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暢;通達。
1.出自《易·坤》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2.出自《文心雕龍·才略》張華短章,奕奕清暢。
3.出自《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許晏、許普應答如流,理明詞暢。
2.
舒展;表達。
1.出自《文選·宋玉〈神女賦〉》交希恩疏,不可盡暢。
2.出自《淮南子·人間》故交畫不暢,連環不解。
3.出自《舊唐書·崔仁師傳》仁師以運夫逃走不奏,坐免官。既不得志,遂作《體命賦》以暢其情,辭多不載。
3.
舒暢;歡快。
1.出自《游爛柯山》詩悠然暢心目,萬慮一時消。
2.出自《儒林外史》又重九相近,我們何不相約作一個登高會,就此便奉餞虞老先生,又可暢聚一日。
3.出自《女神·輟了課的第一點鐘里》我在這海岸上跑去跑來,我真快暢!
4.
旺盛。參見“暢茂”。
1.出自《論衡·道虛》案草木之生,動搖者傷而不暢。
5.
充,充實。參見“暢月”。
1.出自《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地氣沮泄,是謂發天地之房,諸蟄必死,民必疫疾,又隨以喪,命之曰暢月。
2.出自《隋高祖文皇帝頌》而立功暢洽,不局於形器,懿業遠大,豈盡于揄揚。
6.
長。與“短”相對。參見“暢轂”。
1.出自《詩·秦風·小戎》文茵暢轂,駕我騏馵。
2.出自《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暢轂埋轔轔之轍,??旌卷悠悠之旆。
3.出自《訊氓》予聞隴西公暢轂之止方逾月矣。
7.
盡情;盡興。參見“暢敘”、“暢飲”。
1.出自《青衫淚》暢開懷,都似你朦朧酒戒,那醉鄉侯安在哉?
2.出自《四三集·寒假的一天》你要宣傳,回家來對我宣傳好了。有什么說的盡說個暢,我總之豎起耳朵聽你的。
8.
副詞。表示程度。相當于“甚”、“極”。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青衫忒離俗,裁得暢可體。
2.出自《西廂記》暢懊惱!響鐺鐺云板敲。
3.出自《桃花人面》一路行來,正是不暖不寒天氣,半村半郭人家,暢好風景也呵!
9.
琴曲名。
1.出自《文選·枚乘〈七發〉》使師堂操《暢》,伯子牙為之歌。
2.出自《風俗通·聲音·琴》其道行和樂而作者,命其曲曰《暢》。暢者,言其道之美暢。
10.
通“鬯”。郁金香草。亦指用它攙和黑黍釀造的香酒,古代多用以祭祀。參見“暢臼”。
1.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暢也者,終歲之用祭也。
2.出自《論衡·恢國》成王之時,越常獻雉,倭人貢暢。
11.
姓。漢有暢曾;唐有暢璀。參閱《通志·氏族五》。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暢氏,《陳留風俗傳》有暢氏,不詳所出。齊有暢惠明撰《論語義》十卷。宋暢適、暢彥雄登科,并河中人;暢鉤,河南人。
12.
通“觴”。斟酒自飲。
1.出自《史記·刺客列傳》嚴仲子至門請,數反,然后具酒自暢聶政母前。
1.猶慎事。
2.辭職。
1.順從;恭順。
1.謂柔弱的形體。
1.見"遜弟"。
1.道歉謝罪。
2.謙讓辭謝。
1.猶順心∠乎心意。
1.謂謙恭地讓尊者或客人先行。
1.恭慎貌。
1.言語謙遜恭順。
2.巧言;假托之言。
1.謂鉆研學業。
1.清代鑾駕儀衛鹵簿中抬轎執杖的人所穿的衣服。
1.謂順從他人的愿望。
1.謂把國家政權讓給別人。
1.古代被授官者以才德不堪而遜謝之謂之遜職。
1.虛心謙讓。
2.順心,迎合心意。
1.讓坐,請客人入坐。
1.為財而死。
1.為道義或某種主張而獻身。
1.為國家利益獻出生命。
1.祈求吉祥。
1.指為某種宗教信仰而獻身。
1.為保全志節而犧牲生命。
2.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從封建禮教而死。
1.舍身以求私利。
2.謀求私利。
1.舍身追逐利祿。
1.舍身以追隨死者。沒,通"歿"。
1.舍身以求名。
1.赴難;靖難。
2.為國家的危難而獻出生命。
1.為愛情而死。
1.《孟子.盡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趙岐注"殉,從也。天下有道,得行王道,道從身施,功實也。"后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獻身。
1.謀求私利。
1.陪同死亡。
1.為追求物質利益而喪生。
1.謂專心致志于學業或功業。
1.遵從道義。
2.為道義而死。
3.指為正義事業而獻身。
古代以活人或物品與死者同葬的習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
1.原指殉葬器物。引申為毫無意義的犧牲品。
1.在職人員為公務而犧牲生命。
1.亦作"巽辭"。
2.委婉的言詞。
3.指柔媚的言辭。
1.見"巽詞"。
1.東南方位。
1.古時傳說中的風神名。《易·說卦》有"巽為本,為風"之說,故借巽為名。
1.東南風。又稱清明風﹑景風。古有八卦主八風之說。
1.《易.說卦》有"巽,為長女"之說,故以"巽宮"指長公主之居。
1.巽,順;坎,險。一說,巽,風;坎,水。因以"巽坎"借喻旅途之艱難。
1.皇帝的詔令。《易.說卦》有"巽為風"之說,以詔令如風行之速,故稱。
1.皇帝的詔令。
1.亦作"巽愞"。
2.卑順;怯懦。
1.懦怯柔弱。
1.怯懦。
1.見"巽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