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總起來;總括;全部。
2.
名詞
事物的連續關系。
3.
動詞
統領;統管。
4.
名詞
〈書〉絲的頭緒,引申為綱紀、準則。
5.
名詞
(Tǒng)姓。
6.
舊同“筒”。
7.
名詞
地層系統分類單位的第四級,在系以下,跟地質年代分期的“世”相對應。
1.
絲的頭緒。
1.出自《淮南子·泰族訓》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
2.
事物之間一脈相承的連續關系,系統。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2.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天下繼其統,守其業,傳之無窮。
3.出自《文心雕龍·通變》是以規略文統,宜宏大體。
4.出自《困學紀聞·評文》建儲非以私親,蓋明萬世之統。
5.出自《書〈三國志〉后》秀水朱錫鬯氏稱:“陳承祚削魏氏受禪碑,而詳書漢中王武擔山即皇帝位文,并群臣勸進表,為以統與蜀,此承祚意也。”
6.出自又如:血統;傳統;道統。
3.
綱紀;準則。
1.出自《國語·齊語》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班序顛毛,以為民紀統。
2.出自《荀子·臣道》忠信以為質,端愨以為統,禮儀以為文,倫類以為理。
3.出自《潛夫論·本政》民以君為統,君政善,則民和治,君政惡,則民冤亂。
4.
統一。
1.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2.出自《鹽鐵論·刺權》人君統而守之則強,不禁則亡。
3.出自《〈道學發源〉后序》彷佛疑似而失其真,支離汗漫而無所統,其弊可勝言哉!
4.出自《中國通史》周初大封建,對商朝原始小邦林立的現象說來,多少含有統天下于一尊的意義,顯然是一個進步。
5.
統領;率領。
1.出自《易·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2.出自《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
3.出自《南史·韓子高傳》及王琳平,子高所統益多,將士依附之。
6.
治理;管理。
1.出自《荀子·強國》若其所以統之,則無以異於桀紂,而求有湯武之功名,可乎?
2.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臣愚以為諸王幼沖,未統國事。
3.出自《荊潭唱和詩序》仆射裴公,開鎮蠻荊,統郡惟九。
7.
本。
1.出自《禮記·祭統》統,猶本也,以記祭祀之本,故名祭統。
2.出自《史記·外戚世家》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
8.
總括;總起來。
1.出自《笙賦》各守一以司應,統大魁以為笙。
2.出自《后漢書·鄧張徐張胡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涂難御。
3.出自《兒女英雄傳》統算起來,這事除了便宜了安龍媒這阿哥之外,這一群人那一個不是真心為我何玉鳳的?
4.出自《母親》現在家里統只這一點,還要大方,送了他們,他們也不會對你道謝。
9.
量詞。多用于碑碣。
1.出自《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蓋一座祠堂人供養,立一統碑碣字數行。
2.出自《范張雞黍》著后人向墓門前高聳聳立一統碑碣。
3.出自《帝京歲時紀勝·東岳廟》殿前豐碑數十統。
4.出自《長生殿·改葬》更立新碑一統,細把淚痕書。
10.
舊謂一千五百三十九年為一統。
1.出自《論衡·??時》積日為月,積月為時,積時為歲,千五百三十九歲為一統,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
11.
地質學名詞。在世的時間內形成的地層叫“統”。
1.出自如:上泥盆統;中泥盆統;上二迭統;下二迭統等。
12.
用同“筒”。衣服等的筒狀的部分。
1.出自如:衣袖統子。
13.
姓。見《廣韻·去宋》。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統氏,見姓苑。
14.
用同“筒”。亦指把手縮在袖統里的動作。
1.出自《工地之夜》有鬼!拋錨了,你統著手站在這兒等誰背你走?
15.
猶通。穿通。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忽然又想到咱們后院是統的,就摸到后院里,在他們那堂屋的后窗底下偷聽。
16.
猶通。泄露。
1.出自《靈泉洞》黨內怕他不小心把不該講的話“統”出去,所以沒有吸收他。
17.
