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的最前部分。長著口、鼻、眼等器官。
1.出自《左傳·襄公十九年》荀偃癉疽,生瘍於頭。
2.出自《對傅奕廢佛僧事》大庭氏人身牛頭,女媧氏亦蛇身人頭。
3.出自《電影戲劇表演術》它們能使得演員的頭抬起、低下、傾側、垂倒、伸前、縮后、別轉或旋動。
2.
指物體最前面的部分。
1.出自《采桑子》詞叢頭鞋子紅編細。裙窣金絲,無事顰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2.出自《驚鳧》詩盡背船頭去,卻從船尾落。
3.出自《原野》序幕媽,您聽,火車頭來了。
3.
指頭發。
1.出自《莊子·說劍》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瞋目而語難。
2.出自《春題華陽觀》詩落華何處堪惆悵,頭白宮人掃影堂。
3.出自《紅樓夢》剛至院門前,只見王夫人的丫鬟金釧兒和那一個才留頭的小女孩站在臺階兒上玩呢。
4.
指所留頭發的樣式。
1.出自《迷羊》上海正在流行的那一種勻稱不對、梳法奇特的所謂維奴斯--愛神--頭,被她學會了。
5.
最先的;最前的。
1.出自《水滸傳》“頭醋不釅徹底薄”,官人坐當其位,可出個標首。
2.出自《西游記》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
3.出自《兒女英雄傳》等到雞叫頭遍就動身來了。
6.
前,表示時間在先的。
1.出自《儒林外史》直到第二日要發童生案,頭一晚才想起來。
2.出自《亂人坑》頭些年工人哪有這個穿……想想當時我真要哭。
7.
為首的人。
1.出自《西游記》老僧今日為頭,會十大保官,保唐僧西游去。
2.出自《暴風驟雨》“胡子頭叫啥?”“劉作非。”
3.出自《滿江紅?“二七”罷工四十周年》吳佩孚軍閥屠夫頭,刀在手。
8.
指出面的人。
1.出自《秦淮粉墨圖》話說蕭一彪接到無頭恐嚇信,茍立便主張組織一個“保鏢隊”。
9.
磕頭。舊時的一種跪拜禮。
1.出自《兒女英雄傳》我父親母親吩咐我叫給舅母行禮,請舅母到廂房里坐下受頭。
2.出自《砂丁》他是有靈驗的神道,他不會白白受我們的頭。
10.
端,頂端。
1.出自《扶風歌》系馬長松下,廢鞍高岳頭。
2.出自《游宦紀聞》將頭與本身,皮對皮,骨對骨,用麻皮緊纏。
3.出自《春在堂隨筆》五子之形,兩頭尖銳,中間平廣,狀似今之杏仁。
4.出自《人生哲學的一課》在街燈照不到的地方,看看兩頭沒有警察的影子。
11.
物品的殘余部分。
1.出自《〈齊民要術〉序》俗不種桑,無蠶、織、絲、麻之利,類皆以麻枲頭貯衣。
2.出自又如:布頭兒、鉛筆頭兒。
12.
部分,某些整體中的局部。
1.出自《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王乃使力士石番以鐵杖擊圣(公孫圣),中斷之為兩頭。
13.
指賭博或買賣中抽頭所得的錢。
1.出自《水滸傳》小張乙道:“計頭的,拾錢的,和那把門的,都被他打倒在里面。”
2.出自《聊齋志異·丁前溪》走伻招諸博徒,使楊坐而乞頭,終夜得百金。
3.出自《夜譚隨錄·鐵公雞》中間又設賭局……取其頭,迄今又十余年矣。
4.出自《豆棚閑話·虎丘山賈清客聯盟》凡有賣字畫骨董物件的,俱要抽頭,先來與他說通,方成交易。
14.
方面。
1.出自《朱子語類》此只說得一頭。
2.出自《論十大關系》為此,就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
15.
邊,畔。
1.出自《〈齊民要術〉序》察其強力收多者,輒歷載酒肴,從而勞之,便于田頭樹下,飲食勸勉之。
2.出自《題張氏池亭》詩蝶到琴棋畔,花過島嶼頭。
16.
