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埋物祭地。
1.出自《詩·大雅·云漢》旱既大甚,蘊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宮;上下奠瘞,靡神不宗。
2.出自《周禮·秋官·犬人》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瘞亦如之。
3.出自《河東賦》伊年暮春,將瘞后土。
2.
埋葬。
1.出自《西征賦》夭赤子於新安,坎路側而瘞之。
2.出自《祭十二兄文》生不偕居,疾藥不親。斂不摩棺,瘞不繞墳。
3.出自《偃曝談余》鳳死時,山之僧以石函瘞其骨于山巔,壘磚為塔覆之,山因以名。
4.出自《說文?土部》瘞,幽薶也。
5.出自《廣韻?祭韻》瘞,埋也。
6.出自《詩?大雅?云漢》上下奠瘞,靡神不宗。
7.出自《斃驢》蹇驢秋斃瘞荒田,忍把敲吟舊竹鞭。
8.出自《聊齋志異?愛奴》夫人未出閣時,便從服役,夭殂瘞此。
3.
墳墓。
1.出自《搜神記》我死當復生。埋我,以竹杖柱於瘞上,若杖折,掘出我。
2.出自《晉書·王敦傳》有司議曰:“王敦滔天作逆,有無君之心,宜依崔杼、王凌故事,剖棺戮尸,以彰元惡?!膘妒前l瘞出尸,焚其衣冠,跽而刑之。
4.
埋藏;隱藏。
1.出自《新唐書·魏征傳》大理卿馬曙有犀鎧數十首,懼而瘞之。
2.出自《紅繡鞋·三衢山中》曲仙橋藏老樹,石筍瘞蒼云。
1.流布的福澤。
1.留滯;停留。流,通"留"。
1.神話中的海島名。
①流動轉移,不固定在一個地方歲月~ㄧ~四方ㄧ~的眼波。②指商品或資金在流通過程中的周轉。③〈書〉指詩文等流暢而圓渾詩筆~ㄧ聲調和諧~。
1.流失散落。
1.謂處以流放的刑罰。
1.猶阻礙,障礙。
1.猶留言。
2.謂食薤留下藠頭。白,指薤的根部,即藠頭,味美。
1.指舊時官員退班后有事留署。
1.指駐軍設防。壁,軍壘。
1.多指以詩文作紀念贈給分別的人。
1.停步。
2.主人送客,客人辭讓之語。
1.謂停車。
1.猶儲存。
1.指留都的命官。
1.從錢財的總數中按一定成數留下來。
1.稽留延遲。
1.儲存。亦指儲存之物。
1.留住,定居。
1.謂從前的事物留下來傳給后世。
2.流布;傳開。留,通"流"。
1.存留,保存。
1.見"留滯"。
1.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
1.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指唐時節度留后的官署。
1.靜與動。《莊子.天地》"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成玄英疏"留,靜也。陽動陰靜,氤氳升降,分布三才,化生萬物,物得成就,生理具足,謂之形也。"一說留,通"流",指變動轉化。陸德明釋文"留,或作'流'。"
1.積壓文案。
1.《三國志.魏志.常林傳》"林遂稱疾篤"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載,壽春令時苗,少清白。到任時乘薄輌車,黃牸牛,布被囊。居官歲馀,牛生一犢。離任時,留其犢,謂主簿曰"令來時,本無此犢,犢是淮南所生有也。"又《晉書.羊祜傳》載,巨平侯羊篇"歷官清慎,有私牛于官舍產犢,及遷而留之。"后以留犢喻居官清廉,纖介不取。
1.留客用飯。
1.留下芳香。亦指留下好名聲。
1.取舍。指選用人員時的錄用與不錄用。
1.職官和官署名。猶留臺﹑留任。
1.指官吏推遲更代,繼續留任。
1.清制,進士之中在一甲里一二三名的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在二甲﹑三甲里的,再應朝考,成績優者到翰林院學習三年,稱"庶吉士"。學習期滿,舉行"散館"考試,優等的授翰林院正式官職,原為二甲進士授編修,原為三甲進士授檢討,稱為"留館"。未留館的,可為給事中御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
1.即劉海。指婦女或兒童垂在額頭上的短發。
1.留戀與愛好。
1.秦末,張良運籌帷幄,佐劉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詩文中常用為稱頌功臣之典。
1.官職名。猶留守﹑留臺。帝王離京留在京師總攝政事之官。
2.官職名。唐中葉后,藩鎮坐大,節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親信將吏代行職務,稱節度留后或觀察留后。亦有叛將推翻統師,自稱留后,而后由朝廷補行正式任命者。
3.北宋以后,名漸廢。惟詩文中仍以指稱擁兵抗上的權臣。
1.猶言留后門。
1.預留退身之路。
1.謂采取留有馀地的辦法。
1.留客歡宴。
1.黑黃色。
1.學生學年成績不合升級標準,留在原年級重新學習。
1.留意計算,仔細籌劃。
2.謂擱置原定計劃。
1.指人臣死時留下的奏章。即遺表。
1.集中精力;專心。
1.保守,維持現狀。
2.停住,居留。
3.猶滯積﹑滯澀。
1.留題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