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堤岸,堤防。
2.
名詞
存有水的池子。
3.
名詞
浴池。
4.
名詞
(湘語)室內地上生火取暖的小坑。
5.
名詞
(Táng)姓。
6.
名詞
點播旱地作物的窩子。
1.
堤岸;堤防。
1.出自《莊子·達生》被發行歌而游於塘下。
2.出自《埤蒼》塘,長沙謂堤為塘。
3.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橫塘查下,邑屋隆夸。
2.
土筑的大道。泛指大道。
1.出自《乘日》詩乘日塞垣入,御風塘路歸。
3.
水池。
1.出自《贈徐干》詩細柳夾道生,方塘含清源。
2.出自《苦雨賦》瞻中塘之浩汗,聽長溜之涔涔。
3.出自《南鄉子》詞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
4.出自《紅樓夢》湘云笑道:“這個鶴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聯道:“窗燈焰已昏。寒塘渡鶴影。
5.出自《母親》三只鵝,八只鴨子在塘里面輕輕地游。
4.
驛站關卡。
1.出自《六部成語·兵部·塘兵》比汛狹小曰塘,比塘狹小曰鋪。
5.
特指浴池。如:洗澡塘。
1.出自《張學良傳》附近住戶窗戶上的玻璃,沒有一塊不被震碎的,距離較遠的洗澡塘子,池子里的熱水也被震得潑了出來。
6.
方言。火塘。如:一塘火。
1.出自《爸爸爸》大雪封山時,寄命一塘火。大木無須砍劈,從門外直接插入火塘,一截截燒完為止。
1.開支﹐開銷。
1.喧擾聒耳。
1.開支﹐開銷。
1.形容水勢浩大。多比喻力量或聲勢極其壯大。
1.騷擾;擾亂陷害。
1.攪拌。
2.擾亂。
〈方〉①混合;攙雜驚奇和喜悅的心情~在一起。②擾亂事情讓他~糟了。
攪動使渾濁把水~(多用于比喻)。
1.猶戲謔。
1.開支﹐開銷。
1.詈詞。擾亂得家庭不安的女人。
1.紛亂貌。
1.見"攪搜"。
1.猶離間。
1.撩撥。
攪擾使混亂;擾亂~人心 ㄧ~會場。
1.擾亂;打擾。
1.打擾;騷擾。
1.謂大動腦筋。
1.擾亂。
1.宋代一種風俗。富家兒滿月﹐舉行洗兒會﹐先煎香湯于銀盆﹐尊長以金銀釵攪水﹐謂之"攪盆"。參閱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宋吳自牧《夢粱錄.育子》。
1.擾亂破壞。
1.方言。猶胡鬧。
1.詈詞。猶言心腸狠毒的女人。
1.擾亂。
1.弄壞。謂流產﹐小產。
1.擾亂拆散。
1.詈詞。稱糾纏不清的家伙。
1.方言。謂辦事的興頭。
1.用米粉或玉米粉攪成的粥樣食物。
1.攪動使旋轉。
2.攪擾繚繞。
1.混雜。
1.猶言沖鋒陷陣。
〈書〉低洼狹小街巷~。
1.低洼。
1.《左傳.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杜預注"湫,集也;底,滯也。"后以"湫閉"謂閉塞不通。
1.低下破敗。
1.水潭。
1.積滯不暢。
1.同"湫隘"。
1.猶湫隘。
1.悲憂貌。湫,通"愁"。
1.猶窮盡。
1.低矮狹小的住宅。
1.猶凄厲。
1.卷曲貌。
1.清靜。
1.低下簡陋。
2.指低下簡陋的建筑。
1.小水;水草交接之處。
1.低下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