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禽獸)馴服,順從人意。
2.
動詞
使馴服。
1.
馬順服。
1.出自《淮南子·說林訓》馬先馴而后求良。
2.出自《鹽鐵論·疾貪》駟馬不馴,御者之過也。
2.
使馴服;使和順。
1.出自《七發》客曰:“將為太子馴騏驥之馬,駕飛輪之輿。”
2.出自《贈韋左丞丈》詩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3.出自《在私塾》春天愛逃學,一半是初初上學,心正野,不可馴。
3.
順,不背理、不亂。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
4.
調順,使和諧不亂。
1.出自《逸周書·糴匡解》成年谷足,賓祭以盛,大馴鐘絕,服美義淫。
2.出自《與紉之論文書》如是,其可以為能于文者乎!若其從入之途,則有要焉:曰其氣澄而無滓也,積之則無滓而能厚也;其質整而無裂也,馴之則無裂而能變也。
5.
美善。
1.出自《墨子·修身》藏於心者,無以竭愛;動於身者,無以竭恭;出於口者,無以竭馴。
2.出自《宋論·徽宗》知惡政之不可久,則雖苛煩之法;自可調之使馴。
6.
循序漸進。參見“馴致”。
1.出自《說苑·建本》學不陵節而施之曰馴。
2.出自《明良論三》賢智者終不得越,而愚不肖者亦得以馴而到。
7.
熟習。
1.出自《新都戍》詩漢兒芻秣久,相馴通語言。
8.
通“訓”。教訓,教導。
1.出自《墨子·兼愛中》昔越王勾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
2.出自《晏子春秋·外篇下一》不可以道眾而馴百姓。
3.出自《史記·孝文本紀》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馴其民。
9.
泛指順服。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夫馴烏者斷其下翎焉,則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馴乎?
2.出自《〈白鷗詩〉序》襲美知而偕詣。既坐,有鷗翩然馴於砌下。
3.出自《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一》而地僻苗馴,可免意外。
10.
通“訓”。訓釋,解說。
1.出自《墨子·天志中》此吾所以知天之貴且知于天子者,不止此而已矣,又以先王之書馴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
1.尊崇。
2.猶尊嚴。
3.敬詞。用于稱有身份﹑地位的對方。
1.猶美惡,好丑。
1.美好的伎樂。
1.謂美妙的歌詞﹑曲調。
1.美好和丑惡。
1.同"妍蚩"。
1.美和丑。
1.同"妍辭"。
1.優美的詞句。
1.指美麗的花卉。
2.美艷芳香。
1.靡麗之音。
1.美好。
1.亦作"?哂"。
2.笑。
1.指記載笑話的書籍。
1.指話本小說中引述正文前供人笑樂的入話。
1.謂相視而笑。
1.笑的神態。
1.笑謔;談笑。
2.笑料;笑話。
1.見"笑嘆"。
1.笑脫下巴。極言大笑。
1.微笑貌。
1.笑時臉上出現的紋路。
1.見"笑窩"。
1.亦作"笑渦"。
2.臉頰上的小圓窩。笑時深而明顯﹐故稱。
3.猶笑紋。
1.嘲笑戲弄。
1.喜笑貌。
1.猶言笑嘻嘻。
1.猶言笑嘻嘻。
1.猶嗤笑。
1.猶言笑哈哈。
1.取笑輕侮。
1.花盛開貌。
1.欣喜;歡樂。
1.喜笑貌。
1.嬉笑戲謔。
1.張口笑。
1.見"笑啞啞"。
1.出聲大笑。語出《易.震》"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1.謂以笑顯示的嬌媚。
1.謂又說又笑;邊說邊笑。
2.笑話。
3.笑容與言語。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后因以"笑鹽"謂長者與子侄輩吟詠唱和以相笑樂。
1.歌舞歡笑的宴席。
1.笑容;笑臉。
1.果食名。
1.菊花的別稱。
1.笑菌的別名。
1.指笑時表現的神態。
1.笑聲。
1.微笑貌。
1.形容滿面笑容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