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延及。
1.出自《管子·侈靡》而祀譚次祖,犯詛渝盟傷言。
2.
連屬,接連不斷。
1.出自《文選?成公綏〈嘯賦〉》怫郁沖流,參譚云屬。
3.
光大。
1.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修業居久而譚。
4.
古國名。在今山東省濟南市東龍山鎮附近。公元前684年為齊桓公所滅。
1.出自《詩·衛風·碩人》譚公維私。
2.出自《春秋·莊公十年》冬十月,齊師滅譚。
5.
通“覃”。深沉貌。參見“譚思”。
1.出自《晉書·隱逸傳·龔壯》惟研考經典,譚思文章。
2.出自《文選·班固〈答賓戲〉》揚雄譚思,《法言》、《太玄》。
3.出自《隸釋·漢巴郡太守樊敏碑》再奉朝娉,十辟外臺,常為治中諸部從事,舉直錯枉,譚思舊制,彈饕糾貪,務鋤民穢。
6.
同“談”。談說,稱說。
1.出自《莊子·則陽》夫子何不譚我於王?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聞得樞密院東有個算命的,開個鋪面,譚人禍福,無不奇中。
3.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欲言者似多,而欲寫者則又無有,故止于此,容后更譚。
7.
同“談”。話語。
1.出自《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2.出自《墳·人之歷史》西國創造之譚,摩西最古。其《創世記》開篇,即云帝以七日作天地萬有,摶埴成男,析其肋為女。
8.
姓。南朝宋有譚金。見《宋書·宗越傳》。
1.出自《廣韻?覃韻》譚,姓。漢有河南尹譚閎。
1.亦作"井眉"。
2.井口的邊沿。語本漢楊雄《酒箴》"子猶瓶矣。觀瓶之居,居井之湄,處高臨深,動常近危。"《漢書.游俠傳.陳遵》引作"眉"。顏師古注"眉,井邊地,若人目上之有眉。"
1.街道。
1.即井蛙。
1.即井田。
1.謂按土質區劃田地,或為井田耕作,或為牧地畜牧,二牧而當一井,以便于授田﹑貢賦。
鉆石油井時地下的高壓油、天然氣等突然從井口噴出。
1.看守所。
1.引持,控制。
1.控告爭斗。
1.拉弓;持弓。
2.借指士兵。
1.指駕馭坐騎。
1.猶控制。
1.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1.抑制。
1.猶貫通。
2.控制;掌握。
1.見"控御"。
1.亦作"控馭"。
2.馭馬使就范。引申指控制,駕馭。
在地形測圖或工程建筑物測量設計中起控制作用的點。因測定的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分三角點、導線點、水準點和天文點等。每點均具有高程和平面直角坐標(或經緯度)的數據。在地形測圖中,控制點上埋設有標石以示其點位。
按指令的順序來驅動操作的電子計算機。通常分串行控制流計算機和并行控制流計算機。機內的數據是否參加運算依賴于當時所執行的指令是否需要而定。其程序執行的速度比數據流計算機慢得多。
對整個國民經濟計劃或某項工作規定其大致范圍的數字。
1.倥傯。紛繁迫促。
1.馬籠頭和馬鞍。泛指馬具。
1.亦作"摳摳縮縮"。
2.方言。小氣﹐不大方。
1.見"摳摳搜搜"。
1.眼窩下陷。
〈方〉吝嗇這人真~,幾塊錢也舍不得出。
1.摳衣延請。
1.摳衣趨謁。
1.猶摳衣。
1.方言。掏挖﹐勒索。
2.方言。吝嗇﹐寒酸。
1.猶言挖空心思﹐絞盡腦汁。
1.猶言摳心挖肚。
1.摳衣謁見。
1.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趨時的動作﹐表示恭敬。
1.摳衣迎接。
1.面龐中間深凹的樣子。
1.眼窩深陷。
眍。
1.刑具。剜刀。
1.罩,套戴。
1.指環之類。
1.見"瞘芷"。
1.鼓名。即鼛鼓。瞘﹐通"鼛"。
1.藏甲不用。瞘﹐通"櫜"。
1.廣大貌。瞘﹐通"皞"。
1.牢籠;籠絡。瞘﹐通"皋"。
1.高遠貌。瞘﹐通"皋"。
1.高貌。瞘﹐通"皋"。
1.亦作"瞘茝"。
2.香草名。瞘﹐通"澤"。
1.口頭判決書。