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節肢動物,卵胎生。口部兩側有螯,胸腳四對,后腹狹長,末端有毒鉤,用來防敵和捕蟲。干制后可入藥。
1.
亦作“蠍”。
2.
節肢動物。也稱鉗蝎。下腮像螃蟹的螯,胸腳四對,后腹狹長,末端有毒鉤,用來御敵或捕食。可入藥。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二·蝎》。
1.出自《搜神記》乃握劍至昨夜應處,果得老蝎,大如琵琶,毒長數尺。
2.出自《北齊書·南陽王綽傳》﹝后主﹞問在州何者最樂。對曰:“多取蝎,將蛆混,看極樂。”
3.出自《早秋苦熱堆案相仍》詩常愁夜來皆是蝎,況乃秋后轉多蠅。
3.
見“蝎虎”。守宮;壁虎。
1.出自《蝎虎》詩黃雞啄蝎如啄黍,窗間守宮稱蝎虎。
4.
見“蝎虎”。方言。厲害。
1.出自《暴風驟雨》四回勞工,數牡丹江那一回蝎虎,二十天,二十宿,沒有睡覺,一天吃兩頓橡子面,吃了肚子脹,連餓帶凍,死的人老鼻子啦。
2.出自《野火春風斗古城》這幾天的情況可蝎虎啦,日本軍帶了全部偽治安軍去山地“討伐”。
5.
見“蝎蝎螫螫”。扭扭捏捏;膽小怕事。
1.出自《紅樓夢》﹝趙姨娘﹞忽然想到寶釵系王夫人的親戚,為何不到王夫人跟前賣個好兒呢?自己便蝎蝎螫螫的,拿著東西,走至王夫人房中。
2.出自《北線》媳婦紅著臉陪笑道:“我才見他蝎蝎螫螫的,還當他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
6.
見“蝎蝎螫螫”。謂在小事情上過分地表示關心、憐惜。
1.出自《紅樓夢》寶玉忙道:“這如何使得?才好了些,如何做得活!”晴雯道:“不用你蝎蝎螫螫的,我自知道。”
1.謂忘情而安靜。
1.兇橫粗野。
1.西南少數民族用以驅使牲畜的用具。
1.古代指我國南方從事海上貿易的船舶。包括外國商船。
1.猶蠻夷。僰﹐古西南夷名﹐今云南貴州尚有其種族。
1.蠻橫﹐不講道理。
1.猶言滿不在乎。不放在心上;不當一回事。
1.舊指南方少數民族所織的布。
1.古代果木名。
1.南方地區所產的茶葉。
1.不講道理地糾纏。
1.指南方少數民族的歌。
1.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貶稱。
1.即蠻荊。
1.《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蠻觸"為典﹐常以喻指為小事而爭斗者。
1.蠻舶。
1.藤床。藤產于南方﹐故稱。
1.指南方邊境。垂﹐通"陲"。
1.蒙騙花樣。
1.昏迷不省人事。
1.愚昧。亦用為謙詞。
1.凝不清。
2.糊里糊涂。
1.不明貌。
1.不明。
1.沒有。
1.蒙眬;迷糊。
1.迷迷糊糊。
1.形容頭腦昏亂,糊里糊涂。轉向,迷失方向。
1.即蒙汗藥。
1.因意外而發愣。
1.蠛蠓之類的小飛蟲。
1.即蠛蠓。
2.猶輕視﹐小看。
1.蠛蠓與蚊蚋。
1.蚊蚋的別名。
1.戰國時勇士。
1.東漢范滂,字孟博。曾以清詔使巡察冀州。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事見《后漢書·黨錮傳·范滂》◇因以"孟博登車"為有志治世之典。
即田文”。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貴族。門下有食客數千。曾為齊、秦、魏國之相。
1.即孟嘗。
1.春季的第一個月,農歷正月。
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根據豌豆雜交實驗的結果所提出的遺傳學定律。包括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前者指一對相對性狀分離后,在不同的個體中表現出來,在子二代中出現3∶1的比例◇者指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分離后,又隨機組合,在子二代出現9∶3∶3∶1的比例。
1.冬季的第一個月,農歷十月。
1.傳說中的船神。
1.孟公,陳遵的字,西漢杜陵人。《漢書·游俠傳·陳遵》"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嘗有部刺史奏事,過遵,值其方飲,刺史大窮,候遵沾醉時,突入見遵母,叩頭自白當對尚書有期會狀,母乃令從后合出去。"后遂以"孟公投轄"為喜酒好客之典。
1.指孟光。
1.東漢隱士梁鴻之妻,字德曜。夫妻隱居于霸陵山中,以耕織為生◇至吳¤為傭工,每食時,光必舉案齊眉,以示敬愛。見《后漢書.逸民傳.梁鴻》◇作為古代賢妻的典型。
1.孟子與韓愈的并稱。
唐代詩人。字浩然,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鹿門山◇為荊州從事。是唐代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與王維齊名,并稱王孟”。有《春曉》、《過故人莊》等名篇。有《孟浩然集》。
1.諸侯之長。
1.傳說中的獸名。
1.傳說中的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