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聽】的拼音、怎么讀

聽

拼音: tīng

繁體:聽

筆畫:7

部首:口

五筆:krh

結構:左右

五行:火

基本釋義

1.

動詞

用耳朵接受聲音。

2.

動詞

聽從(勸告或建議);接受(指揮或命令)。

3.

動詞

聽憑;任憑。

4.

動詞

〈文〉治理;判斷。

5.

名詞

用鍍錫或鍍鋅的薄鐵皮做成的裝食品、飲料、香煙等的筒子或罐子。

詳細釋義

1.

亦作“聴”。亦作“聼”。

2.

聽從,接受。

1.出自《詩·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2.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甘茂至魏,謂向壽:“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攻也。”

3.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

4.出自《送石處士序》無甘受佞人,而處敬正士;無味於諂言,惟先生是聽。

5.出自《圣武記》廣泗又聽奸人所愚,惟恃以卡逼卡,以碉逼碉之法。

6.出自《上海的早晨》我在廠里熟人不少,有事體,他們倒也聽我的話。

3.

審察;斷決;治理。

1.出自《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2.出自《荀子·王霸》相者,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

3.出自《縣令王任可試大理評事充節(jié)推知縣》夫南面而聽百里,豈輕也哉!

4.

耳目,間諜。

1.出自《荀子·議兵》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國,則將有百里之聽。

5.

等候,等待。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正歲,令于教官曰:各共爾職,修乃事,以聽王命。

2.出自《雌木蘭》念其勞役多年,令馳驛還鄉(xiāng),休息三月,仍聽使用。

6.

耳朵。如:閉目塞聽。

1.出自《金介山詩序》翏翏而為窮苦愁怨之聲,不啻風泉之滿聽矣。

7.

謂美名善譽。

1.出自《太尉喬公碑》遺愛在命,皇哀其命,立石刊銘,莫跡斯聽。

2.出自《楊荊州誄》聽參皋呂,稱侔于張。

8.

指打牌時整副牌基本湊齊,只等最后一張即可和牌的狀態(tài)。

1.出自《夜宴》比方今天的牌吧,一副聽六九索的清三番,聽得那么早,偏偏會碰到老毛扣下一張傷心的孤九索。

9.

同“廳”。廳堂。參見“聽事”。

1.出自《世說新語·黜免》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2.出自《無事為福齋隨筆》屋之有廳,所以聽事,故古之廳即作聽。

10.

[英tin]馬口鐵罐。如:聽裝午餐肉;聽裝咖啡。亦用作聽裝物品的量名。如:一聽香煙;一聽奶粉。

1.出自《多收了三五斗》如果幾家人家合買一聽分來用,就便宜得多。

11.

聽憑,任憑。

1.出自《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2.出自《鹽鐵論·疾貪》政教暗而不著,百姓顛蹶而不扶,猶赤子臨井焉,聽其入也。

3.出自《清史稿·圣祖紀三》暹羅米賤,聽入內地,免其稅。

4.出自《反對黨八股》黨八股如不改革,如果聽其發(fā)展下去,其結果之嚴重,可以鬧到很壞的地步。

5.出自《北京人》他們硬要買我們的房子,難道我們就聽他們再給一兩萬塊錢,乖乖把房子送給他們嗎?

12.

以耳受聲。

1.出自《書·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2.出自《文心雕龍·誄碑》觀風似面,聽辭如泣。

3.出自《霍山賦》靜然而聽,凝然而視,其體當中,如君之毅。

4.出自《臥病書懷》詩結茅倚壁知何日,飽聽一枕松風眠。

5.出自《兒女英雄傳》又道是,路上說話,草里有人聽。

6.出自《小二黑結婚》三仙姑坐在香案后唱,金旺他爹跪在香案前聽。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志贅