表示約數,兼表數目不大。
1.出自《聞見雜錄》王德用所進女口,各支錢三百頭。
2.出自《兒女英雄傳》向來知道他常放個三頭五百的帳。
17.
指每旬除了“十”、“二十”、“三十”外的日子。
1.出自《與大寺丞書》汝欲二十頭可歸,然不知何故,更令郭天錫先歸也。
2.出自《儒林外史》而今是四月二十頭,鮑老爹去傳幾日,及到傳齊了,也得十來天功夫。
3.出自《通俗編·數目》自十一至十九日,俗皆謂之十頭,二十一至二十九日,皆謂之二十頭,北宋時有斯言矣。
18.
開始;開始階段。
1.出自《送王季山主簿省覲樞府》詩會當再奏河東賦,姓字從頭揭榜看。
2.出自《鷓鴣天》詞便從今日為頭數,比到春歸醉幾回。
3.出自《關于〈第四病室〉》就在這兩天中我開始寫《憩園》,只是開了一個頭。
19.
末了;盡頭。
1.出自《與楊秀才話別》詩到頭重策蹇,歸去舊煙蘿。
2.出自《母親》酒是要敬的,還要敬嬸娘呢,真是一年到頭辛苦了嬸娘,管理這么一個家,好不容易!
20.
引申為限度。
1.出自《新華文摘》我欣賞女孩的這種勇氣。要不是他們勇敢過了頭的話,我還要大張旗鼓開會表揚呢。
21.
從;臨。表示時間接近某一點。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頭西下控著馬,東向馭坐車兒。
2.出自《醒世姻緣傳》頭你們出來的兩日前邊,把我與晁鳳叫到跟前。
3.出自《人民文學》頭春節,人緩過來了,債也堆起來了。
22.
所在,處所。
1.出自《登村東古冢》詩獨立最高頭,悠哉此懷抱。
2.出自《水滸傳》魯智深因見山水秀麗,貪行了半日,趕不上宿頭。
3.出自《蜃中樓·獻壽》俺則得急把愁霖止,忙將余沫吞,只見那眾蒼生湮沒無頭奔。
23.
勢頭。好的形勢。
1.出自《水滸傳》魯達見不是頭,拿起凳子,從樓上打將下來。
2.出自《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青見不是頭,除了頭巾,急急的跳上床去,貼著床里自睡。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那妻子是個乖巧的,見不是頭,也就懷著二心。
24.
指銳氣。
1.出自《水滸傳》我們趁他新來,尋一場鬧,一頓打下頭來,教那廝伏我們。
25.
量詞。用于人。猶個。
1.出自《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紀開辟,遂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
2.出自《奈何天·巧怖》難道兩頭人命,了不得他一分人家?
3.出自《卍齋瑣錄》古者謂一人為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即人皇氏兄弟九人是也。
4.出自《苦斗》咱們老二,本來是嫡生大房,可惜出世遲了幾年。現在就該給他置一頭家。
26.
量詞。于牲畜、魚類或昆蟲。猶匹、只、尾。
1.出自《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馬牛羊驢橐駝七十余萬頭。
2.出自《北史·林邑傳》每有婚媾,令媒者赍金銀釧、酒二壺、魚數頭至女家。
3.出自《酉陽雜俎·蟲篇》道士崔白言,荊州秀才張告,嘗捫得兩頭虱。
4.出自《馬氏日抄·蝦蟆》五月五日,取蝦蟆一頭,用好京墨填入其口,抵至腹中。
27.
量詞。用于某些水果或植物的鱗莖。猶只。
1.出自《歲暮江南四憶》詩天南家萬里,江上橘千頭。
2.出自《兒女英雄傳》不敢起動,我就把你這蒜錘子砸你這頭蒜!
3.出自《李有才板話》有時候他在老恒元那里拿一根蔥、幾頭蒜,我娘也不吃他的,我也不吃他的。
28.
量詞。用于酒食。猶筵、席。
1.出自《五雜俎·物部三》六朝時呼食為頭。晉元帝謝賜功德凈饌一頭,又謝赍功德食一頭,又劉孝威謝賜果食一頭。一頭,即今一筵也。然古未前聞,不知何義。
2.出自《醒世姻緣傳》只是我不投一投,這一頭宿酒,怎么當得?
