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空氣中降落的白色結晶,多為六角形,是氣溫降低到0℃以下時,空氣層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
2.
形容詞
顏色和光澤像雪的。
3.
名詞
(Xuě)姓。
4.
動詞
洗掉(恥辱、仇恨、冤枉)。
1.
空中降落的白色晶體,多為六角形,是氣溫降到0℃以下時,天空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
1.出自《詩·邶風·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2.出自《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祗有寒。
3.出自《水滸傳》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那雪早下得密了。
4.出自《化雪的日子》初春的微風吹拂著我的亂發,山腳下雪開始融化了。
2.
白色。
1.出自《孤鴻賦》振雪羽而臨風,掩霜毛而候旭。
2.出自《別行簡》詩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鬢雪。
3.出自《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織五月》詩老蠶成雪繭,吐絲亂紛紜。
3.
某些白色事物的代稱。稻米。
1.出自《孟冬》詩破甘霜落爪,嘗稻雪翻匙。
2.出自《劉藏夫山中送酒米至卻寄》詩水碓聲聲雪,山瓢點點春。
4.
某些白色事物的代稱。白花。
1.出自《同岑郎中屯田韋員外花樹歌》東風動地吹花發,渭城桃李千樹雪。
2.出自《酒泉子》詞記得去年,煙暖杏園花正發,雪飄香,江草綠,柳絲長。
5.
某些白色事物的代稱。白色的禽鳥。
1.出自《賦得白鷗歌送李伯康歸使》似君換得白鵝時,獨憑闌干雪滿池。
2.出自《送陳偃賦得白鳥翔翠微》詩凈中云一點,回處雪孤飛。
6.
某些白色事物的代稱。魚。
1.出自《雙魚謠》天河墮雙魴,飛我庭中央,掌握尺余雪,劈開腸有璜。
2.出自《捉魚行》漁翁舉篙引上船,倒出喉中片片雪。
7.
某些白色事物的代稱。白浪。
1.出自《拂舞詞》龍伯驅風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
8.
某些白色事物的代稱。白酒。
1.出自《富貴曲》雪暖瑤杯鳳髓融,紅拖象箸猩唇細。
9.
某些白色事物的代稱。白發。
1.出自《清河縣樓作》詩故人此地揚帆去,何處相思雪滿頭。
2.出自《病起覽鏡》詩又將數莖雪,憔顇見西風。
3.出自《茂苑》詩白日不消頭上雪,黃金難鑄鏡中身。
10.
某些白色事物的代稱。白檀木。參見“雪香”。
1.出自《贈惟儼師》詩云鎖木龕聊息影,雪香紙襖不生塵。
11.
喻高潔。
1.出自《送鄉人余文明勸之以歸》詩一別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
12.
拭擦;洗滌。參見“澡雪”。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黍者,非飯之也,以雪桃也。
2.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3.出自《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詩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4.出自《壽青溪三老序》故君詩……至今誦之,涕淫淫未雪也。
13.
洗刷,昭雪。
1.出自《韓非子·難二》管仲雪桓公之恥於小人,而生桓公之恥于君子矣!
2.出自《滿江紅·寫懷》詞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3.出自《聊齋志異·崔猛》﹝崔猛﹞喜雪不平,是以鄉人共服之。
4.出自《青春之歌》“五七”、“五九”、“五卅”、“九一八”、“一二八”的奇恥未雪,現在敵人又準備好一副新的鎖鏈套在我們的頭上。
14.
表白,表明。
1.出自《蕭驃騎讓太尉增封第三表》將陪云驂以北守,扈朝服以濟師。乃為少雪庸誠,微謝天眷耳。
2.出自《贈釋疏言還道林寺詩》序天子建號之初,雪釋氏之不可廢也,詔徐復之。
15.
光著(頭或腳)。參見“雪頂”、“雪足”。
1.出自《題四老廟》詩峨峨商嶺采芝人,雪頂霜髯虎豹茵。
2.出自《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雪頂之僧,指西土之未有。
3.出自《景德傳燈錄·大慧普覺禪師》偶見一僧,貌古神清,厖眉雪頂。
4.出自《送道光法師住持靈巖》詩雪足莫辭重趼往,東人香火有因緣。
16.
下雪。
1.出自《世說新語·文學》玄初并西夏,領荊江二州二府一國。于時始雪,五處俱賀。
2.出自《問劉十九》詩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17.
指古樂曲?!蛾柎喊籽?。亦泛指高雅的曲調或歌聲。參見“雪唱”。
1.出自《聞楊十二新拜省郎遙以詩賀》雪飄歌句高難和,鶴拂煙霄老慣飛。
2.出自《和人聽歌》聲和細管珠才轉,曲度沈煙雪更香。
18.
斥責,呵斥。
1.出自《唐國史補》初,馬司徒面雪李懷光。德宗正色曰:“唯卿不合雪人?!?/p>
2.出自《土地與農民》富農多獻地于王公,借莊田之名,以避賦役。管莊官及莊頭,假威以雪民。
19.