1.痣和疣。志﹐通"痣"。


志足意滿

1.猶志得意滿。


忮辯

1.強辯。


忮惡

1.狠毒。


忮騛

1.見"忮悍"。


忮害

1.忌刻殘忍;嫉忌陷害。


忮悍

1.亦作"忮騛"。

2.嫉妒而兇悍。


忮佷

1.見"忮很"。


忮很

1.亦作"忮佷"。

2.忌刻狠毒。


忮橫

1.忌刻專橫。


忮嫉

1.妒忌。


忮忌

1.嫉妒。


忮克

1.猜忌好勝。


忮刻

1.褊狹刻薄。


忮求

1.嫉害貪求。語出《詩.邶風.雄雉》"不忮不求。"


忮忍

1.嫉妒殘忍。


忮忒

1.嫉害變詐。


忮罔

1.嫉忌欺騙。


忮心

1.嫉恨之心;妒忌之心。


豸班

1.指御史臺一班官員。


豸補

1.舊時監(jiān)察﹑執(zhí)法等官員所穿的官服。其前胸﹑后背綴有金線或采絲繡成的補子,圖形為獬豸,故稱。


豸黼

1.猶豸繡。


豸冠

1.即獬豸冠。

2.借指糾察﹑執(zhí)法的官員。


豸角

1.獬豸的角。獬豸,古代傳說中神獸。生一角,能別曲直,觸邪佞。

2.見"豸角冠"。


豸角冠

1.即獬豸冠。


豸袍

1.古代監(jiān)察﹑執(zhí)法等官員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繡有獬豸,故稱。


豸佩

1.指古代御史大夫一類官員佩戴的玉飾。


豸繡

1.古時監(jiān)察﹑執(zhí)法官所穿的繡有獬豸圖案的官服。

2.借指監(jiān)察﹑執(zhí)法官。


豸衣

1.古時監(jiān)察﹑執(zhí)法等官員所穿的官服,因其上繡有獬豸,故稱。

2.借指御史。


豸簪

1.刻有獬豸形的發(fā)簪,古代監(jiān)察﹑執(zhí)法官所用。


豸豸

1.獸脊隆起然后伸長貌。


豸種

1.舊時對我國北方貉等少數民族的貶稱。


制版

1.制作各種印刷上用的版子。


制辦

1.猶購置。

2.制作。


制碑

1.撰作碑文。


制備

1.制作購置。


制鄙

1.治理國都以外行政區(qū)域的政務。


制幣

1.古代祭祀時所供之繒帛。帛的長寬皆有定制,因稱"制幣"。


制鞭

1.刑具。帶棱的生革皮鞭。


制變

1.猶言應變。


制兵

1.統(tǒng)轄軍隊。

2.清代稱綠營編制的地方常備軍為"制兵"。


制裁

懲處嚴加制裁|以法制裁。


制草

1.詔令的文稿。


制策

1.皇帝有事書之于策(竹簡)以問臣下,稱為"制策"『武帝元光元年詔賢良,各"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董仲舒﹑公孫弘等都先后對策。見《漢書.武帝紀》◇為科舉考試所采用,成為國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制勑

1.見"制敕"。


制持

1.猶操持。


制勅

1.見"制敕"。


制敕

1.亦作"制勅"。亦作"制勑"。

2.皇帝的詔令。


制除

1.唐宋制,謂對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命為"制除"。


制詞

1.亦作"制辭"。

2.詔書;詔書上的文詞。

3.指一定程式的公文。

4.泛指文詞。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qū)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qū)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会泽县| 宣威市| 平泉县| 盐边县| 岐山县| 承德市| 泗洪县| 项城市| 镇远县| 通渭县| 宁河县| 高碑店市| 洮南市| 东辽县| 庆安县| 德惠市| 辽宁省| 中阳县| 临漳县| 石家庄市| 鄂伦春自治旗| 平和县| 睢宁县| 大同县| 玛纳斯县| 嘉黎县| 南部县| 黄梅县| 龙海市| 乌鲁木齐县| 体育| 贞丰县| 华容县| 太和县| 密山市| 宁河县| 扶绥县| 肥东县| 海淀区|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