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落下去的一邊(跟“東”相對)。
2.
名詞
事物的樣式或方法屬于西方(多指歐、美兩洲)的。
3.
名詞
指西方極樂世界;陰間。
4.
名詞
(Xī)姓。
1.
“卥”的今字。
2.
方位詞。日落的方向,西方。
1.出自《詩·大雅·桑柔》自西徂東,靡所定處。
2.出自《史記·歷書》日歸於西,起明於東;月歸於東,起明於西。
3.出自《聞梨花發贈劉師命詩》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將君去醉如何?
3.
往西走;向西去。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
2.出自《漢書·張良傳》且布聞之,鼓行而西耳。
3.出自《金瓶梅詞話》睜開眼,醒來看,見日色已西。
4.
副詞。向西;往西。
1.出自《左傳·僖公十七年》及子圉西質,妾為宦女焉。
2.出自《史記·留侯世家》〔良〕與韓王將千余人西略韓地。
3.出自《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5.
指西方國家。春秋時晉指秦。
1.出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6.
指西天。信奉佛教凈土宗者,指《阿彌陀經》所說西方極樂世界。
1.出自如:歸西。
7.
古縣名。故址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
1.出自《史記·封禪書》西亦有數十祠。
8.
姓。明有西鳴岐。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西氏,姓苑云:西門豹之后,改為西。
9.
“棲”的古字。鳥類止息。
1.出自《敦煌曲子詞·西江月》棹頭驚起亂西禽,女伴各歸南浦。
10.
謂人游息。參見“西遲”。
1.出自《漢嚴發碑》西遲衡門。
11.
宋代指西夏。參見“西人”。近代指歐美各國。參見“西人”。
1.出自《與趙禼龍圖書》如西人有文字,詞理恭順,即與收接聞奏。
2.出自?《宋史·蘇轍傳》夏兵十萬壓熙河境上,不於他處,專於所爭處殺人、掘崖巉,此意可見。此非西人之罪,皆朝廷不直之故。
3.出自《應詔陳言疏》今則西人於數萬里重洋之外,飆至中華,聯翩而通商者不下數十國。
4.出自《清史稿·時憲志一》萬歷末,徐光啟、李之藻等譯西人之書為新法,推交食、凌犯皆密合。
5.出自《光明在我們的前面》有一塊墻似的木牌上,寫著抗議的十三條件……九:華人在工部局投票權,與西人一律平等。
1.遵循禮法。
1.亦作"率勵"。
2.率領督促。
3.激勵,勉勵。
1.見"率厲"。
1.搜刮聚斂。
1.正直。
1.帶領。
2.猶領屬。
1.簡陋。
1.遵循禮法。履,禮。
1.猶言不及時。
猶暮齡。晚年暮齒已臨,力不從心。
1.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時而事秦,時而事楚◇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復無常或主意不定。
2.比喻事物的歸屬變換不定。
將要結束時的春天,指夏歷三月前后暮春三月。
1.早晨舂米晩上燒火煮飯,形容生活清苦。
1.形容愛情不專一。
1.指年老。
1.冬末。農歷十二月。
1.老年的白發。
1.指夜晚的時間。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
1.謂年老糊涂。
1.鼓樓晩間報時的鼓聲。
1.見"暮鼓晨鐘"。
1.黃昏的日影。指落日。
1.虢和虞都是春秋時的小國。晉國假道于虞以滅虢,歸而又滅虞。見《左傳.僖公五年》◇以"暮虢朝虞"比喻覆滅變遷之迅速。
1.落日的馀輝。
1.一年將盡之時。
1.日暮的號角聲。
1.指重陽節。
2.農歷十二月。
3.晩年。
1.傍晚的木槿花。木槿花朝開夕凋,故以"暮槿"比喻衰亡的事物。
1.傍晚的景象。
2.指夕陽。景,日光。
3.比喻垂老之年。
1.猶言夕陽殘照。比喻年老體衰,臨近死亡。
1.晩年的境況。
1.指年老。
1.謂早晩禮佛參禪。
1.晩年。
1.晩年所生的子女。鷚,小雞。
1.古以十二律與十二月相應,暮律謂一年之末,多指冬季。
1.猶末世。謂一代將終之時。
1.每天傍晚。
1.晩年;老年。
不振作、不求進取的精神狀態暮氣沉沉|他朝氣蓬勃,一掃往日的暮氣。
1.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氣。
1.日暮的歸鳥。古代詩文常用以抒發懷舊思鄉的情懷。
1.晩年的情懷。
1.寺院傍晚擊磬之聲。
1.黃昏過去,清晨又到來。謂歲月流逝。
1.即暮秋。商音屬秋。
1.方言。父親死后才出生的子女;遺腹子。
1.謂晩近之世。
1.猶衰老。
1.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