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不遵照;不依從。
2.
動詞
不見面,離別。
1.
離開;離別。
1.出自《詩·邶風·谷風》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2.出自《宿南州浦》詩違鄉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3.出自《送侯君美歸云中》詩暫時相見又相違,留滯天涯更易悲。
4.出自《大林和小林》王子殿下,久違久違,貴體怎么樣?
2.
相距;距離。
1.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七年》乃救鄭。及留舒,違谷七里,谷人不知。
2.出自《古樟記》樟樹灘違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樹,故以名灘。
3.出自《聊齋志異·申氏》日暮,抵鄰村,違村里許伏焉。
3.
違背;違反。
1.出自《書·君陳》違上所命,從厥攸好。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3.出自《元和圣德詩》天錫皇帝,為主天下。并包畜養,無異細巨。億載萬年,敢有違者?
4.出自《新華月報》母親的命令又不能違。
4.
避開。
1.出自《書·大甲中》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2.出自《后漢書·西南夷傳·冉駹》夷人冬則避寒,入蜀為傭,夏則違暑,反其聚邑。
3.出自《贈路舍人澤溥》詩秋雁違朔風,來集三江裔。
5.
出走;逃亡。
1.出自《左傳·哀公八年》君子違,不適讎國。
2.出自《后漢書·臧洪傳》是以鑒戒前人,守死窮城,亦以君子之違,不適敵國故也。
6.
遠。
1.出自《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2.出自《國語·魯語上》今命臣更次於外,為有司之班命事也。無乃違乎?
3.出自《后漢書·逸民傳贊》道就虛全,事違塵枉。
7.
差異;不一致。
1.出自《越絕書·篇敘外傳記》子胥死,范蠡去,二人行違,皆稱賢何?
2.出自《文選·陸機〈贈馮文羆遷斥丘令詩〉》否泰茍殊,窮達有違。
3.出自《水經注·河水一》水陸路殊,徑復不同,淺見未聞,非所詳究,不能不聊述聞見,以志差違也。
8.
過失;錯誤。
1.出自《后漢書·朱佑景王杜等傳論》故光武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
2.出自《朝議大夫蔣公墓志銘》使溯源陷失者稽其違,沿流費耗者訂其失。
9.
邪行;不正。
1.出自《左傳·桓公二年》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
2.出自《國語·周語上》今虢公動匱百姓以逞其違,離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難乎!
3.出自《太玄·禮》懷其違,折其匕,過喪錫九矢。
10.
改變。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慘則尠於歡,勞則褊於惠,能違之者寡矣。
2.出自《后漢書·儒林傳論》故人識君臣父子之綱,家知違邪歸正之路。
11.
恨;怨恨。參見“違怨”。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懲違改忿兮,抑心而自強。
2.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豈余身之足殉兮,違世業之可懷。
12.
不如意;不順心。
1.出自《春雨》詩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2.出自《板子磯》詩將軍功可建,司馬事多違。
13.
嘆詞。詠嘆之聲。
1.出自《國語·晉語三》威兮懷兮,各聚爾有,以待所歸兮。猗兮違兮,心之哀兮。
2.出自《國故論衡·辨詩》威、懷、猗、違,皆曲折詠嘆之詞,舊讀以為有實義者,非也。
14.
通“韙”。是。
1.出自《管子·水地》是以水者萬物之準也,諸生之淡也,違非得失之質也。
2.出自《諸子平議·管子四》違當讀作韙。隱十一年《左傳》:“犯五不韙。”
1.猶迷路。
1.迷糊困倦。
1.一種形狀似蕨的草。嫩葉可食。
1.昏君。
1.布滿天空。迷,通"彌"。
1.霧的別名。
1.猶迷亂。
1.猶迷香洞。
凝不清撲朔迷離|迷離恍惚。
1.見"迷離惝恍"。
1.見"迷離惝恍"。
1.語本《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因以"迷離撲朔"形容事物錯綜復雜,難于分辨。
1.盲目信仰舊禮制。
1.迷迷糊糊。
過分喜愛,難以舍棄迷戀音樂|想起了青紗帳,我怎能不迷戀甘蔗林的風光!
1.迷迷糊糊。
1.見"迷飉沒騰"。
1.同"迷留沒亂"。
1.猶遺留。
1.形容心緒煩躁,精神恍惚。
1.同"迷留沒亂"。
1.同"迷留沒亂"。
1.同"迷留沒亂"。
1.隋煬帝所建樓名。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郊。
2.指妓院。
1.方言。霧。
1.迷失道路。
2.比喻失去正確的方向。
3.比喻錯誤的道路。
4.滿路。
5.方言。指霧。 6.內耳的一部分。分為骨迷路和膜迷路。
1.茫茫一片,看不分明。
2.布滿;充滿。
1.見"迷茫"。
1.蠻人的村莊。亦泛指荒村。
1.南方少數民族名。多船居﹐稱蜑戶﹐也稱蛋戶。
1.舊時對南方和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1.見"蠻夷邸"。
1.指南方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亦指這一地區的人。
1.唐代名歌舞伎◇亦泛指舞姬侍妾。
1.南方。
1.同"蠻煙瘴雨"。
1.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每方五百里分為一服﹐共分成九服。蠻服在衛服之外﹐夷服之內﹐為第六服。
2.泛稱遠離京城的邊遠地區。
1.舊指主管少數民族的官署。
1.硬干;胡作。
1.方言。養子。
1.南方少數民族之歌。
1.南方少數民族的歌聲和講話聲。
1.對南方少年的戲稱。
1.謂用暴力強迫的辦法。
1.古代指南方從事海上貿易的商賈。
1.南方一種大鼓。也叫蜀鼓。
1.粗野強悍。
1.指南方的水果。
1.舊時對西南方某些落后部族的蔑稱。
1.蠻橫剽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