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開展;發揮。延長,展開。
2.
動詞
〈書〉多出來的(指字句)。
3.
名詞
(Yǎn)姓。
4.
名詞
平坦而低的土地。
5.
名詞
〈書〉沼澤。
6.
動詞
滋生或演化。
7.
動詞
滿而溢出。
1.
謂水廣布或長流。引申為擴展或延伸。
1.出自《尚書大傳》至今衍於四海,成禹之變,垂於萬世之后。
2.出自《后漢書·桓帝紀論》及誅梁冀,奮威怒,天下猶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
3.出自《獎諭敕記》河之為中國患久矣,乃者堤潰東注,衍及徐方。
4.出自《重賦》水性本就下,平川衍無勢。
5.出自《元史·武宗紀一》昔我太祖皇帝以武功定天下,世祖皇帝以文德洽海內,列圣相承,丕衍無疆之祚。
2.
滿溢;眾多。
1.出自《詩·小雅·伐木》伐木於阪,釃酒有衍。
2.出自《太玄·法》井無干,水直衍。
3.出自《文選·陸機〈嘆逝賦〉》居充堂而衍宇,行連駕而比軒。
4.出自《宋史·樂志八》祀事孔寅,明靈降眷。潔粢豐盛,倉箱流衍。
3.
布,散布。
1.出自《鹽鐵論·水旱》器不善者不集,農事急,挽運衍之阡陌之間。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仁風衍而外流,誼方激而遐騖。
3.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千乘方轂,萬騎駢羅,衍陳於岐梁,東橫乎大河。
4.
廣博;大。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下》是以聲之眇者不可同於眾人之耳,形之美者不可棍於世俗之目,辭之衍者不可齊於庸人之聽。
2.出自《漢書·郊祀志上》德星昭衍,厥維休祥。
3.出自《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蓋蜀包梁岷之資,吳割荊南之富,魏跨中區之衍,考分次之多少,計殖物之眾寡,比風俗之清濁,課士人之優劣,亦不可同年而語矣。
4.出自《宋景文公筆記·雜說》水淵則回,道衍則圣。
5.
推演;演變;演述。
1.出自《易·系辭上》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2.出自《漢書·公孫劉田等傳贊》汝南〔桓〕寬次公治《公羊春秋》……推衍鹽鐵之議,增廣條目,極其論難,著數萬言。
3.出自《滹南詩話》東坡酷愛《歸去來辭》,既次其韻,又衍為長短句,又裂為集字詩,破碎甚矣。
4.出自《劉處士墓表》初,吳有高僧說法,士人醵金,從之講《法華》……處士夷然登座不讓,暢衍厥旨,眾大說。
6.
富足;豐饒。
1.出自《荀子·君道》若夫重色而成文章,重味而備珍怪,是所衍也。
2.出自《后漢書·劉焉傳論》夫地廣則驕尊之心生,財衍則僭奢之情用,固亦恒人必至之期也。
3.出自《宋史·樂志十五》歲時豐衍,九土樂升平,睹寰海澄清。
7.
指動植物孳生繁衍。
1.出自《管子·八觀》薦草多衍,則六畜易繁也。
2.出自《太玄·斂》畜盤而衍,繭純於田。
3.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筱簜敷衍,編町成篁。山谷原隰,泱漭無疆。
8.
多馀。
1.出自《楚辭·天問》東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順橢,其衍幾何?
2.出自《玉壺清話》蘇曉為淮漕,議盡榷舒、廬、蘄、黃、壽五州茶貨,置四十四場,一萌一蘗,盡搜其利,歲衍百余萬緡。淮俗苦之。
9.
特指文章中因傳寫錯誤而多出字句。參見“衍字”、“衍句”、“衍文”。
1.出自《論語辨惑四》作者七人,雖不見主名,其文勢似與上文為一章,“子曰”字疑衍。
2.出自《對策·孟子》王劭因為史文衍一“人”字……誤矣。
3.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上月得石印傳奇《梅花夢》一部兩本,為毗陵陳森所作……《小說史略》誤作陳森書,衍一“書”字。
10.
