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脇”。亦作“脋”。
2.
身軀兩側自腋下至腰上的部分。亦指肋骨。
1.出自《儀禮·特牲饋食禮》長脅二骨短脅。
2.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
3.出自《莊子·秋水》蛇謂風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也。”
4.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雎,折脅折齒。
5.出自《齊民要術·羹臛法》用羊脅六斤,又肉四斤,水四斤,煮。出脅,切之。
6.出自《雜說》即有平脅曼膚,顏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則人,其心則禽獸。
7.出自《兒女英雄傳》背上斜背著一個黃布包袱,一頭搭在右肩上,那一頭兒卻向左肩脅下掏過來系在胸前。
8.出自《野草·過客》赤足著破鞋,脅下掛一個口袋。
3.
旁邊。
1.出自《水經注·渭水一》石長丈三尺,廣厚略等,著崖脅,去地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
2.出自《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人安若泰山,薊北斷右脅。
3.出自《東坡志林·雪堂問潘邠老》蘇子得廢園于東坡之脅,筑而垣之,作堂焉,號其正曰雪堂。
4.出自《和胡運干投贈》來從月脇天心外,墮在冰甌雪椀中。
5.出自《釋名?釋車》脅驅,在服馬外脅也。
4.
挾持。
1.出自《漢紀·高帝紀三》脅燕定齊,南擁楚人之兵數十萬之眾。
2.出自《陳省齋先生〈閑止書堂集鈔〉序》當耿逆構亂之始,先生自經不死,披緇不免,脅刃相見,抗言求死又不得。
5.
逼迫,威嚇。
1.出自《書·泰誓中》朋家作仇,脅權相滅。
2.出自《荀子·富國》彊脅弱也,智懼愚也。
3.出自《淮南子·本經訓》性命之情,淫而相脅。
4.出自《淮南子·本經訓》明于性者,天地不能脅也。
5.出自《后漢書·許劭傳》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
6.出自《新唐書·楊行密傳》全忠脅帝東遷。
7.出自《珠江奇遇記》恐琴戀叔情,隨叔逃,又懼叔以勢脇。
8.出自《老殘游記》及至各縣捕快捉來的強盜,不是老實鄉民,就是被強盜脅了去看守騾馬的人。
6.
通“翕”。收縮。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中》動靜辟脅,萬物生焉。
2.出自《漢書·吳王劉濞傳》脅肩絫足。
3.出自《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翡翠脅翼而來萃兮,鸞鳳翔而北南。
7.
通“拹(搚)”。折;拉。
1.出自《管子·大匡》使公子彭生乘魯侯,脅之,公薨于車。
2.出自《水經注·渭水三》呂后祓除于霸上,還見倉狗,戟脅于斯道也。
8.
姓。晉有脅施。見《金石萃編》卷九《晉皇帝三臨辟雍盛德頌碑》題名。
1.老成博學之士。
1.前世;前生。
1.同"宿水餐風"。
1.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1.同"宿水餐風"。
1.長久未決的訴訟案件。
1.往常,平素,一向。
2.謂德高望重者。
1.謂連住兩夜。
1.猶守歲。
1.住宿過夜的處所。
1.舊謂官員外出時寄宿神廟,設座理事。
1.雜草名。今稱谷莠子。莖葉類谷,而秕稃外多毛。又名狼尾草。
1.我國古代用灌鋼技術制造的刀。因經數宿乃成,故名。
1.帝王的軍隊。
2.星名。
1.尚書臺。
1.指天賦的品質﹑格調等。
1.謂遠隔兩地﹐各在一方。語出漢蘇武《詩》之四"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
1.星名。即氐宿。東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
2.自然之稟賦﹑根性。
3.星相術士謂人之足后跟。
1.天的職任。古以為王者法天而建官﹐代天行職事。
2.天然形成的工巧。與"人工"相對。
中國明代科學技術名著。宋應星著。十八卷,分三編。詳盡記錄了明代中期到末年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技術狀況,并附有大量生動翔實的插圖。上編包括谷類和棉麻栽培,養蠶,繅絲,染料,食品加工,制鹽,制糖等;中編包括制造磚瓦、陶瓷、鋼鐵器具,建造舟車,采煉石灰、煤炭、燔石、硫黃,榨油,制燭,造紙等;下編包括五金開采及冶煉,兵器、火藥、朱墨、顏料、曲藥的制造,珠玉采琢等。
1.謂天的職司由人代替執行。語出《書.皋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1.星名。又稱弧矢。
2.虹的別稱。以其彎曲如弓﹐故名。
1.天。以天擬人﹐故稱。
1.形容極公平合理。引申為理所當然。
1.喻云。
1.稱下雪。
1.原為古代西北各族對唐公主之稱﹐后回鶻等族亦以之稱可汗之妻。
1.謂天的職任。
2.天的功績。
3.古以帝王為天子﹐因用以稱頌帝王的功業。
4.自然的功績。
5.指天時的作用。 6.謂自然形成的工巧。
1.指天帝﹑神仙居住的宮殿;天上的宮廷。
2.比喻絕佳的生活環境。
3.星垣。
1.屋面和屋面接連處或屋面和高墻接連處用以引泄雨水的溝槽。
1.傳說中獸名。
2.星名。
1.天然構成。
1.星相家謂天庭多奇骨者﹐人物杰出。多指人的氣度﹑格調而言。
2.稱美詩文風骨。
3.指駿馬的軀干。
1.天神所擊之鼓。傳說云天鼓震則有雷聲。
2.道家的一種法術。中央牙齒上下相叩。
3.星名。
1.謂形勢天然險固。
1.云氣的不正常變化。古人據以測吉兇。
1.猶天門。
2.指地勢險要的關隘。
3.指宮廷。
4.星名。稱角星。
5.星名。北辰。 6.星名。稱春三月的斗星。 7.星名。稱冬月的奎星。
1.官名。《周禮》分設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總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為天官﹐旋復舊◇世亦稱吏部為天官。
2.借指吏部尚書。
3.泛指百官。
4.指官職。
5.天文;天象。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為天官﹑地官﹑水官。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 8.指耳﹑目﹑口﹑鼻﹑形體等感覺器官。
1.俗謂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賜福于人。
2.舊日戲曲舞臺有演天官賜福以徼吉利者。亦泛指上天賜福。
1.猶言寶冠。帝王所戴冠冕的美稱。
1.猶言天壤之別﹐比喻兩者差別極大。
1.自然的智慧之光。
2.日光;天空的光輝。
3.指白晝。
4.喻君主。
5.猶天色。 6.晨光。 7.謂天亮。 8.謂天氣。
1.指內宮。
1.猶天道。
1.即元陰﹐腎精。促進生殖功能的一種物質。癸﹐五行中屬陰水。
2.專指女子月經。
1.天和鬼。
1.日﹐太陽。
1.指皇室的高貴地位。
1.宗教家謂神所統治﹑人死魂歸的歡樂國土。常用以比喻理想的世界。
2.特指基督教所稱的"上帝之國"。一般指以上帝為中心﹐眾得救靈魂安居之所。有時又指天堂﹐謂上帝的在天居所。
3.太平天國的省稱。
1.喻浩渺的天空。
2.形容相距極遠。
3.星名。在牽牛星南坎星間。不在二十八宿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