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親屬。
1.即臺燈。
1.即桌布。
1.比喻公開的或應酬性的場合。
1.擺在桌上作為裝飾的小屏風。
1.即桌幃。
1.用以墊平桌案腳的片狀物。
1.亦稱"桌帷"。亦稱"桌圍"。
2.圍在桌子邊的裝飾物,多以布或綢緞做成。
1.見"桌幃"。
1.猶席次,坐位。
1.泛指一般的家具。
1.鋪在桌面上以起保護﹑裝飾作用的氈子。
1.上有平面,下有支柱,面上用以放東西或供做事情用的器物,一般用為家具。
1.修飾,潤色。
1.木杖。
1.古代一種刑罰。墨刑于額。
2.地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南。《莊子.盜跖》"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成玄英疏"涿鹿﹐地名﹐今幽州涿鹿郡是也。"清唐孫華《夏日園居雜詠》之九"戰壘荒涼余涿鹿﹐邊關容易賣盧龍。"一說﹐山名。
1.精工雕刻。涿,通"琢"。
1.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車車爾勒格南部。
1.古時城門上嵌裝的尖圓形木橛。
在河北省中部,鄰接北京市,在京廣鐵路線上。1986年設市。人口1079萬(1995年)。手工藝品以金絲掛毯著名。為河北中部新興城市之一。古跡有永濟橋、智度寺塔、云居寺塔。
1.梁上短柱。
1.佩玉貌。
1.獨木小橋。
1.流星。
1.中醫療法之一。燃燒艾絨熏灸人體一定的穴位。
1.謂佛教徒燃艾或線香燒炙頭頂背脊。
1.燒炙手臂,剃去頭發。佛教徒表示自我懺悔的一種方式。
1.灸療。
1.謂因燒焦而脫落。
1.光輝燦爛。
1.焦急悲痛。
1.焦慮貌。
1.烘烤大地。
1.明亮貌。
1.焚燒。
1.古代燒灸甲骨以占卜吉兇。
1.謂燃骸骨以炊爨。
1.照耀。
1.燃火。
1.焦急。
1.猶洞察,看清楚。
2.明白透徹的見解。
1.同"真知灼見"。
2.正確透徹的見解。
1.燃燒已經枯焦之物。
1.洞鑒。
1.明顯的證據。
1.烘炙。
1.燒裂。
1.燒灼至于糜爛。
2.光燦。
1.專主京城以外的權事。顓,通"專"。
1.專利。獨自享有的利益。顓,通"專"。
1.獨自享受美名。顓,通"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