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宮室高貌。
1.出自《游朝陽巖遂登西亭》詩西亭構其巔,反宇臨呀庨。
2.
深空貌。參見“庨窌”。
1.出自《文選·馬融〈長笛賦〉》庨窌巧老,港洞坑谷。
2.出自《讀書雜志余編下》庨窖與窯寥同。窯、洼二字,草書相似,故窯字訛而為“洼”。
3.
高峻深邃貌。參見“庨豁”。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枍詣承光,睽罛庨豁。
2.出自《處州照水堂記》遂構廣廈,且以照水題之,庨豁虛明,坐視千里,雖甚盛暑,灑然如秋。
4.
開闊豁達貌。參見“庨豁”。
1.出自《送文暢師北游》詩下開迷惑胸,庨豁斸株橛。
1.剃工。即今之理發師。
1.剃去頭發,染成緇衣。指出家為僧。
1.指支撐魚鰭薄膜的棘刺狀硬骨。
1.鰭棘。
1.適應水棲生活的食肉哺乳動物。體呈紡錘形,四肢變為鰭狀﹐適于游泳。多生活在海洋中。油脂和皮肉均可利用,經濟價值大。主要種類如海狗﹑海豹和海象等。
1.見"麒麟閣"。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形狀像鹿,頭上有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尾。古人以為仁獸﹑瑞獸,拿它象征祥瑞。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
3.見"麒麟閣"。
4.見"麒麟殿"。
1.即麟角筆。
1.指穎異的幼兒。
1.漢代宮殿名。
1.麒麟相斗。
2.比喻群雄紛爭。
1.指穎異的小孩子。
1.漢代閣名。在未央宮中『宣帝時曾圖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閣上,以表揚其功績。封建時代多以畫像于"麒麟閣"表示卓越功勛和最高的榮譽。
1.收藏韓麒麟碑文的枕函。
1.麒麟閣上的功臣畫像。
1.稱有高尚道德的人。
2.仙人名。
1.舊時官署暖閣后的一道門。上繪藍色麒麟,口吐紅色火焰,門上并照例貼有紅紙寫的"指日高升"四個大字。
1.繡有麒麟的官服。
1.指英雄好漢。
1.書體名。相傳為孔子弟子作。
1.麒麟閣上的畫像。舊時作為給功臣﹑賢才的最高榮譽。
1.唐朝人稱演戲時裝假麒麟的驢子叫麒麟楦。比喻虛有其表沒有真才的人物。
1.指有穎異天資的人。
1.見"麒麟冢"。
1.即齊衰。舊時喪服名,五服之一,次于斬衰。
1.以麡狼角做的坐床◇亦泛指坐床。
1.獸名。
1.乞求哀憫﹑饒恕。
1.因病請求辭職。
1.亦作"乞臧"。
2.復姓。唐有乞藏遮遮。見《新唐書.韋皋傳》。《新唐書.吐番傳》作乞臧遮遮。
1.象聲詞。
1.形容眉頭緊皺。
1.宋時,高級官員老病不宜任事者,請求賜予"奉祠"之職,以享受其俸祿。
2.指自請退職。
1.唐時成都人對求官職的人的稱呼。
1.象聲詞。
1.求討;求借。
1.求買糧食。
1.形容雜亂的樣子。
1.奪取;索取。
1.乞求施恩。
1.行乞的人。
2.求子。
1.諷刺官職提升得快。
1.《孟子.離婁下》"﹝齊人﹞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謂向祭墓者乞求所馀酒肉◇以"乞墦"指乞求施舍。
1.討飯。
1.復姓。北魏有乞佛成龍。見《魏書》。
1.復姓。晉有乞伏國仁。見《晉書》。
1.寒酸相。
1.亦作"乞丐"。
2.見"乞丐"。
1.請求;求討。
1.請求辭職回鄉。
2.請求交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