猶通。全,都。
1.出自《書信集·致程琪英》先生出國已久,大約這里的事情統不知道了。
2.出自《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北面統是高山,人口又很少,我們那個時候提出要千方百計克服困難。
1.指意義的廣度和深度。
1.限度;本分。
1.岸邊叢木。
1.邊際。
2.以喻指文章章節銜接處。
1.亦作"煙侶"。
2.酷愛山水的朋友。
1.亦作"煙縷"。
2.裊裊上升的細長煙氣。
3.指柳條。
1.亦作"煙巒"。
2.云霧籠罩的山巒。
1.亦作"煙蘿"。
2.草樹茂密,煙聚蘿纏,謂之"煙蘿"。
3.借指幽居或修真之處。
1.亦作"煙蘿子"。
2.相傳為古代學仙得道者。亦泛指隱士。
1.亦作"煙螺"。
2.喻青山。
3.即螺子黛。舊時婦女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
1.亦作"煙霾"。
2.昏晦的云霧。
3.煙霧籠罩。
1.亦作"煙莽"。
2.煙霧籠罩的林莽。
在較高壓力和溫度條件下,由褐煤轉化而成的煤。因燃燒時有煙而得名。一般為黑色,有較強的非金屬光澤‖碳量為75%~90%,發熱量較高。又可細分為長焰煤、氣煤、肥煤、焦煤、瘦煤等。用于煉焦、動力、氣化、化工及民用燃料等。
1.煙霧繚繞的屋脊。形容屋宇之高。
1.亦作"煙綿"。
2.連綿。
1.亦作"煙苗"。
2.指煙霧籠罩下的嫩苗。
3.飄著煙縷的火苗。
4.特指罌粟﹑煙草的細苗。
1.亦作"煙杪"。
2.高入云際的樹梢。
1.亦作"煙民"。
2.舊時指吸食鴉片成癮的老百姓。
3.泛稱吸煙者。
1.以松煙或桐煙等調膠制成的墨。
2.指墨跡。
3.油煙凝聚的黑色粉末。
4.煙熏的黑跡。
1.亦作"煙幕"。
2.軍事上應用化學藥劑造成的能發生遮蔽效果的濃厚煙霧。
3.農業上為防止霜凍燃燒某些燃料或化學物質而造成的濃厚的煙霧。
4.比喻掩蓋真相或本意的言行。
1.即鴉片。
1.云霓。
1.亦作"煙鳥"。
2.煙霧中的鳥。
1.以種植煙草為主的農民。
1.亦作"煙盤"。
2.置放鴉片煙具的盤子。
3.指吸煙時用來盛煙灰﹑煙蒂的小盤子。
1.亦作"煙泡"。
2.把鴉片煙膏就煙燈燒成的圓形小泡子。
1.亦作"煙篷"。
2.指出沒煙波的船只。
3.安在船尾燒飯處的船篷。
4.內河小火輪客艙上面的地方。只能躺著或盤腿而坐,票價較廉。
1.亦作"煙癖"。
2.指吸食鴉片煙的惡習。
1.煙月。
1.亦作"煙鋪"。
2.舊時供吸鴉片者所用的床鋪。
3.出售鴉片并供客人吸食鴉片的店鋪。
1.亦作"煙蒲"。煙霧籠罩的蒲草。
2.即石菖蒲。
1.云霧迷漫的水濱。
1.亦作"煙氣"。
2.云煙霧氣。
3.燃燒時產生的煙火氣。
4.特指吸煙時散發的氣味。
1.煙霧迷蒙的沙灘。
1.亦作"煙扦子"。
2.用金屬或竹木制成的小扦子,吸食鴉片時用以挑取煙膏﹑剔除煙垢。
1.亦作"煙簽"。
2.竹木制的煙扦子。
1.亦作"煙槍"。
2.吸食鴉片煙的用具。多用竹管制成,其底端套有煙斗。
1.煙塵澄清。指戰亂平息。
1.亦作"煙圈"。
2.抽煙者把煙從口中吐出形成的圓圈。
1.高聳的樓觀﹑宮殿。
1.煙霧籠罩的太陽。
1.亦作"煙容"。
2.云霧彌漫的景色。
3.舊時多指吸食鴉片煙者焦黃憔悴的臉色。
1.水氣蒸潤的花蕊。
1.云煙迷蒙的景色。
2.指暗黃色或深棕色。
1.亦作"煙沙"。
2.云霧迷蒙的沙灘。
1.熏燒。
1.亦作"煙哨"。
2.即煙鍋。
1.亦作"煙舍"。
2.泛指山鄉或江村的住屋。
1.亦作"煙矢"。
2.古代的火箭。
1.亦作"煙士披離純"。
2.見"煙士披里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