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窈窕”。〈書〉①(女子)文靜而美好;(妝飾、儀容)美好。②(宮室、山水)幽深。
1.
間隙;不充滿。
1.出自《荀子·賦》此夫大而不塞者與?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郗穴而不逼者與?
2.出自《呂氏春秋·適音》不充則不詹,不詹則窕。
3.出自《大戴禮記·主言》七者布諸天下而不窕,內諸尋常之室而不塞。
2.
輕;細小。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風以作樂……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則和於物。
2.出自《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夫天子省風以作樂,小者不窕。
3.出自《文心雕龍·總術》伶人告和,不必盡窕槬之中。
3.
閑暇。
1.出自《司馬法·嚴位》凡戰,擊其微靜,避其強靜;擊其倦勞,避其閑窕。
4.
過分;虛夸。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疑之母親疑,以疑為能相萬乘所不窕也。
5.
美;美色。參見“窈窕”、“窕窈”。
1.出自《方言》窕,艷美也。陳、楚、周南之間曰窕,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美色或謂之好,或謂之窕。
6.
通“挑”。參見“目窕心與”。眉目傳情,內心相許。
1.出自《文選·枚乘〈七發〉》使先施、徵舒、陽文、段干、吳娃、閭娵、傅予之徒,雜裾垂髾,目窕心與。
7.
見“窕窕”。遠離貌;睽違貌。
1.出自《憶云之》詩為魚實愛泉,食辛寧避蓼。人生既相合,不復論窕窕。
8.
見“窕邃”。幽深貌。
1.出自《東平賦》其居處壅翳蔽塞,窕邃弗章。
9.
引申為虛假、虛浮。參見“窕言”。
1.出自《韓非子·難二》語言辨,聽之說,不度於義,謂之窕言。
10.
見“窕窕”。幽深貌。
1.出自《蚊賦》避術術之廣除,據窕窕之濞帷。
1.阻撓遏制。
〈書〉阻止。
1.詆毀,誹謗。
1.沮喪頹廢。
2.阻遏,廢棄。
1.沮水與汾水的并稱。亦指沮汾兩水之間的地區。
1.沮喪憤懣。
1.謂受挫而降伏。
1.阻止;阻撓。
1.破壞擾亂。
1.猶阻隔。
1.毀壞;敗壞;破壞。
1.詆毀。
1.敗壞惑亂。
2.疑惑。
1.破壞阻遏。
1.阻隔。
1.責難,阻撓。
1.破壞瓦解。
2.阻格消除。
1.恐嚇。
2.氣餒而惶恐。
1.潰敗。
1.阻力。
1.阻撓干擾。
1.阻撓。
1.阻止。
1.猶齟齬。
1.謂水淹之患。
1.低洼泥濘。
1.亦作"沮衵"。
2.謂受挫而沮喪。
1.沮水與漆水的并稱。亦指此兩水之間的地區。
1.喪氣,情緒低落。
1.詆毀拋棄。
1.收斂。
1.謂受挫而收斂。
1.復姓。原為匈奴官名,后遂以為姓氏。晉有沮渠蒙遜。見《晉書.沮渠蒙遜載記》。
1.謂阻止惡行,勉勵善事。
1.阻撓。
1.沮喪不安。
1.毀辱;屈辱。
1.低濕之地。
2.指低濕。
1.低下陰濕的地方。借指牢獄。
1.阻塞。
1.沮喪渙散;潰散。
①灰心失望神情~。②使灰心失望~敵人的精神。
1.挫傷;毀傷。
1.破敗的屋子。
1.恐懼。
1.低洼潮濕。
1.相傳為黃帝的四個史官之一。
1.頹喪。
1.畏懼。
1.毀傷誣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