謂恣意歡樂。
1.出自《詩·大雅·板》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2.出自《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于役儻有期,鄂渚同游衍。
3.出自《宋史·樂志十五》豈知丹鼎就,龍下五云旁。飄然真馭,游衍仙鄉。
11.
低下而平坦的土地。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
2.出自《左傳·哀公七年》若夏盟於鄫衍。
3.出自《初學記》高巒峻阻,臨眺曠衍。
12.
山坡。
1.出自《史記·封禪書》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
2.出自《江草歌送盧判官》被遙隰兮經長衍,雨中深兮煙中淺。
13.
沼澤。
1.出自《管子·七臣七主》春無殺伐,無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斬大山,行大火,誅大臣,收谷賦。
2.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憂苦〉》巡陸夷之曲衍兮,幽空虛以寂寞。
14.
盛物的竹器。
1.出自《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
15.
通“愆”。罪過。
1.出自《易·需》《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
16.
姓。宋微仲衍之后。見《通志·氏族四》引漢應劭《風俗通》。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衍氏,子姓。宋微仲衍之后。見風俗通。
17.
引申為相差。
1.出自《夜譚隨錄·崔秀才》且繁華索莫,其衍幾何?茍不齊之,魔障欿起矣。
1.供守衛用的廬舍。
2.為看護莊稼而設置的廬舍。
3.看守門戶;看家。
1.保持品德和節操。
2.保持童貞。
1.鱉的別稱。
1.保持慎重的態度;慎守持重。
1.守候接生。
1.以守取勝。
1.適時;按時。
1.所從事的公務。
2.奉行公事。
1.看護;守衛。
2.猶注視。
1.守顧家室。
1.居于正妻地位。指嫡配﹑正夫人。
1.指諸侯國所用的卜蓍。
1.戍守,防守保衛。
1.恪守法規。
2.所掌握的技術。
1.職責,職守。
2.監守。
1.堅持到死而不改變。
2.誓死守衛。
3.謂執意。
1.守宗廟﹑祀社稷山川的人。借指國君。
1.保持素志。
1.夜間值勤。
1.陰歷除夕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
1.謂觀測天文現象。
1.古官名。掌守先王先公的祖廟。
2.謂家族中的宗祠祖廟。
1.守衛疆土。亦指地方官掌治其所轄區域。
2.指地方官。
3.晉代為受封而未到所封之國的王侯設置的護衛部隊。
4.猶居住。
1.語出南朝宋鮑照《擬古詩》"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伐木清江湄,設羋守毚兔。"后因以"守兔"喻指懷志以待時。
1.猶值夜。
1.看守瞭望。
2.等待盼望。
1.謂相互共同防御。
1.謂保持著如處危境的小心謹慎。
1.守護著屯積的財物。
1.防守;保衛。
2.擔任守衛的人。
1.保持地位或職位。
1.郡守和郡尉。
1.本謂遵循文王法度◇泛指遵循先王法度。
2.墨守舊說;恪守成規。
1.謂堅持研習而不旁騖。
1.接生。
1.接生婆,舊時為產婦接生的婦女。
1.猶繼往開來;承先啟后。
1.據守險要之地。
1.代理丞相。
2.郡守和諸侯王之相。
3.謂為相而居守者。
1.尊親死后,服滿以前,居住在家,斷絕娛樂和交際,以示哀思,稱"守孝"。
1.用于防御的器械。
1.堅守節操之心。
2.指守志不移。
3.防御的決心;防守的意圖。
4.猶耐性。
1.保持誠信;遵守信約。
1.保持好的品行。
1.專注于形體。
1.保持虛靜。
2.謂心力衰弱。
1.遵循正常的位次。
1.文書;簿籍。
1.文稿。
1.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