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親戚朋友。
2.親密的朋友。
3.親熱友愛。
1.泛指三公九卿之位。
1.指天街。因其兩旁綠槐成行,故稱。
1.即槐耳。參見"槐?"。
1.指唐李公佐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中的槐安國南柯郡。
1.長安夜月。槐里,古代長安里巷名。
1.謂盤曲如龍的老槐枝柯。
1.指京城槐蔭大道。
1.見"槐安夢"。
1.兩旁植有槐樹的街道。
1.同"槐安夢"。
1.指三公九卿。
1.指朝廷。衢,衢室,皇帝聽政之所。
1.指槐安國。
1.槐花。
1.青槐成陰的景色。
1.三公九卿的官署。
1.槐樹的果實。可入中藥。
1.漢代長安讀書人聚會﹑貿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借指學宮,學舍。據《三輔黃圖》載"倉之北,為槐市,列槐樹數百行為隊,無墻屋,諸生朔望會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貨物及經傳書記﹑笙磬樂器相與買賣。"
1.三公的印綬。綬,印紐絲帶。借指印。
1.以槐木取火之器。
1.槐樹的莢果。因其呈穗狀,故稱。
1.指三槐堂。
1.見"槐葉冷淘"。
1.唐宋時學士院中的廳名。
1.種植槐樹的庭院。
2.三公之位。亦指三公。
1.有聲譽的公卿。
1.謂三公之位。
1.形容枝葉茂密如篷帳的大槐。
1.指夏季。槐樹開花在夏季,故稱。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桓玄敗后,殷仲文還為大司馬咨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與眾在聽,視槐良久,嘆曰'槐樹婆娑,無復生意!'……忽作東陽太守,意甚不平。"劉孝標注引《晉安帝紀》"仲文后為東陽,愈憤怨,乃與桓胤謀反,遂伏誅。"后因以"槐痚"為典,謂人應不以遲暮而變節。痚,同"疏"。
1.指排列成行的槐樹。
1.指夏季。因槐樹于夏季開花,故稱。
1.猶槐鼎。鉉,舉鼎之具。
1.巢菜。草本植物。嫩莖和葉可作蔬菜,種子可食。
1.即槐葉冷淘。
1.指古代長安天街兩旁排列成行的槐樹。
1.指枝葉茂密的槐樹。
1.槐樹花蕾。五月槐蕾初生,如人睡眼初展,故稱。
1.一種涼食。以面與槐葉水等調和,切成餅﹑條﹑絲等形狀,煮熟,用涼水汀過后食用。唐杜甫有《槐葉冷淘》詩,仇兆鰲注引朱鶴齡曰"以槐葉汁和面為冷淘。"宋蘇軾有《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史君食槐葉冷淘》詩。亦省作"槐淘"。
1.宮庭。
1.謂榮華富貴無常。
1.槐木的癭瘤。
1.槐樹和榆樹。
2.古人鉆木取火,四季所用木材不同,春用榆,冬用槐,因以之比喻時序。
1.喻指朝廷高官。
1.猶宰輔。
1.槐樹結的莢果或種子。
1.方言。踝骨。
1.踝骨與脛骨。
1.裸體。踝,用同"裸"。
1.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