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夜。
2.
名詞
(Xiāo)姓。
3.
形容詞
〈書〉小。
1.
夜。
1.出自《詩·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绹。
2.出自《西征賦》夕獲歸於都外,宵未中而難作。
3.出自《江漢答孟郊》詩終宵處幽室,華燭光爛爛。
4.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記得昨宵踏歌處,有人連臂唱刀镮。
5.出自《創業史》蛤蟆灘的冬夜,近來總要到后半宵,才沒人聲和燈光了。
2.
小。參見“宵雅”。
1.出自《禮記·學記》《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2.出自《題寒瓊水榭談詩圖》詩萬變坐淪《宵雅》意,千春將付掉頭吟。
3.
通“綃”。絲織品的一種。參見“宵衣”。
1.出自《儀禮·士昏禮》姆??笄宵衣在其右。
2.出自《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笄宵衣,立于房中,南面。
3.出自《與清河宋觀察論繼嗣正名書》新婦??笄宵衣,執醬而饋,蓋生而學之,故嫁女者,動以尊章具慶為榮。
1.猶酒量。
2.酒后的性情。
1.泛指美酒。
1.謂酒后胡言亂語。
1.酒席。
1.酒后的容顏。
1.亦作"酒燕"。
2.酒席。
1.酒后臉上泛出的紅艷之色。
1.見"酒宴"。
1.亦作"酒肴"。亦作"酒殽"。
2.酒與菜肴。
1.見"酒肴"。
〈方〉酒窩。
1.以鐫鏤金銀為飾的酒盞。
2.酒跡漬染之衣。
1.酒面上的浮沫。
1.指飲酒時安閑自在的情態。
1.謂因不得志而寄情于酒。亦指這樣的人。
1.猶酒瓶。
1.猶酒瓶。
1.指酒面的浮光或酒中的倒影。
1.對嗜酒文人的戲稱。
1.酒伴。
1.謂酒量大小,不以身材大小為準。
1.見"酒有別腸"。
1.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1.酒杯。
1.酒家老婦。
1.見"酒椀"。
1.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
1.見"酒暈妝"。
1.唐代婦女的一種面妝。
1.酒后的風韻。
1.諺語。謂不因喝酒而糊涂誤事。
1.見"酒在肚里,事在心頭"。
1.見"酒在肚里,事在心頭"。
造酒剩下的渣滓。
1.慢性皮膚病。發生在顏面中部,尤以鼻部為甚。鼻子尖出現鮮紅色斑點,逐漸變成暗紅色,病期長久,鼻部結締組織增長,皮脂腺擴大,成小硬結,能擠出皮脂分泌物。亦指患此疾的鼻子。
1.見"酒頭"。
1.即酒壚。
1.《晉書.畢卓傳》"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后遂用以為嗜酒之典。
1.即酒糟鼻。
1.因賒飲所負的債。
1.亦作"酒瑆"。亦作"酒醆"。
2.小酒杯。
1.見"酒盞"。
1.與人角飲,較酒量大小。
1.《周禮》官名,掌有關酒的政令,為酒官之長?!吨芏Y.天官.酒正》"﹝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鄭玄注"酒正,酒官之長。"后用以稱朝廷的酒官。
1.有關酒的釀造﹑買賣及稅收等方面的政令。
2.酒令。
1.亦作"酒巵"。
2.盛酒的器皿。
1.見"酒卮"。
1.酒錢。直,通"值"。
1.即酒簾。
1.酒和肉。亦泛指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