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廳堂。
2.
名詞
堂前的院子。
3.
名詞
法庭,審判案件的處所或機構。
4.
名詞
(Tíng)姓。
1.
廳堂。
1.出自《詩·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2.出自《荀子·解蔽》曾子曰:“是其庭可以搏鼠,惡能與我歌矣。”
3.出自《續博物志》昔洛陽北部,有母既生子,病不能自舉,乳求他婦負哺之……子長不識所育,負哺者盜其愛。二母忿,斗于庭。
2.
堂前地,院子。
1.出自《儀禮·燕禮》賓入及庭,公降一等揖之。
2.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思古〉》甘棠枯於豐草兮,藜棘樹於中庭。
3.出自《晚秋閑居》詩秋庭不埽攜藤杖,閑踏梧桐黃葉行。
4.出自《轉調二郎神》詞門閉一庭芳景。
3.
官署。
1.出自《管子·明法解》任官而不責其功,故愚污之吏在庭。
2.出自《后漢書·馬援傳》援奏言西于縣戶有三萬二千,遠界去庭千余里,請分為封溪、望海二縣。
3.出自《宋史·曾鞏傳》授帖於府庭,卻其私謝,以絕左右徼求之弊。
4.
法庭。
1.出自如:民庭;刑庭。
5.
通“廷”。朝廷
1.出自《易·夬》揚于王庭。
2.出自《楚辭·大招》室家盈庭,爵祿盛只。
3.出自《諫政理書》陛下若不以臣而廢言,乞以臣此章與三公九卿賢大夫議之於庭。
6.
指額部中央。參見“庭角”、“天庭”。
1.出自《上信州知郡大諫啟》懷德名之重,竊伏猷為;仰庭角之姿,何嘗贄見。
2.出自《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二人天庭及口耳之間同有兇氣。
3.出自《黃庭內景經·黃庭》天庭地關列斧斤。
4.出自《茶館》你位爺好相貌,真是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雖無宰相之權,而有陶朱之富。
7.
通“挺”。挺直。
1.出自《詩·小雅·大田》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8.
通“逞”。快心。
1.出自《莊子·山木》莊周反入,三月不庭。藺且從而問之,夫子何為頃間甚不庭乎?
2.出自《讀書雜志余編·莊子》庭當讀為逞。不逞,不快也……逞字古讀若呈,聲與庭相近,故通作庭。
9.
通“亭”。參見“庭午”。亭午。指日或月正當天空中央之時。
1.出自《憶朝陽峰前居》詩雪殘猿到閣,庭午鶴離松。
2.出自《華亭朱師實中大燕超堂》詩高臥水國秋,靜憩月庭午。
10.
見“徑庭”。謂從庭中橫絕而過。
1.出自《呂氏春秋·安死》孔子徑庭而趨,歷級而上……徑庭歷級,非禮也。
2.出自《論衡·薄葬》魯人將以玙璠斂,孔子聞之,徑庭麗級而諫。
11.
通“廷”。朝覲。
1.出自《書·周官》四征弗庭,綏厥兆民。
2.出自《詩·大雅·常武》四方既平,徐方來庭。
3.出自《劇談錄·裴晉公天津橋遇老人》時淮西不庭已數年矣。
12.
通“廷”。古代稱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1.出自《后漢書·宋均傳》鮮卑擊破北匈奴,而南單于乘此請兵北伐,因欲還歸舊庭。
2.出自《兵車行》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3.出自《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康元年》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
13.
通“亭”。參見“庭障”。亭障。邊塞的堡壘。
1.出自《舊唐書·杜希全傳》乃者城池失守,制備無據,千里庭障,烽燧不接,三隅要害,役戍其勤。
14.
見“徑庭”。引申為直往貌。
1.出自《驅車篇》發舉蹈虛廓,徑庭升窈冥。
15.
見“徑庭”。引申為懸殊。謂相距甚遠。參見“大相逕庭”。
1.出自《永豐程翁七十壽序》繇此觀之,太公之教其子,視萬石君豈不有徑庭哉?
2.出自《救亡決論》自以為不出戶可以知天下,而天下事與其所謂知者,果相合否?不徑庭否?不復問也。
16.
見“徑庭”。過分,偏激。
1.出自《文選·劉孝標〈辯命論〉》如使仁而無擇,奚為修善立名乎?斯徑廷之辭也。
1.謂才德美好。
1.美好卓越。
1.縣令的官舍。
1.美好的名聲。
1.官名『代蘭臺尚書屬官,居郎之下,掌文書事務,歷代因之。隋唐以后,成為三省﹑六部及御史臺低級事務員之稱,位卑秩下,不參官品。至明代遂廢。見《通典.職官四》。
2.宋元以來官府中胥吏的通稱。
1.才學美盛之士。
1.章程;程式。
1.猶賢妻。
1.指太子所下的書面命令。與皇帝詔書相別。
1.謂德行善美。
1.即令嗣。似,通"嗣"。
1.指才德美好的兒子。
2.用為稱對方兒子的敬詞。
1.善謀;遠大的謀略。
1.賢明的天子。
2.對有王爵者的美稱。
1.謂儀容善美,使人景仰。
2.引申指美好的名聲。
3.指有美好名聲的人。
1.即丁令威。傳說中的神仙名。
1.美好的聲譽。
1.令聞,美好的聲名。問,通"聞"。
1.指皇帝對臣屬的封贈賞賜。
1.美好而顯著。
1.零星。零碎。
1.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形容法令或紀律嚴明。
1.謂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樣迅速順利。
1.猶佳節。
1.偉大的事業或業績。
1.美麗的容顏。
1.謂整肅威儀。
2.指美好的儀容﹑風范。
3.盛美的典禮。
1.第二道詔令;法令的第二篇。
1.和善的語音。
2.善言,美好的言辭。
1.春秋戰國時楚國執政官名,相當于宰相。
2.泛稱縣﹑府等地方行政長官。
1.指德行美好的后嗣。
1.猶言賢妻。
1.遠大的志向﹑抱負。
2.美好的業績。
3.指好的規章﹑制度。
1.美好的聲譽。
1.《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毛傳"脊令,雍渠也。"鄭玄箋"雍渠,水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猶兄弟之于急難。"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1.指因兄﹑弟去世而引起的痛苦心情。
1.猶令愛。
1.禁令和條約。
1.吉月。
2.指夏歷二月。
1.指美好而合于禮法規范的品德。
1.好文章。
2.指辭令文章。
3.指酒令。
4.令曲的樂章。亦泛指樂曲。
1.指帝王規戒臣下的詔令。
1.古代官名。掌文告辭令。
2.舊時以嫡妻為正室,因用為稱對方嫡妻的敬詞。
1.善政。
2.敬稱他人的嫡妻。
1.春秋時山戎屬國。其地約在今河北灤縣﹑遷安間。公元前六六四年為齊恒公所滅。
1.指帝王的命令。
2.宋﹑元時指太子的命令。
3.金代曾以皇太后之命為"令旨"。
1.美好的品質。
1.謂保持善名而死。
2.謂盡天年而壽終。
3.指事情完美地終結。
1.號令示眾。
1.賢德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