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鏥”。
2.
亦作“銹”。金屬表面所生的氧化物。鐵銹呈紅黃色,銅銹呈綠色。
1.出自《雜詩》誰謂蚊虻微,積銹能銷鐵。
2.出自《原野》有一些野草,并且堆著些生銹的鐵軌和枕木。
3.
亦作“銹”。生銹。
1.出自《桐譜·器用》沙木嚙釘,久而可脫;桐木則粘而不銹,久而益固。
2.出自《射烏樓紀事》詩聞道捷書朝夕達,寶刀銹盡未堪藏。
3.出自《死水·荒村》鐮刀讓它銹著快銹成了泥。
4.
亦作“銹”。亦形容發黃如銹。
1.出自《十洲春語·飲玉立詞龕醉歌贈潤卿》燕子已老桃花飛,看到菭根銹蒼雨。
5.
亦作“銹”。農作物生銹病。
1.出自《地板》沒秀穗的,跟抓地草銹成一片,活著的像馬鬃,死了的像魚刺,三畝地打了五斗。
6.
通“肅”。參見“鏽然”。肅然。
1.出自《墨子·非樂上》大人銹然奏而獨聽之。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墨子》銹,即肅之繁文……肅,靜也。言大人肅靜奏而獨聽之也。
1.經營某事所得的利益。
2.今多特指企業單位等的利潤。
1.擔負糧食。引申指攜帶糧食。
2.馀糧;糧食有馀。
1.謂帳外結馀。
1.馀錢。
2.賭賽中取勝一方得到錢財。
1.贏得;博取。
1.贏馀和短缺。
1.贏利收入。
1.盈馀和不足。
1.謂擔負輸送任務。
1.馀數。
1.進退。
2.長短。
3.過和不及。引申指人生遭遇之榮辱。
4.指財物之多少;有馀和不足。
5.指水的漲落。
1.纏著綁腿布。
1.贏馀;馀剩。
2.謂超過(原來的)長度。
1.充實和空虛。猶言虛實。
1.謂多馀財物的積蓄。
1.猶言贏縮﹐贏馀與不足。
1.豐盈;盈馀。
1.收支相抵后有馀的財物。
2.多馀;剩馀。
1.奔跑。
1.贏馀的資金。
1.猶海外。
1.亦作"瀛■"。
2.渤海。
1.唐太宗所設之文學館。引申為文人學士的進身之所。
1.宋恭帝降元封瀛國公,省稱"瀛國"。
1.大海。
1.即瀛洲。
1.猶世界。
1.即世界。地球海洋﹑陸地的總稱。
1.猶仙眷。舊時用為對別人家屬的敬稱。
1.瀛洲與閬苑。指神仙的住處。
1.水波浮動貌。
1.海岸。
1.即瀛洲。
2.臺名。在北京清故宮西苑太液池(即今中南海)中,也名南臺,趯臺。三面臨水,中有勤政涵光香扆三殿,康熙乾隆兩朝常作為夏日聽政之所。戊戌變法后,光緒帝被慈禧太后幽禁于此。
1.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言談。
1.猶海島。
1.神仙。對別人的敬稱。
1.瀛海,大海。
1.謂受到君主的遴選。
1.水廣貌。引申為地域廣大。
1.見"瀛洲"。
傳說中的仙山,在大海中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1.梨花的別名。
1.水流回旋。
1.謂攜箱負囊。
1.裹糧。出行時身帶口糧。
1.負笈佩劍。
1.籯﹑笥都是竹編的盛器。借指積蓄的錢財。
1.猶郢匠。
1.格調高雅的詩文。
1.猶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