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蟲名。即牛虻。參見“牛螉”。
1.出自《說文·蟲部》螉,蟲在牛馬皮者。
2.
見“蠮螉”。土蜂。又稱細腰蜂。
1.出自《方言》蜂,燕趙之間謂之蠓螉,其小者謂之蠮螉。
2.出自《酉陽雜俎·蟲篇》蠮螉,成式書齋多此蟲,蓋好窠于書卷也,或在筆管中,祝聲可聽。
3.出自《凌方眉畫茄為東園破笑》詩坐寂園荽撒一回,蠮螉蟻子見根荄。
3.
見“蠮螉”。見“蠮螉塞”。居庸關的別名。又名軍都關。在今北京市昌平區西北。關上筑土室以候望,如蠮螉之掇土為房,故名。
1.出自《晉書·慕容皝載記》〔慕容皝〕于是率騎二萬出蠮螉塞,長驅至于薊城,進渡武遂津、入于高陽,所過焚燒積聚、掠徙幽冀三萬余戶。
2.出自《搗衣詩》蠮螉塞邊絕候雁,鴛鴦樓上望天狼。
3.出自《〈瑟榭叢談〉自序》逾蠮螉者,咸悄然有吾土之思、窮塞之感焉。
①親近信任素常又殷勤,一應大小事情無不伺候得妥貼,深得主子親信。②親近信任的人你道他是誰?原是知府老爺的親信,從云南老家帶了來的,是老爺跟前第一等得力用得著的。
1.亦作"親幸"。寵幸。
2.指受到帝王寵愛的人。
3.帝王親自臨幸。
1.姻親。
1.謂用自己的眼睛看。
1.親信顯要。亦謂居親信顯要之位。
1.親近干謁。
2.古禮。謂帝王親自謁陵。
1.親近而依附。
2.親信而倚重。
1.親戚的情誼。
1.猶至親。
1.亦作"親媋"。
2.由婚姻關系結成的親屬。
1.古代婚禮"六禮"之一。夫婿親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巹之禮。
1.重視實用;實地使用。
2.親信重用。
1.亦作"親游"。
2.猶親友。
1.親戚朋友。
2.親密的朋友。
3.親熱友愛。
1.舊時奉親乘坐的板輿。典出晉潘岳《閑居賦》"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后以"親輿"借指居官迎養其親或致仕奉親歸田。
1.親近交好。
1.指皇帝的恩遇。
1.親近而稱譽。語本《老子》"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
2.慈愛的心和美好的名聲。
1.親自參與。
1.猶親族。
1.亦作"親札"。
2.親手寫下的書信。
1.面晤。
2.書信用語。謂親自開拆。
1.親屬。
1.謂帝王親自出征。
幼年繼位的帝王成年后親自執政兩宮皇太后歸政,穆宗行親政典禮|皇帝年在襁褓,未任親政。
1.亦作"親枝"。
2.親族中的支裔。
1.見"親支"。
1.親戚朋友。
2.謂通過實踐而認識。
1.謂用手指指點點。
1.謂親受教育熏陶。
1.按親戚親疏血統遠近所定的順序。
1.親身了解,直接知道。
2.接近有知識的人。
1.愛護民眾。
1.親近器重,亦指親近器重的人。
因婚姻、血緣或收養而產生的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包括夫妻、血親、姻親。其中,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稱為近親屬。
1.親生子女。
2.偏指親生兒子。
3.指父母與子女。
1.自己親身。
1.指家屬及同宗族的人。
1.接吻。
1.親近敬重。
2.指父母尊長。
1.損害敗壞。
1.侵犯,侵凌。
1.侵犯暴掠。
2.侵凌。
1.亦作"侵逼"。
2.侵犯逼迫。
1.見"侵偪"。
1.侵犯遮蔽;侵害欺蒙。
1.侵占兼并。
1.侵害盤剝。
1.侵逼。
2.謂交迭。
1.侵害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