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古代稱農歷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現。多用于人名。
1.
亦作“脁”。
2.
舊歷月底月見于西方。
1.出自《尚書大傳》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朓則侯王其荼。
2.出自《太玄·告》圣人察乎朓、側匿之變,而律乎日月雄雌之序。
3.出自《漢書·張敞傳》月朓日蝕,晝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變怪,不可勝記。
3.
日晦蝕。
1.出自《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劉歆以為三月晦朓魯衛分。
2.出自《〈說文解字注〉箋》服虔以日晦食為朓,別一義。
4.
行疾。
1.出自《漢書·孔光傳》其傳曰“時則有日月亂行”,謂朓、側匿,甚則薄蝕是也。
5.
盈,有余。
1.出自《九章算術·盈不足》盈不足
1.亦作"挈瓶"。
2.汲水用的小瓶。比喻才智淺小。
3.謂提瓶汲水。
1.急切貌。
1.自矜貌。挈,通"契"。
1.提攜,扶植。
2.攜帶;帶領。
1.提攜護持。
1.提攜;攜帶。
1.帶領引導。
1.古代有提梁的盛水器。
1.刻龜。上古測吉兇,多刻龜甲,灼卜取兆。
1.恰如其分;合乎情理。
1.心服。
1.稱心;滿意。
1.亦作"?快"。
2.滿足,稱心。
1.順心;合意。
1.猶融洽。
1.狹隘貌。
1.合乎情理。
2.滿意,符合心意。
1.滿意貌。
1.猶閑適。
2.舒服。
1.順心,如意。
1.快心。
1.歡欣觀看。
2.猶仰慕。
3.滿足。
1.快心,滿意。
1.猶言合情合理。語本晉陸機《文賦》"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
心情舒暢;稱意愜意而歸|這次考上的大學正是我所喜歡的,十分愜意。
1.亦作"?志"。
2.稱心;滿意。
1.竹箱與木柜。
1.謂書箱﹑簡冊。
1.置于篋中的衣服。
1.箱柜。
1.謂竹箱。
1.象聲詞。
1.漢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后因以"篋扇"喻被棄的婦女。
1.謂秘密傳遞書信。
1.藏物的竹器。
1.方形竹箱﹐盛物之器。
1.謂以篋貯親長所臥之枕。
1.《戰國策.秦策二》"魏文侯令樂羊將﹐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后因稱誹謗之辭為"篋中書"。
1.次序;先后順序。
1.樹木名。又名南燭。葉卵圓形,互生。花白色筒狀,多數花冠排列花軸之上,下垂為穗狀。
1.即綠緁綬。一種黑黃而近綠色的絲帶。古代丞相以上官吏用作印綬。
1.奔走;小步趨進貌。
1.傾跌。引申為顛沛困頓。
1.顛蹶,不能前進。
1.香草名。古用以去除臭味及蟲蛀。
1.親切和藹。
1.親近喜愛。
2.親近喜愛的人。
1.親近偎傍。
1.親近依附。
1.指親手寫的字。
2.親自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