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赿”。亦作“迡”。亦作“遅”。亦作“遟”。
2.
徐行。參見“遲遲”。
1.出自《說文·辵部》遲,徐行也。從辶,犀聲?!对姟吩唬骸靶械肋t遲?!?/p>
2.出自《釋名·釋言語》遲,頹也,不進之言也。
3.
緩慢。
1.出自《荀子·修身》則千里雖遠,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后,胡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
2.出自《侍宴樂游苑送張徐州應詔》詩風遲山尚響,雨息云猶積。
3.出自《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詩岸回帆影疾,風逆鼓聲遲。
4.出自《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上水時,舟行甚遲;下水時卻甚快。
5.出自《出峽詞》上水惟苦遲,下水惟苦疾。
4.
晩。
1.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2.出自《燕歌行》非君之念思為誰,別日何早會何遲?
3.出自《太湖夜月吟》出世曾參月落遲,入世翻嫌月出早。
4.出自《團聚》今年的春雖說來得遲一點,一眨眼,也就快到清明了。
5.
久。
1.出自《禮記·樂記》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
2.出自《圣武記》我諸王將帥,爭請直取燕京,而太宗尚遲之又久,以待天時。
6.
遲鈍。
1.出自《荀子·修身》卑濕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
2.出自《漢書·杜周傳》周少言重遲,而內深次骨。
3.出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4.出自《默觚下·治篇七》昭烈與曹操,張說與姚崇,料事同而遲速不同,一敏一不敏也。
7.
遲疑,猶豫。參見“遲疑”。
1.出自《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8.
遲留;逗留。
1.出自《登翻車峴》詩游子思故居,離客遲新鄉。
9.
廢置;停滯;不通暢。
1.出自《隸釋·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心念圣歷世,禮樂陵遲。
2.出自《任風子》〔師父〕化的俺這一方之人,盡都吃了齋素,俺屠行買賣都遲了,本錢消折。
10.
中醫學名詞。脈象之一。指脈搏緩慢,一呼一吸的時間內跳三下,即每分鐘跳六十次以下的脈搏。
1.出自《素問·三部九候論》其脈疾者,不病;其脈遲者病。
2.出自《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平脈法〉》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里,數為在府,遲為在藏,假令脈遲,此為在藏也。
11.
通“犀”。參見“遲利”。猶犀利。
1.出自《淮南子·主術訓》仁以為質,智以行之。兩者為本而加之以勇力、辯慧、捷疾、劬錄、巧敏、遲利、聰明、審察,盡眾力也。
12.
通“治”。芟除。
1.出自《古文苑·王粲〈七哀詩〉》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
13.
姓。漢有遲昭平。見《漢書·王莽傳下》。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遲氏,商賢人遲任,望出太原。東晉有湘東太守遲超。
1.清代官吏行裝所佩之帶。
1.金代軍隊名,集河朔各路歸順的人所組成。
1.盡忠效力。亦指盡忠效力之人。
1.忠正與奸邪。
1.真誠;忠誠。
2.忠誠的心。
1.形容十分忠誠。
1.形容非常忠誠。耿耿,誠信貌。
1.見"忠貫日月"。
1.忠誠信實。
1.忠誠許國。
1.盡忠的勛績。亦指盡忠而有勛績的人。
1.忠直之言。
1.謂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
1.誠敬奉養。
1.忠誠專一。
1.忠貞義烈。
2.指忠臣義士。
1.盡忠報效的益處。
2.猶忠效。
1.猶忠義。
1.忠正剛毅。
1.忠君的美德。
1.忠誠勇敢。
1.忠誠謀劃。
1.忠直之友。
1.忠誠公允。
1.忠誠堅貞。
2.指忠誠而堅定不移的人。
1.忠誠的勸告。
1.忠誠正直。
2.指忠誠正直的人。
3.同"中正"。古官名。
1.忠誠正直。
1.忠誠之極。
1.忠心;忠誠。
1.忠誠而有才智。亦指忠智之人。
1.忠義勇武;忠直豪壯。
1.盛多貌。
1.流行貌。
1.神話中的國名。
1.安頓,著落。
1.亦作"終不然"。
2.難道;豈能。
1.見"終不成"。
1.科舉時代考試分數場,最后一場稱為終場。
2.泛指事情結局。
1.形容密集排列猶如梳齒。
1.梳洗。
1.同"櫛風沐雨"。
1.梳理用品和佩飾。
1.密集排列貌。
1.梳理挽結頭發。
1.迎著霜,頂著露。形容奔波勞苦。
1.清除,清剿。
1.理發。
1.《禮記.內則》"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櫛,梳發;縰,用繒束發髻◇因以"櫛縰"泛指事奉父母起居。
1.形容排比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