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聚集;積聚;貯存。
2.
動詞
(軍隊)駐扎。
3.
動詞
堵塞;壅蔽。
4.
名詞
(~子、~兒)村莊。多用于地名。
1.
聚集;積聚。
1.出自《莊子·寓言》火與日,吾屯也。
2.出自《七啟》鳥集獸屯,然后會圍。
3.出自《新唐書·柳宗元傳》日霾曀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
4.出自《憐香伴·驚颶》陰云夾霧屯,濤響如雷震。
5.出自《寄小讀者·通訊三》山坳里人家的炊煙,濛濛的屯,在谷中,如同云起。
2.
堵塞。
1.出自《水經注·河水四》余以為鴻河巨瀆,故應不為細梗躓湍;長津碩浪,無宜以微物屯流。
2.出自《山神廟裴度還帶》屯的這路彌漫分不的個遠近高低。
3.出自《白毛女》大雪屯門十幾天,家里沒柴沒米,幾天都沒動鍋了。
3.
戍守;駐扎。
1.出自《左傳·哀公元年》夫屯晝夜九日,如子西之素。
2.出自《漢書·武帝紀》秋,匈奴盜邊。遣將軍韓安國屯漁陽。
3.出自《許國公神道碑銘》李師古作言起事,屯兵於曹。
4.出自《儒林外史》吩咐從人都下了馬,屯在外邊。
4.
戍所;防區。
1.出自《管子·輕重乙》請以令發師置屯籍農。
2.出自《后漢書·郭躬傳》彭在別屯而輒以法斬人,固奏彭專擅,請誅之。
3.出自《新唐書·裴耀卿傳》嘉運以新立功,日酣遨未赴屯。
4.出自《癸巳類稿·臺灣府屬渡口考》十二年,朱??又謀由海東蘇澳入,竊五圍南地御卻之,漸籌設屯。
5.
戍卒。
1.出自《史記·傅寬傳》一月,徙為代相國,將屯。
2.出自《鹽鐵論·結和》發屯乘城,挽輦而贍之。
6.
古時軍伍編制單位。
1.出自《東都賦》遂集乎中囿,陳師按屯,駢部曲,列校隊,勒三軍,誓將帥。
2.出自《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請益募人為十五屯,屯置百三十人,而種百頃。
3.出自《平江漢頌》戊子,上分舟師為十二屯,命達、遇春、永忠突入虜陣。
7.
指屯田。
1.出自《南史·顧覬之傳》時司徒竟陵王於宣城、臨成、定陵三縣界立屯,封山澤數百里,禁人樵采。
2.出自《圣武記》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鹵楯之具各數百萬,開屯五千頃。
8.
土阜。
1.出自《莊子·至樂》生於陵屯,則為陵舄。
9.
村莊。今多用于村莊名,如:皇姑屯、蘇家屯。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王因使人問之何里為之,訾其里正與伍老屯二甲。
2.出自《賀徐州張仆射白兔書》其始實得之符離安阜屯,屯之役夫,朝行遇之,迫之弗逸。
3.出自《紅樓夢》他就是我的過繼兄弟,本住在屯里,不慣見人。
10.
量詞。古時計棉的單位。
1.出自《通典·食貨六》綿則百八十五萬余屯。
2.出自《舊唐書·順宗紀》百歲已上,賜米五石,絹二匹,綿一屯。
3.出自《張君墓志銘》歲征綿六千屯。
11.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以名為氏》漢有太山太守屯莫。巴都有后蜀法部尚書屯度。望出巴郡。
1.傳說周武王出師遇雨,認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紂滅商,戰爭停息。事見漢劉向《說苑.權謀》◇遂以"洗兵"表示勝利結束戰爭。
2.謂出師遇雨。
1.洗擦兵器,喂養戰馬。指做好作戰準備。
1.洗凈剝除。
2.沖刷剝蝕。
3.謂脫去衣服。
1.涂改添補。
1.見"洗妝"。
1.比喻徹底清除。
2.比喻徹底改過。
1.舊稱"七夕"前后下的雨。一說專指農歷七月初六日下的雨。
也叫接風”。宴請遠道而來的人他剛從國外回來,晚上咱們打算為他洗塵。
1.屠城。大肆屠殺與搶掠,使城空如洗。
1.清除。
1.猶赴宴。
1.赦免。
1.亦作"洗蕩"。
2.滌除;去除。
3.掃蕩;搶光殺盡。
1.沖蕩;清洗。
2.除去(罪過﹑積習﹑恥辱等)。
具有去污能力的物質。主要是表面活性劑,能降低水的表面張力。具有潤濕、乳化、分散和發泡等作用,因而可洗凈皮膚、纖維、金屬等表面上所附著的污垢。如肥皂和各種合成洗滌劑。
1.舊俗,嬰兒出生后三日或滿月時替其洗身,稱"洗兒"。
2.把剛生下的嬰兒溺死。
1.舊俗,嬰兒生后三日或滿月時親朋會集慶賀,給嬰兒洗身,叫做"洗兒會"。
1.洗兒時,親朋賜贈給嬰兒的錢。
①表示不愿聽到?!陡呤總鳌ぴS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雹谛稳莨Ь础⒓毿牡芈犎缃窦氄f一番,待小生洗耳聽者。
形容態度恭敬地傾聽別人講話您說吧,我們洗耳恭聽。
1.見"洗耳恭聽"。
1.指許由。
1.猶言開脫辯解。
1.清除。
2.指采伐林木時把大小樹木一律伐掉。
1.洗滌拂拭。指滌除垢辱。
1.古代沐浴齋戒以除災求福的祭祀活動。
1.涂改。
1.洗滌。比喻改正過失。
1.除去。
1.比喻過分挑剔別人的錯誤。語本《后漢書.趙壹傳》"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褊。"
1.見"洗垢求瘢"。
1.見"洗垢求瘢"。
1.舊葬俗,死者葬后二三年,開棺洗骨,貯瓦瓶內再埋。
1.洗手洗臉。
1.清理審核。
1.月經的諱稱。
1.亦作"洗澣"。
2.洗滌。
1.見"洗浣"。
1.洗凈甲兵,以便收藏。謂停止戰事。
1.洗滌,清除。
1.亦作"洗糨"。
2.指洗衣服與漿衣服。
1.見"洗漿"。
1.謂居于水濱,舟行極便。語出《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又勸權夾水口立塢"裴松之注引晉張勃《吳錄》"﹝孫權﹞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
1.把街市上的百姓殺絕,財物搶光。
搶光一個地方或一戶人家的財物洗劫一空|匪徒洗劫了村莊。
1.猶言審查了結。
1.把脖子洗凈﹐伸到刀下受斬。比喻等待滅亡。
1.磨鏡。古代銅鏡,須常磨才能光亮。
1.用心琢磨使詞句簡潔精美。
①基督教入教儀式。行禮時,主禮者口誦經文,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額上,或將受洗人的身體浸在水中,表示洗凈原有的罪惡。②比喻斗爭中的磨練和考驗經歷過戰火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