基準(zhǔn)站和一個被測點同時觀測測地衛(wèi)星,進行大地聯(lián)測,可定出基準(zhǔn)點和被測點相對于衛(wèi)星的方位和距離,從而計算出被測點的大地坐標(biāo),繪制成地圖和海圖。通過對衛(wèi)星軌道攝動的測定,還能推算出地球的大小、形狀和地球重力場分布等資料。
在曲面上一個小范圍內(nèi),連接兩點的最短的曲線。球面上的測地線是大圓。
1.經(jīng)測量后確定。
2.指測量的結(jié)果。
推測,估計測度市場變化趨勢。
推測,估計測度市場變化趨勢。
1.深恩。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