29.
量詞。用于事情。猶宗,件。
1.出自《河東奏請留沙陀馬軍狀》向北進軍,每頭軍事須得蕃兵一二百騎引行。
2.出自《水滸傳》我和你明日飯罷去寺里,只要證明懺疏,也是了當一頭事。
3.出自《儒林外史》如今到有一頭親事,不知你可情愿?
4.出自《霜葉紅似二月花》兒子的不樂意這頭婚姻,固然是由于女兒的多嘴。
30.
量詞。動量詞。表示走動的次數。猶趟。
1.出自《儒林外史》你帶好纜,放下二錨,照顧好了客人,我家去一頭。
打坐。佛教徒修行的一種方法。靜坐排除雜念,以求心神的恬靜自在長老正在靜室坐禪。
打坐。佛教徒修行的一種方法。靜坐排除雜念,以求心神的恬靜自在長老正在靜室坐禪。
1.一種接生方法。
1.亦作"坐門招夫"。
2.舊謂寡婦承襲其夫遺產,招后夫進門成婚。
1.供人坐的地方。
曲藝表演形式之一。演員坐著說唱。彈詞、琴書一類曲藝,多取此形式,并由演員自彈(奏)樂器自唱。有些只說不唱的曲種,如評書、評話,坐著說講,也屬坐唱范疇。
1.君主臨朝聽政。
1.乘車。
2.古代供人乘坐的一種小車。
3.客車。對"貨車"而言。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曰"安仁(潘岳字)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后因以"坐車郎"指美男子。
1.臨陣;參戰。陳,同"陣"。
2.駐扎時所布之陣。
3.守衛陣地。
1.謂審定訟詞。
1.只消費,不生產。
2.猶坐享。
1.同"坐吃山空"。
1.謂光是消費而不從事生產,即使財產堆積如山,也會吃光用盡。
1.謂雖無舉動而雜念不息。
2.向往;神往。
3.謂安坐而行教化。《淮南子.覽冥訓》"故卻走馬以糞,而車軌不接于遠方之外,是謂坐馳陸沈,晝冥宵明。"高誘注"言坐行神化,疾于馳傳,沈浮冥明,與道合也。"后以指安坐而治。
1.謂安坐軍帳,謀劃軍機。
1.見"坐床"。
1.見"坐床撒帳"。
1.比喻承良師的教誨,猶如沐于春風。
1.因此;由此。
1.座位。
2.座位的次序﹑位置。
1.坐等催取。
1.猶言坐得住。
1.逐漸強大起來。
2.高傲自大。
1.坐等。
1.謂因事被追捕。
1.古代軍中主帥的大旗。
1.指主帥。喻主事人。
1.守候等待。
1.坐在地上。
2.坐著;坐。
3.猶輕易;就地。
1.就地轉手倒賣的商販。
1.謂盜賊就地瓜分贓物。亦指匪首﹑窩主等自己不動手而坐分同伙的贓物。
1.地方上的惡霸。猶言地頭蛇。
1.當地土生土長的人家。
1.就地不動,自定范圍。比喻固執一端,排斥其他。
1.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墊子。
1.指帝王登位。
1.猶入座,坐下。
2.不費力而決定。
3.很容易地平定。
4.猶言使穩定;安定。
5.一定;肯定。
1.占據;把住。
1.瓷制的坐具,多為鼓形或覆盂形。
1.宗教修持方式之一。謂靜坐不語,少食或斷食一段時間,以凈化身心。
1.比喻有錢有勢的人不知道貧窮無勢的人的疾苦。
1.同"坐而待斃"。
2.見"坐以待斃"。
1.古指王公大臣陪侍帝王議論政事。
2.指坐下來談論各項事理。
3.指脫離實際,空談大道理。
1.犯法獲罪。
1.猶言吃大戶。舊時饑民聚眾到地主富戶家吃飯或索取糧食。
1.獲罪罷職。
2.白白廢棄不用。
1.舊時婚俗。迎新娘入新房,與新郎對坐床頭,謂之"坐富貴"。
1.舊時廣東一帶的婚俗,成親前夕男女行醮時親友唱歌致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