太平天囯較高級武官女兒的稱呼。
1.出自《太平天國·太平禮制(元年)》師帥女至兩司馬女皆稱雪。
1.舊法;古代刑法律令。
2.古代法度規范。
3.傳統的法術或方法。
①古代的風俗習慣,多指質仆的生活作風~猶存。②古體詩。
1.歷史年代久遠的佛像。
2.佛教語。指過去的佛。
1.指六朝以前的賦體。相對后起的律賦而言。以兩漢賦家的作品為代表。如司馬相如《子虛賦》﹑張衡《兩京賦》等。
1.見"古冶子"。
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使人覺得詫異的;生疏罕見的脾氣~丨樣子~。
1.見"古怪"。
歷史悠久的國家。
1.昔日的遺恨。
1.先王,前代帝王。
1.指佛像。因佛為西域胡人,故稱。
作家〓南嘉禾人。當過農業工人、技術員。1975年任郴州地區歌舞團創作員◇任中國作協湖南分會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芙蓉鎮》、中篇小說《相思女子客店》、中短篇小說集《爬滿青藤的木屋》等。
1.年代久遠的繪畫。
流傳下來的古人的話。
1.見"古歡"。
1.亦稱"古皇氏"。
2.傳說中的有巢氏之號。
1.見"古皇"。
1.傳說中的神馬名。
1.古代貨幣。
2.古物。
古代的遺跡,多指古代留傳下來的建筑物名勝~。
印度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另有部分分布在巴基斯坦等國。約3980萬人(1985年)。講古吉拉特語。絕大多數信印度教,小部分信伊斯蘭教。實行種姓制度和種姓內婚。主要從事農業,部分從事工商業和金融業。
古書。
1.記載古事的書籍。
2.舊時留下的記號。
3.舊話;故事。
1.古樸醇美。
1.古代汗簡。
2.古樸簡練。
1.古樸雄健。
在山西省中部、汾河沿岸,太古嵐鐵路經此。1988年設市。人口1699萬(1995年)。有著名的古交煤礦,為中國重要的煉焦煤基地之一。
1.古人立身的節操。
1.古代和現今。
又名《談概》、《古今笑》。明代文言小說集。馮夢龍編。分迂腐、怪誕等三十六門。多取材正史,又夾雜稗官野史、筆記叢談。其中不少故事為后來三言”、二拍”所取材。
原名《古今圖書匯編》。類書名。清康熙年間陳夢雷等原輯,雍正年間蔣廷錫等奉雍正帝命重輯,并改現名。全書一萬卷,目錄四十卷,約一億六千萬字。分六編、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按匯考、總論、圖表、列傳、紀事等貫串中國歷代史料和有關人物。有1934年中華書局影印縮印本和1986年縮印本。
白話短篇小說集◇改名為《喻世明言》,與《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明代馮夢龍編著。四十篇。其中多數是經過編者潤色的宋元話本和明代文人的擬話本。所收作品對當時的社會,特別是市民的生活和價值觀念有較細致的描寫。
1.年代久遠的錦緞。
2.見"古錦囊"。
1.用年代久遠的錦緞制成的袋。
1.猶蒼勁。
1.古文經書。指用秦以前的文字寫的經籍。
2.指《舊約圣經》。即《舊約全書》。天主教稱耶穌以前的猶太教為古教,《舊約圣經》從古教繼承而來,故在中國的天主教稱《舊約圣經》為古經。
1.唐孟郊《列女操》"貞婦貴殉夫,舍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后因以"古井"比喻寂然不為外物所動之心。尤多用于守寡不嫁的婦女。
2.喻指富孀和有私蓄的妓女。
1.古時制作的銅鏡。
傳奇小說。唐代王度作。敘述作者從汾陰侯生處得一寶鏡。持鏡周游各地,除滅狐妖蛇精,又為民消災除疫◇其弟fde5(績)亦持此鏡出游,亦無不逢兇化吉◇鏡匣中發出悲鳴,古鏡亡去。文中透露出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對現實的感喟。行文有藻彩又不失之繁縟。
1.[英coca]即高根。常綠灌木。葉子互生,長橢圓形,花黃綠色,果實為核果。其葉可提制麻醉劑。
1.藥名。即可卡因。從古柯樹葉中提取的一種白色結晶狀粉末。有使血管收縮的作用,可以做局部麻醉藥。
1.指古碑或其拓本。
1.往昔的交通要道。
1.見"古剌水"。
1.象聲詞。旌旗飄動聲。
1.波斯語gul?b的音譯。一種由薔薇花蒸餾而成的香水。古代由伊朗﹑阿拉伯等地傳入中國。剌,也寫作"喇"。
自古以來。
經歷了久遠年代的~的風俗丨~的民族。
1.歷世久遠的錢幣。指漢代的五銖錢。
1.古代帝王祭祀﹑朝會時所奏音樂。也稱雅樂,以別于民間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